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不該算的也算了,拼多多急上市真相之「收入也造假」

不該算的也算了,拼多多急上市真相之「收入也造假」

文/股市啄木鳥

拼多多急上市,

也把自己放在了市場的放大鏡下。

針對拼多多的各種質疑從未停止,

而隨著必要的信息披露開始面世,

上市前夕拼多多的財務信息逐漸「透明化」,

非但沒有打消各種質疑,

反而正在落下更多難以忽視的實錘,

比如之前的模式之爭,

正在迎來估值的檢驗,

有專業研究報告就把拼多多的合理估值達到96億美元,

僅為其原始估值的三分之一……

拼多多創始人黃錚

市場對拼多多原始估值的不認同,

聚焦的更多是拼多多當下模式的可持續性。

而事實上,

涉及核心的財務狀況,

拼多多似乎還有更多的硬傷,

遠沒有被市場所充分認知。

一般來說,

不少上市公司或多或少的總會去運用一些擦邊球式的「騰挪術」,

使財務狀況看起來更加漂亮一些。

在這方面,

正在急切謀求上市的拼多多也沒有讓市場「失望」,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目前已經可以確認的收入造假,

就是拼多多施展財務「騰挪術」的例證之一。

簡而言之,

拼多多平台上的所有交易,

使用的都是第三方支付,

它並沒有自己的支付工具,

因此本質上沒有提供支付服務、

也沒有創造相應的價值,

顯然,

這一點和天貓、

京東、

蘇寧等主流電商平台都不同。

然而,

拼多多硬是把「傭金收入」——其實就是商家需要直接支付給第三方支付公司(如微信支付)的費用,

騰挪計入了平台的收入。

拼多多平台上的第三方支付,

本質和平台上的商家一樣,

算是拼多多平台引入的服務商。

歸屬權在支付服務商的「傭金收入」,

和拼多多自身創造的收入明顯是兩碼事。

因此,

拼多多的會計方式,

明顯構成了收入造假。

不要小看拼多多把支付環節的「傭金收入」騰挪計入平台收入這一點,

要知道,

平台收入的多少,

直接決定平台所提供服務的價值,

以及潛在的利潤空間,

因此也就直接影響著市場對拼多多的價值評估——儘管現在看起來不盡合理,

但長期以來,

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的「遊戲規則」,

就是以企業營收的多寡排座次、

論英雄。

而拼多多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

其2017年的傭金收入為531mn(也就是超過5億),

然而,

這部分所謂的「收入」,

不僅不是基於平台自身服務能力和價值的,

而且拼多多的支付費用高達541mn,

換句話說,

支付環節給拼多多帶來的毛利,

其實是一個負數,

這就更見問題的所在。

在拼多多把支付傭金視為平台收入的造假行為背後,

是拼多多過於激進的會計手法。

這不僅違背了行業通行的慣例,

而且在實質上也的確猶如「障眼之法」,

容易影響和誤導市場的價值判斷。

而之於電商行業的競爭而言,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倫理和原則。

拼多多作為電商行業的後起之秀,

其成長速度的確驚人,

然而,

對於拼多多的真正實力幾何,

上市其實才是驗明正身的時刻。

當拼多多的上市進入倒計時,

市場需要的是不參水份的真相,

而不是刻意營造的幻像。

而事實上,

拼多多此前的爭議和危機都在說明,

相比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歷經重重市場考驗主流電商,

拼多多腳下的根基並不牢固,

如今其在平台收入上的騰挪,

則更加容易引發市場符合常理的聯想——除了平台收入算入了不該算的「傭金收入」,

拼多多的「房間里還有幾個蟑螂」?

會計是科學,

也是藝術,

正是這一點,

成了一些上市公司熱衷刻意美化財報的淵藪。

而事實上,

正是因為會計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沒有清晰的邊界,

才更加考驗上市公司的修為。

當然,

現實往往是另一番真相,

比如在國內電商行業,

近些年頻頻被爆出存在各種財務問題的,

熱衷於頻繁修改統計口徑和標準的,

往往是那些面臨巨大競爭壓力而在業績上卻左右支絀的平台。

當前備受模式之困而又急需在資本市場賣個好價格的拼多多,

其實只是又一個富有鏡鑒意義的行業案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見 的精彩文章:

13歲男孩搶劫扒光女同學:「14歲前我要干場大事,反正不用坐牢!」
朱雨辰媽媽有多恐怖,才讓網友替湯唯大呼「謝當年不娶之恩」?

TAG: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