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入伏後,暑邪重,易生病,少做7件事,不落病根,秋冬更健康!

入伏後,暑邪重,易生病,少做7件事,不落病根,秋冬更健康!

入伏後,暑邪重,易生病!

今年的三伏天,是從7月17日,到8月25日,共計4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又悶熱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

暑乃夏季的主氣,暑為火熱之氣所化,暑氣太過,傷人致病,則為暑邪。

暑邪致病,有傷暑和中暑之別。起病緩,病情輕者為「傷暑」;發病急,病情重者,為「中暑」。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邪傷人,多表現為一系列陽熱癥狀,如:高熱、心煩、面赤、脈洪大等。

暑性升散,易擾心神,易傷津耗氣,或侵犯頭目,出現心胸煩悶不寧、頭昏、目眩、面赤等。

暑多挾濕。暑季氣候炎熱,且常多雨而潮濕,熱蒸濕動,水氣瀰漫,故暑邪致病,多挾濕邪為患。其表現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癥狀外,常兼見身熱不揚,汗出不暢、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悶嘔惡、大便溏泄不爽等濕滯癥狀。

過不好三伏,就會落下病根兒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生命最為旺盛的夏天,反而容易留下病根兒!

三伏天,很炎熱,外加身體出汗多,消耗大,就會很容易出現疲勞、消化功能減退的情況。

如果,這個時候,吃的不對,就會很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

然後,伏天,會持續高溫、高熱、高濕的天氣,熱浪襲人,酷暑難耐,也是很容易出現中暑、心腦血管、心衰等疾病!

其實,很多「病根兒」,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熱在三伏,養生也在三伏!

如果,能藉此季節調養,可謂是最佳時機。

入伏後,少做7件事,不落病根兒,秋冬更健康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但同時,三伏天,也是養生的好時節,此時養生,對於秋冬健康十分重要!

下面這幾點是,在三伏天,要少做,有助於不落病根,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1、少喝冷飲

三伏天,稍動就大量出汗,繼而產生強烈的口渴感,此時,用冷飲解暑降溫且不知節制,對身體有害無益。

過於貪戀冰冷食物,會引起腸胃不適,過度貪涼,易致內寒過甚,以至於體內陽氣更衰。

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白開水、茶水,是比較好的選擇,勿等到感到口渴再去飲水,水溫以溫熱口感的為宜,解暑降溫效果更佳。

2、少吃瓜類

炎熱的伏天,預防中暑,首選的就是瓜類,如西瓜,可解暑。

西瓜,可以快速消解暑熱、補充水分,不過西瓜雖好,但也要注意適度。

西瓜含糖量較高,患有糖尿病的人應該少吃,而且老人應該少吃或不吃冰鎮西瓜,以防引起脾胃損傷。

3、空調溫度不要太低

三伏天,很多人都離不開空調,但是,切記,空調溫度不要太低,26°為宜!

還要注意,不能為了貪涼,而直接對著空調吹,這樣會導致血管不斷收縮、舒張,使腦血管循環出現障礙,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空調雖好,但是切記,夏季,稍稍出點汗,不僅有利於身體排毒,對於身體健康也十分有利哦,千萬不要過度依賴空調!

4、少久坐,要適當活動一下

夏天動一動就出汗,現代人不像以前,愛動久坐會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響濕氣的排除。

夏練三伏,就是告訴我們,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動,應該要稍微活動一下。

5、不要濕發入睡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可以不吹乾、擦乾頭髮就睡,但實際上這是很不好的習慣!

夏天時,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髮濕漉漉的,就坐在空調屋裡,甚至頭髮不吹乾就睡覺,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

所以,夏天也要把頭髮擦乾再入睡。

6、少熬夜

疲勞旅遊、熬夜打遊戲、晚上磨磨嘰嘰不睡覺,會慢慢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癥狀,身體內火旺盛。

所以,想要預防上火,避免熬夜,避免過度疲勞,強迫自己11點之前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讓身體儘快適應天氣變化,提高免疫力,避免上火。

7、少沖冷水澡

炎熱的天氣,很多人一回到家裡,立刻沖個冷水澡,感覺十分爽,但是,這樣十分危險!

