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戲成癮被納入精神疾病,你贊同嗎?曾經的網癮者、心理專家和你一起投票

遊戲成癮被納入精神疾病,你贊同嗎?曾經的網癮者、心理專家和你一起投票

經過十多年的修訂,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在此版本中最受社會關注的是,遊戲成癮又稱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將被加入成癮性疾患的章節。

是此消息一出,評論區立馬炸開了鍋。年輕人擔心遊戲自由被剝奪,家長們擔心孩子被診斷精神疾病,更有Xbox、任天堂在內的全球多家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對此可能影響到市場發展提出擔憂。

與此同時,我們收到了一份曾經在心悅接受過治療的來訪者自述——

「最近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疾病的事已經從新聞頁傳入朋友圈了,關於「遊戲」和「成癮」也因此愈發妖魔化,有些家長几乎已經把遊戲成癮與精神分裂症畫上了等號。因為曾親歷,我對此特別關注,翻閱了世衛組織的新聞稿後發現,這次他們是真正在疏通治療游戲成癮這條道路,而絕非網路上盛傳的封堵遊戲。遊戲成癮和愛好遊戲從來不在同一條路上。

我也曾遊戲成癮。回顧那一年,記憶中彷彿蒙著一層密不透光的窗帘,只有電腦和手機屏幕熒熒的光。吃飯、學習、社交這些都不再重要,只有遊戲中的隊友和任務。每天重複滑動滑鼠、敲擊鍵盤,即使肩膀和手臂疼痛也不能使自己停下來。

父母把我從房間裡帶出來的時候,陽光刺眼因為我已經半月沒出過房間。如今回想起來我仍然十分感謝他們,雖然在我的成長之路上缺少他們的陪伴,但在這件事上他們比許多家長更理智和耐心,他們並沒有粗暴地對待我,也沒有把我送到一些奇怪的戒癮學校,而是一次次帶我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治療,直至康復。

我的治療師曾說,對待任何一種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對醫生來說首要是診斷準確對社會來說首要是正視它。因此把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讓社會能更準確地定義它,一起應對它,絕非一件壞事。」

-下班後「吃雞」到12點是遊戲成癮嗎?

-閑錢全部花在了「氪金」上是遊戲成癮嗎?

-遊戲成了職業,每天大多時間都在組隊遊戲是成癮嗎?

愛好遊戲與遊戲成癮不同。能夠按時上班認真工作、保證正常生活開支甚至把愛好發展成為職業的我們都不是遊戲成癮患者。但我們還是應當節制自己花在遊戲上的時間,謹防過度遊戲帶來的身心損傷以及成癮。

其實世衛組織早在年初就對遊戲成癮作了定義,即一種遊戲行為(「數碼遊戲」或「視頻遊戲」)模式,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致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須讓位於遊戲,即使出現負面後果,遊戲仍然繼續下去或不斷升級。就遊戲障礙的診斷而言,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

世衛組織在此次修訂中加入遊戲成癮,是為了促使社會以及專業人員更關注這類障礙發生的風險,集社會之力制定出更加全面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心悅專家、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心理治療師胡健波對此也發表了意見——

為什麼會遊戲成癮?

青少年遊戲成癮往往與在家庭中不受關注;情感空虛,在現實中缺乏朋友,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現實生活中缺乏被認同感等因素密切相關,他們一旦在遊戲的虛擬世界中找到了情感補償,就會進一步強化遊戲的行為,用另一種方式找到自我實現感。

當然,網路遊戲的匿名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性(escape)特點(ACE模型)也大大提高了成癮的可能性。

遊戲成癮有多普遍?

目前尚缺乏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既往研究顯示,遊戲障礙的流行率約為0.7%-27.5%,男性多於女性,青少年多見,且呈現地區差異性(亞洲流行率較高,歐美國家流行率相對較低)。2017年8月4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路遊戲網民為4.21億,遊戲用戶年齡日趨年輕化。2013年出版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以下簡稱DSM-5)將網路遊戲障礙納入到待研究的診斷分類中,使遊戲障礙的相關研究方法學質量及證據可靠性得到改善。

遊戲障礙危害知多少?

大量研究表明遊戲障礙可導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問題,遊戲障礙者可能會出現體質減弱、焦慮和抑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人格異化、社交恐怖症以及物質依賴等問題,甚至違法犯罪行為。針對遊戲障礙者的行為學研究顯示,遊戲障礙與其他類型的行為成癮相似,具有一些特徵性的神經精神癥狀,如獎賞尋求、執行功能下降,風險決策能力受損、衝動性增高等。

目前針對遊戲成癮尚且缺乏系統的防止指導,主要採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物理治療的綜合干預手段。

1.心理治療較多採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師通過糾正患者歪曲的認知來建立正確的遊戲觀、提高其對自身行為的控制,進而積極回歸社會。

家庭治療在對遊戲成癮的干預中也十分重要。治療師著力於矯正家庭關係、糾正家庭成員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增進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和溝通,進而減少患者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團體心理輔導適用於學齡期的青少年,諮詢師藉助團體的力量通過團體諮詢,幫助患者與同類型夥伴共同面對問題、商討應對方法,同時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

行為治療中的陽性強化法適合年齡較低的成癮患者,需要家長配合。對於孩子正確的戒除成癮行為,家長需要及時獎勵,對於孩子不正確的行為予以忽視或淡化,從而促進正確行為的發生。

2.臨床研究證明,藥物治療對心理治療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3.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安全、無創、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以定向調節人腦的皮層興奮性和神經遞質水平,誘導特定腦電波活動,因其無痛、無毒副作用的特點而越來越被群眾所接受。臨床研究顯示,rTMS對於幫助戒除成癮有顯著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悅健康管理 的精彩文章:

TAG:心悅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