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印度人好好上個廁所,怎麼就這麼難?
可能到現在,還有人不敢相信印度人的如廁工具是左手。
印度廁所用衛生紙的銷量幾乎為零。
許多印度廁所,根本就沒有衛生紙的一席之地。
取而代之的,是馬桶邊的一個水槽或小水杯,伸手可及。
便後一瓢,就著水花用左手清理後庭花。
過程具體如何操作隨個人喜好,揩、摳、抹任君選擇。
完事後,再用水槽的水把臟手洗乾淨。
條件稍好的,可能還會有一個小噴水龍頭,方便沖洗。
像這樣,小水桶還有防盜鏈
用慣衛生紙的我們,自然覺得這一系列動作噁心至極。
不過你可能有所不知,印度人用手並非不愛乾淨,反而是因為太愛乾淨了。
在他們眼裡,用衛生紙擦屁股的人,才是最不可思議的存在呢。
首先從清潔度來說,水洗確實比紙擦來得乾淨。
就是不願意將糞便留在身上一整天,他們才會選擇先用手,再用水洗。
他們認為這才是一個好習慣。
除了乾淨以外,還能減少紙張對肛門的摩擦,有利於降低痔瘡等疾病的發生。
而在印度,左手的最大作用也是洗屁股,待人接物或吃飯等,都會儘可能避開左手。
因忌諱污穢,印度人也覺得用左手是非常不禮貌的。
其實,紙擦與手洗的根本矛盾在於:印度人覺得屁股遺留糞便更噁心,我們覺得手與糞便直接接觸更噁心。
而這種認知上的偏差是很難調解的。
但事實上,直接用手清潔也確實個糟糕的選擇。
以印度的公共衛生條件,很難保證如廁後左手的清潔度。
像某些公廁,連個活水都沒有,只有一大桶水供所有人使用。
幾輪過後,桶底就會產生一層不可描述的沉澱。
此外,印度人說是只用右手吃飯,可真沒見過有人能用單手做飯的。
所以,交叉感染的問題在所難免。「食物與病菌同在,吃飯等於吃屎」,這話不假。
其實比手「紙」或手「指」更好的擦屁屁方式,應該是用噴頭沖洗,或使用坐便盆。
先用紙巾擦拭,再打開水龍頭沖洗,最後再用紙擦乾。
這樣既不會污染到雙手,屁股的清潔度也有一定的提升。
坐便盆
不過對印度人來說,用手、用紙還是用水清潔的矛盾,還不是最嚴峻的。
目前印度廁所的關鍵問題也不在於此。
更重要的,還是他們會在什麼地方解決問題。
每個清晨,在印度的村鎮都能見到以下的場景。
趁著日出,男一撥,女一撥的拎著水壺就往村子外走去。
他們會自覺地找個牆角、草叢,解開褲頭帶釋放憋了一晚上的洪荒之力。
除了手「紙」外,印度另一個標籤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廁所」。
在世界範圍內,戶外解手的人數早在2015年就已降至9.5億人了。
但據「水援助組織」2017年「世界廁所日」的報告顯示,印度如今還有約7.32億人口無廁所可用。
作為全球戶外解手大戶,這隨地大小便的陋習,連一些落後的非洲國家都趕不上。
如果這些印度人排成一條龍的話,可以繞地球整整四圈。
而每日印度的「露天排便量」,就可以塞滿16架波音飛機。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馬路邊、鐵軌旁、沙灘上,都能看到神情自若隨地排泄的印度人。
在印度,擁有手機的人數比自家擁有廁所的人數多
其實人類戶外排便歷史悠久,只要有人就會有露天廁所。
但當人口密度增加,隨地便溺惹來的麻煩就不容小覷了。
不講衛生,必遭反噬。
在印度,每十個人死亡就有一個與糟糕的公共衛生有關。
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缺少廁所和其他衛生設施,每年因為衛生相關疾病所導致的生產力喪失,給印度造成了540億美元的損失。
細菌占糞便乾重的三分之一,一克排泄物就包含有1000萬個病毒、100萬個細菌。
漫山遍野的糞便不但使大量細菌滋生,也引來大量蒼翼在此繁殖。
到處飛的蒼蠅,再一次將糞便與細菌帶到人類住所。
此外,只需一場雨,附近的飲用水源就極有可能被污染。
如痢疾、霍亂和傷寒等最大的傳染源就是糞便,通過污染手、水、食品和水源等方式傳播。
每年,印度都有超有十萬名5歲以下兒童因腹瀉喪生。
數百萬人受腸道慢性感染困擾,以至於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和藥物。
2016年的報告顯示,印度就有多達40%的5歲以下兒童發育不良。
而衛生問題就像一個死循環,發育不良、免疫力低的孩童也更易受到疾病的侵害。
營養不良的印度農村女孩
