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天新加坡孩子「奇裝異服」,竟因為那些流血暴亂往事

今天新加坡孩子「奇裝異服」,竟因為那些流血暴亂往事

今天的新加坡似乎有什麼不一樣。到處可見穿著各民族服裝的小朋友,背著書包去上學!

原來,這是新加坡獨有的、一年一度的「種族和諧日」(Racial Harmony Day)。其實,真正的種族和諧日是7月21日,但在今年恰逢周六,所以各學校都選擇提前一天,也就是周五慶祝。

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大家都積極地參(打)與(扮)。有些學校還會頒發「最多人穿傳統服裝的班級」等獎項呢!於是,就會有這種五花八門、爭奇鬥妍的畫面.......

從家裡到學校,從馬路上到地鐵里,各種背書包的「奇裝異服」,簡直是全城的化妝大派對。

比如下面這位華族家庭的兩個娃分別穿著不同種族的衣服。

穿美美的旗袍,順便再搭配上傳統髮飾,才能突顯出東方少女的乖巧可愛啊~

(內心os:麻麻,人家今天要做個溫文爾雅,高貴大方的小姑涼啦~)

只有在每年的這一天,小朋友們才能不穿校服,打扮美美地去學校!去年穿中國旗袍,今年穿印度紗麗,明年穿日本和服,後年穿馬來紗籠.......都要穿個遍!總之,最好是穿異族服裝,比如,馬來小朋友穿旗袍,印度族小朋友穿和服。

迪斯尼的艾爾莎女王和新加坡小娘惹在一起愉快玩耍的情景........畫面簡直太和諧了~

在幼兒園教室里,一群穿著五顏六色民族服裝的孩子們站在一起,唱著新加坡國歌。

(這個畫面,象徵新加坡多年以來努力的目標,所有人,不分種族、宗教,大家都是——新加坡人。)

有的學校,索性把「派對」進行到底。南華小學舉辦了各種精彩的活動,很多家長前來做義工支持。

給小朋友們畫海娜紋身(Henna)。海娜紋身是印度族的傳統風俗,用植物染料製成的,圖案會維持幾天甚至幾周。

小朋友們還可以親自挑選紋自己喜歡的花紋哦~

各種傳統遊戲讓孩子們體驗一下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童年時代,是如何歡度時光的。

孩子們跟家長一起準備食物。

穿著美美的傳統服裝,吃著各種民族食物。同學們一起玩馬來傳統遊戲:

(圖片由南華小學義工團體提供)

各種族的朋友們,會在這一天里,學著了解和尊重其他種族的文化和習俗。

今早,李顯龍總理也在Facebook上發文告訴大家種族和諧日的重要性:

李顯龍也在面簿上發文:明天是種族和諧日。 許多學生在學校穿著民族服裝、舉辦文化活動來慶祝節日。儘管屬於不同種族和宗教,但我們和睦相處。 這是多年來共同經歷的結果,如國民服役和每年的國慶慶典,學會欣賞和珍惜我們的多樣性,並自信地面對我們的挑戰。 我們絕不能忘記,這種和諧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並要繼續培育和保護它。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個移民社會。隨著萊佛士1819年開埠,1824年設立海峽殖民地(檳城、馬六甲、新加坡)。海峽殖民地首府原來設在檳城,1832年遷到新加坡。

同個時期,中國大陸發生鴉片戰爭,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華工出洋合法化,開始大批南下。

同時,印度人也開始來到新加坡,他們主要是苦力和囚犯(>80%)、商人(

在一片剛開放不久的土地上,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你的碼頭,我的地界,他的果園,各種利益糾纏,人們需要抱團取暖。

於是,社會上出現各種團體,包括最早的華人會館如曹家館、寧陽會館、應和會館、福建會館、岡州會館等。

當時別說不同種族,即便同是華人,不同籍貫之間也是涇渭分明。1854年,在新加坡的福建人和潮洲人就互相打起來了。這一打就至少十天,最後約500人死亡,300多所房屋被焚毀。要知道,當時新加坡人口才6萬多人,一場暴動就死了500人!簡直是大災難......

