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男女失衡已經波及印度社會的婚姻家庭模式,「童婚」「換婚」「群婚」「租婚」等醜陋現象死灰復燃,性犯罪形勢日益嚴峻。 由於濫殺女嬰之風盛行,導致許多鄉村和城鎮里都缺少新娘。其印度女孩卡爾基就被父親許配給一戶人家的5個兒子當老婆,受盡欺凌,遭遇悲慘。這是一部曾警醒印度的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描繪了在21世紀的今日,印度性別歧視帶來的惡果。

最新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印度男女性別比例失衡。印度總理為此十分痛心,於是規定選擇性墮胎和殺害女嬰的陋習是印度的「國恥」。根據統計結果,印度男性已經比女性多了整整4000萬人,新生的男童遠遠多於女童,未來的社會隱患可想而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此發出警告:印度除非採取嚴厲措施解決,否則未來將面臨難以意料的嚴重社會問題!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在印度,罵人最狠的話是「願你生個女兒」。新生兒的爸爸如果兩手一合再張開,即「兩手空空」之意,就表示生了個女兒。更有甚者,在拉賈斯坦邦,生女兒的儀式之一就是要砸個瓦罐,表示倒霉,有點像中國古代所謂的「弄瓦之喜」。

在古傑拉特邦等一些地方,「租老婆」的生意很紅火。每月合千八百元人民幣就可以租到,還可以經常換。一些一貧如洗的印度老公們則提出了一項驚世駭俗的「租妻」計劃,即把妻子出租給相對富裕的男士,每月的租金最高為100英鎊。

在古吉拉特邦非常嚴峻的形勢下,當地政*府發起了「拯救女童」運動,取得了「緩慢但有效」的成果。多年來,古吉拉特邦成功地推行掃盲、男女平等教育的政策。很多計程車司機是女性,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2011年普查表明,該邦每千名男童對應的女童數量達959,位於印度各邦前列。

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富裕的地方政*府出台了現金激勵政策:女嬰一出生,就能在自己名下的賬戶里收到5000盧比(約合1000元人民幣)的獎勵,但是前提是她能順利完成學業、在18歲之後結婚,這筆錢才可以兌現。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同樣,童婚是印度十分常見的現象。十多歲,本該是無憂無慮花一般的年紀,但在印度一些偏遠村莊,女孩到了這個年紀就可能被迫出嫁,由此開始兒童新娘的悲慘命運。在每年5月的結婚旺季中,印度數百個地方都會舉行大型的兒童集體婚禮。許多父母在為10歲左右的兒女張羅婚禮,有的新娘甚至還在吃奶。

「童婚女性更易進行三次以上的生育,生產兩個孩子的間隔不到兩年、多次意外懷孕、終止妊娠及絕育的可能性亦高。」研究人員說道。研究結果表明,受童婚影響的不僅是16-17歲的青春期少女,還有大批14-15歲的女孩。研究人員稱,令人深省的是,印度現行政策及經濟發展並不能幫助農村女性及貧窮女性。

尚不會走路的嬰兒便被放在金屬制的大托盤裡,完成各種婚禮儀式。按照習俗,幼女婚後仍住在娘家,11、12歲後去夫家,此後的命運就由夫家決定。童婚習俗嚴重地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是印度嚴重的社會問題 。印度政*府1929年通過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分別為男21歲、女18歲,但在許多地區,特別是山區,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價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這種婚禮和正常婚姻一樣,經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最後舉行正式結婚儀式。婚禮也和成年人的婚禮一樣,3、4歲的孩童穿戴整齊,戴著項鏈和手鐲,在大人指點下繞「聖火」3圈 。

印度2005-2006年進行的一次全國家庭健康調查顯示,22.6%的女性在16歲以前結婚,44.5%的女性在16-17歲間結婚,2.6%的女性不到13歲結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報告中說,全球「兒童新娘」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印度,半數以上來自東南亞。報告顯示,2007年時,將近2500萬印度女性18歲時已婚。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一些兒童10歲前已訂婚,甚至結婚。儘管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禁止童婚,但傳統及習俗使童婚在這些地區依然存在。

童婚這一陋習至今還能存在於印度,有著複雜的社會原因。經濟問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印度自古就有嫁妝制,姑娘出嫁時娘家必須陪送大量的錢財。按照傳統,女方越小,男方索要的嫁妝就越少;男方越小,婚禮的開銷也越小。因而在許多貧困家庭看來,讓自家的孩子儘早結婚,是相當划算的事情。另外,印度古代宗教法典允許童婚、女孩的父母擔心女兒長大後出現婚前性行為而使家庭蒙羞,這些也是童婚陋習沿襲至今的因素。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在印度,吸引人們的是印度女人紅紗飄逸、環佩叮鐺的穿著。可是在她們美麗的背後,有很多我們難以想像的痛苦。有很多條件不錯的女性,就算是明星,也逃不過封建婚姻的枷鎖。那種地位的卑微,是生活在新中國的女性,無法想像的。男尊女卑,古今中外數不勝數,印度教卻把它發揮到了極致,尤其是印度的嫁妝和殉葬習俗,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據介紹,印度女人最喜歡穿的服裝是紗麗。在穿紗麗的時候,首先要穿上緊身上衣,將雙肩和胸緊緊包裹,而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下身要穿短褲或襯裙,然後將紗麗披在身上,一直到腳踝處。印度女性的首飾種類繁多,有耳環、項鏈、戒指、手鏈、手鐲、髮飾、額飾、胸飾、腳鏈等。這種金屬飾物,總是發出叮鐺的撞擊聲。據說,這種腳鈴不光是為美觀辟邪,更重要的用途是防止新娘招蜂引蝶,做出越軌的事情。

印度女子會充分地利用首飾打扮自己。即使家境清貧的婦女,也要傾其所有,佩戴一些低廉的金屬或塑料首飾。婚後的印度婦女普遍日漸豐腴,但只要她們身裹紗麗,半是遮掩半是袒露,隱隱綽綽的身姿仍然懾人心魄。可是,珠光寶氣、環佩叮鐺,終究妝扮成了一群美麗的「女奴」。

印度畸形婚姻習俗

嫁妝糾紛時常引發印度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印度政府在1961年制定了《反嫁妝法》。根據《反嫁妝法》,給予和接收嫁妝均為違法行為,判處當事人6個月至2年監禁;婦女因丈夫或其親屬非法索取錢財和貴重物品而受到騷擾或虐待,丈夫或其親屬將被判處3年監禁並處罰金;婦女在婚後7年內因嫁妝問題被丈夫或其親屬騷擾甚至虐待致死,丈夫或其親屬將面臨7年甚至終身監禁。

然而,印度的嫁妝制度並沒有真正廢除,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價越來越高。在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中等以上階層家庭流行的嫁妝包括電腦、手機、家庭影院、數碼相機、數字電視機、微波爐、珠寶首飾、中型豪華轎車、市內公寓套房、歐洲蜜月旅遊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