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一系列刺激反應,對心臟、血壓產生不利影響。

入伏後,以「熱」逼寒毒,冬病夏治,更健康

冬病夏治思想,源於《內經》中提出的「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要順著陽長的規律,採取以熱制熱的「熱養」法。

入伏後,以「熱」逼寒毒,可以冬病夏治,讓你少生病,更健康!

喝熱湯,健脾開胃、排毒素

三伏天,很多人,口淡乏味,食欲不振,需要健脾、開胃,此時,喝點熱湯,可以健脾、開胃、促排毒!

冬瓜瘦肉湯

材料:冬瓜半斤,瘦肉2兩,姜,蔥,食用油,鹽

做法:

1、將冬瓜洗凈,切成絲。瘦肉中加入適量生粉和鹽,攪拌均勻。姜切絲,蔥切小段。

2、鍋里下一勺油燒熱,下入冬瓜,翻炒出味。

3、將冬瓜炒軟後,倒入適量水,燒開。

4、水燒開後,下入瘦肉和薑片,用筷子將瘦肉劃開。

5、下入瘦肉後再煮4-5分鐘,加入適量鹽調味,將湯盛出,撒上蔥花即可。

冬瓜是高鉀低鈉型蔬菜,可消腫利尿、防止中暑,增進食慾。

煮冬瓜湯的時候,不需要削皮。

歷代本草記載,冬瓜皮能治腫脹、消熱毒、利小便,冬瓜皮利水作用較強。

伏天喝點冬瓜湯,可以利水祛濕,排毒!

喝熱茶,解暑、消渴、祛濕

伏天,多喝熱茶,不僅可以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

想要給身體真正的解暑降溫,還是要喝杯熱茶才好!

蒲荷陳皮茶,健脾、祛濕,排毒

材料:蒲公英、薏苡仁、梔子各0.3g;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各0.2g;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蔘、金銀花、菊花、紫蘇葉各0.1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碾碎,做成一個茶包,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排毒的功效,其中:

蒲公英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荷葉,具有清暑化濕、昇陽清陽、涼血止瀉的作用,對於暑濕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有一定的幫助。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陳皮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促進胃液分泌,助於消化。

薏苡仁,《本草綱目》謂薏仁 「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赤小豆,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對小便熱淋、黃疸、急性腸炎等有一定輔助作用。

茯苓,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

芡實,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熱水泡腳,祛暑濕,防熱傷風

三伏天,濕氣正盛,濕氣阻滯在脾胃中,人們經常會出現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

此時,泡泡腳,有很多好處。如: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振奮精神,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氣溫越來越高,而濕邪越來越重,定期泡腳,一方面能刺激經絡,另一方面有助於祛除暑濕,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生薑水泡腳,散寒、除濕

用熱姜水泡腳則更加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姜水泡腳時,使用老薑效果更好,不僅能預防感冒,還能散寒、除濕、活血、減少手腳冰涼,甚至有暖腎養腎、延緩衰老的作用。

用法: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微運動、微出汗

夏天適當出一點汗是最好的,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排出體內代謝廢物,讓血壓可以保持平衡,不過高也不過低。

想要身體微微出汗,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快走、瑜伽等一些溫和的運動。

快走,我們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時加快速度,儘可能大地擺動和舒展手臂,這是最簡單、方便的排毒運動。它可刺激淋巴、降低膽固醇和高血壓。

但切記不要過度運動,變成大汗淋漓就有損身體了。

也不要選擇一些劇烈運動,比如快跑、長時間打球等,以免過度消耗身體。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喝酒者,肝不好,會出現這5種表現,堅持做6件事,肝會慢慢變好
飯後是「養生黃金期」,2個小動作,堅持做,益壽延年!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