新加坡1950年「瑪麗亞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種族暴亂衝突。

瑪麗亞1937年誕生於天主教家庭,1942年太平戰爭爆發後,父母把她交給馬來婦女阿米娜撫養。阿米娜在戰後帶著瑪麗亞定居馬來亞登嘉樓,瑪麗亞父母無法找到他們。瑪麗亞則改名為娜德拉,在回教家庭撫養下長大,兩人的感情有如親生母女。1950年初,瑪麗亞生身父母找到了她,打算把她帶回荷蘭,與阿米娜爭奪撫養權權。1950年12月11日,新加坡最高法庭判決撫養權歸生身父母所有。

在最高法庭外的2000到3000名馬來人和印度人回教徒感到強烈的不滿,引起暴動,並搶奪警察巡邏車。發展到以石塊和木塊攻擊歐洲人和歐亞混種人,放火燒車。暴亂造成18人死亡及173人受傷。

再之後,1964年7月21日,新加坡獨立之前,大約兩萬馬來人聚集在一起,舉辦紀念回教先知穆罕默德誕辰日的盛大遊行,在一些激進的馬來種族主義者的煽動下,許多在場的馬來人對華人充滿了仇恨。

遊行開始後,一名華人警察阻止了離隊的遊行人員,從而引發馬來人一起攻擊這名華人警察。後來局面失控,馬來人沿街攻擊華人,焚毀華人的商店和車輛,從而引起馬來人華人互毆,發生種族暴亂。

儘管政府在當晚8點戒嚴,但整個暴亂還是持續了11天,造成了23人死亡,大約450人受傷。

在此之後,1969年5月31日,受到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波及,新加坡又發生一起種族暴動,維持了七天,結果造成4人死和80人傷。

要讓這麼多民族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並非易事。這需要時間形成各種族之間的共同身份認同,求同存異,在形成這個身份認同之前,一定要儘力互相接納,明白種族和諧的重要性。

於是,新加坡政府在1997年將這1964年這場種族暴動開始的那一天(即7月21日)定為種族和諧日,以警醒新加坡人。

新加坡的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每天在唱國歌之後都要念信約,信約的其中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強調「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包括今天的這些服裝、飲食、民族傳統遊戲等等,就是要在兒童社會價值觀的塑造期,以這些外在儀式和形式,把種族和諧的理念深深根植,加以內化。不僅僅是學生,每個國民也應該將種族和諧的理念根植心中。

種族關係在新加坡極其敏感。種族課題,以及與種族密切相關的語言和宗教信仰課題,在新加坡是最敏感的課題。

2012年10月7日,在全國職工總會(NTUC)擔任助理署長一職的張艾美,在網路上留言,粗口辱罵馬來族在政府組屋底層舉辦婚禮時間太長,擾人安寧。她還指馬來族承辦這類婚禮僅花50新元(約250人民幣),更表示如果婚禮不那麼廉價,離婚率或許也不會那麼高。

一石落下,激起大波,鬧得滿城風雨。職總立刻劃清界限,在不到24小時內將她開除。李顯龍更通過個人Facebook譴責這名女子的言論,並表示支持職總的決定。張艾美本人接到警方的嚴厲警告。後來由於社會壓力過大,只得跑到澳大利亞避風頭。

新加坡多年來極力維護種族和諧,的確取得一些成效。比如,早十多二十年前,新加坡社會還經常聽到的一個段子是「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條眼鏡蛇和一個XX族人,你要先打死哪個?」答案是「XX人,因為XX人比眼鏡蛇還壞!」

不過,這樣的段子現在就不常聽到了。

新加坡是移民社會,1819年開埠時是如此,今日也是如此。除了種族和諧,在新加坡也要注意本地人(即老移民)和新移民之間的和諧。

很多新老移民雖屬於同一種族,但是由於原生社會環境不一樣,三觀有時也不一樣。甚至,同一種族的新老移民(如華族)的三觀差異有時比不同種族的本地人之間還大,這很正常。因此有必要加強溝通,換位思考,求同存異。

新加坡的多元種族也帶來一些獨特的好處。連公共假日都五彩斑斕,什麼屠妖節、衛塞節、開齋節、聖誕節、春節........

(開齋節期間的街頭燈飾)

可以很容易吃到各種地道美食,娘惹菜、馬來菜、中餐、泰國菜、印度菜、越南菜、日料、韓式料理、法國料理等等

在小小的新加坡就領略到各個民族的風俗民情。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加坡眼 的精彩文章:

兩位青年在新加坡做出瘋狂舉動,將oBike與ofo扔進河

TAG:新加坡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