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台公共藝術如何避免「四不像」?

台公共藝術如何避免「四不像」?

台北市水源市場的「水源之心」。

資料圖片

幾米繪本的模型、梅花鹿的雕塑、五顏六色的塗鴉……這些藝術形象在台灣許多公共場所都可以遇見,其中不少因為美觀、有特色,儼然成為民眾打卡拍照的熱門選擇。不過,公共藝術的推廣普及也引發了島內輿論的爭議,因為公共藝術「四不像」的問題時有發生。

台灣的公共藝術推廣問題何在,如何才能讓公共藝術的設置更受歡迎?

作品難懂缺美感

在新北市蘆洲區鷺江停車場外,來往的民眾會發現,立體停車場的外牆上一片綠油油,均勻地分布著幾個黑窟窿;綠色外牆的表面編織著金屬網,通過鋼架與牆體連接。遠遠望去,就像停車場外面籠罩著綠布和鷹架,很像建築工地。

可誰曾想,這樣一個像極了施工現場的布置,卻是藝術創作。2011年,蘆洲區公所在鷺江停車場設立公共藝術作品《一鷺平安》,造價256萬元(新台幣,下同)。在作品裡,金屬網編織成的形象是鷺鷥,地面的白色波浪紋狀大理石代表海浪的意象。這一切聽起來頗有美感。但是,不少民眾還是認為這就是鷹架和網子的結合,還誤以為停車場多年來一直在施工。

無獨有偶,在新北市淡水運動中心旁,一個名叫《太平洋的風》的公共藝術也讓不少人直呼「看不懂」。作品介紹稱,《太平洋的風》展現碧波蕩漾的場景,並融合周圍景觀,為遊客提供休憩的場所。但整個作品周圍並沒有樹蔭,設在草地上也不能遮風擋雨。同時,作品所謂的波浪,就像是幾個鐵架子或樹榦簡單地拼搭在一起,外觀頗為粗糙,讓人直呼看不懂。

此外,台灣還有多處的公共藝術作品外觀缺少美感、意象難懂,引發輿論的爭議和批評。

硬性花錢做藝術

為了促進公共藝術的推廣、增加公共建築周邊環境的美感,台「文化藝術獎勵助條例」規定,公共建築應以造價的1%設置公共藝術品,美化建築物及環境。這本是一項有積極意義的規定,但在各部門的執行過程中卻不斷衍生怪現象,說白了就是為了硬性花錢、讓建築工程符合要求而做藝術。

於是,一些部門為了完成任務花高額預算設置公共藝術,例如造價3億多元的新店高中地下停車場就設置了《傾聽》《樂讀》《駐足》三組藝術品,花費金額達276萬元。但這些作品與停車場環境並不協調,民眾對此也沒有什麼感覺。

另外,有的單位則整合旗下建築物的公共藝術品設置,像新北市在2016年就將淡水、板橋、中和、蘆洲、三重、土城6座運動中心共計2600萬元的公共藝術費用,設置了5件藝術品,卻放在了淡水、板橋、中和三地,這種「移花接木」的做法引發各界批評。新北市議員鄭宇恩表示,每個公共建築都有自己的公共藝術需求,配套的費用不應挪用在他處;再者,統一設置的藝術品,不一定符合安置地點的環境和特色,這種做法實屬「一刀切」。

由於公共藝術設置的亂象,許多民眾表示,如果沒有合適的藝術品,這1%的經費為何不用做維修或建設上?比如停車場就可以用這1%費用增加車位,讓大家更有感。何必浪費公帑呢?

用心投入出成果

當然,設置的公共藝術美感大方、融入在地特色,在台灣也有很多典範。這些成功範例的背後,少不了設計師親身參與工程的設計規劃、沉下心來思考作品與在地文化如何巧妙結合的身影。

就像新北市淡海輕軌綠山線在規劃時,特地找來藝術家幾米,為輕軌創作全新繪本故事。從工程階段開始,幾米即參與設計規劃。綠山線主要行經淡海新市鎮路段,居民多為核心家庭,幾米據此創作繪本《閉上眼睛一下下》,以一名坐上輕軌列車的小女孩為主角,觀音山、梯田、暮色等淡水風情為背景,敘述一段充滿無限想像的旅程,同時探討自我成長、人與環境的關係。新北捷運公司總經理吳國濟說,為讓作品完美,幾米本人多次拜訪工地,圖稿也經多次修改才順利完成。

而在過去,很多公共藝術都是在工程完工後,工程單位將一面牆或一塊空地找來藝術家設計規畫,缺乏整體性,常導致藝術品與公共工程格格不入。

另一個設置公共藝術的成功案例則是台北市水源市場的「水源之心」。2010年重新整修時,台北市政府邀請以色列藝術家亞科夫·亞剛操刀,斥資6000萬元,將市場外觀改為藍色基底,搭配色彩繽紛的幾何構圖。水源之心運用177種色彩,打造出特殊建築外觀,作品以3種不同視角呈現。從大樓左側觀賞,可見大海波浪般的藍白相間條紋;從正面欣賞,可見到漸層的彩虹,映照在海洋波浪中;經過水源市場大樓回頭看,則是象徵台北的多元文化的彩虹。外觀翻新後,吸引不少民眾圍觀拍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時尚品牌雲集綠地商業主場 點燃繽紛城名流潮奢之夜
瘋狂動物城:賽車嘉年華iOS搶先首測開啟預約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