除了健康問題外,無廁所可用更是暴力與犯罪的催化劑。
據統計顯示,印度有一半的強姦案,均發生在女人露天如廁的過程中。
女人始終沒有男人豪放,少在光天化日之下便溺。
她們一般只會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後悄悄躲在隱蔽處解決問題。
除了容易遭蛇咬傷,也增加了他們受侵犯的風險。
為了安全,婦女們一般會搞個「尿壺聯合會」,專註於女性結伴解手。
但人有三急,總會有女人憋不到集體行動。
而絕大數的姦殺案,就發生在這些單獨去解手的婦女身上。
2012年,印度一項調查顯示,10名婦女和女孩中有9名說自己在野外解手時遭遇過騷擾,1/3的女性表示自己遭受過襲擊。
有時間結伴,都未必奏效。
2014,印度北方邦的一對姐妹,就在結伴解手時不幸遭輪姦,並被弔死在樹上。
2011年,印度中央邦的一位婦女娜萊(Anita Narre)就因丈夫家中沒有廁所而憤然出走,並提出了離婚訴求。
這則新聞在印度引起了軒然大波,後來也被寶萊塢拍成了電影,就是前段時間上映的《廁所英雄》。
除了宣傳語中的「改變6億女性命運的電影」,該電影也道明了建造印度廁所的窘境。
《廁所英雄海報》
最主要的,還是宗教問題導致的「臟潔不分」。
喝牛尿、洗恆河水等已經夠令人嘆為觀止了,在印度連露天排便也被認為是聖潔的。
印度教的傳統教義,是鼓勵人們在戶外解手的。
相傳大自然有凈化的能力,骯髒的東西就該化於自然,印度滿地垃圾也拜這一教義所賜。
他們當然認為排泄物是污穢、所以也理所當然的覺得,不潔之物絕對不能留在家中。
無論多臟,都是聖潔的
一般情況下,也只有最低種性的賤民才會與糞便接觸。
在家裡裝了廁所不但褻瀆神靈,自家也會淪為與賤民同等,丟失尊嚴。
例如,電影《廁所英雄》里,女主要嫁的家族是婆羅門,屬最高種姓的階級。
她的公公就堅決反對在家中修建廁所,連鄰居都嘲諷她「忘了自己的根」。
其實從2014年起, 印度就發起了「清潔印度」運動(Clean India)。
重中之重便是「廁所革命」,大力修建和改造印度廁所。
總理莫迪更是雄心壯志地承諾,到2019年就要徹底解決印度露天排便的問題。
不是隨口說說,政府對廁所問題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400多億美元被分配用於此次行動。
印度男子對著《廁所英雄》海報小便
除了每個家庭都能獲得12000盧布外,一些較貧困的家庭還會得到額外的補助。
一般建一座廁所的費用大概為20000盧布(摺合約2000人民幣)。
現在印度居民只需要出四分之一的錢,也就是500人民幣,即可擁有一座私人廁所。
所以說,家庭收入低還真不是修建廁所的最大阻力。
要完成這個目標,至少得建立6000萬座廁所,但按照目前的速度,目標可能難以達成了。
2015年,印度才建了490萬座廁所,2016年稍好,建了580萬座。
此外,這些建好了的廁所,人們也不一定願意用。
從1990年到2015年,數據顯示印度的露天排便率已從75%下降到44%。
但實際情況卻是,這一估計僅反映出已建的公共廁所的數量,而非實際使用的廁所的數量。
2016年美國萊斯大學進行過這麼一項印度廁所調查。
他們發現在已實現「家家有廁所」的300個印度村鎮里,仍有40%的居民選擇在戶外解手。
那些花了大價錢建好的廁所,有的閑置了、有的變成了小商鋪、有用於堆放穀物了、有的則養滿了家畜。
有人更是坦然,自己申請這筆資金就是為了多蓋一處房子。
為了讓印度人好好上廁所,政府只好奇招百出,內容十分魔幻。
例如頗具爭議的「公開羞辱」策略,讓露天便溺的村民淪為笑柄。
他們會利用電視公益廣告、互聯網和戶外廣告牌等,指責那些戶外排泄的人。
那些不守規矩的公民,還會被拍照發布在專門的網站上。
宣傳「廁所美德」的貨車
而印度某些地區,則成立了「早安小分隊」。
他們的任務就是清晨時到各個村莊巡邏,並對那些戶外排便的村民公開羞辱。
無論男女老少,一視同仁。
他們手中的小水桶會被奪走充公,取而代之的一朵花和一番教育。·
在城市地區政府還派出了專門的水車,一經發現有人隨地大小便,就以高壓水槍伺候。
而有些地區,不用廁所的人可能會面臨失去福利,或競選公職的資格。
屢教不改者,還會被關起來或罰款500盧比。
除了罰,當然還有獎。
為了不讓排泄物污染城市,艾哈邁達巴德市政局規定,每上一次公廁,就可得到1盧比。
雖然少,但對比要收錢的公廁,就能看出印度政府的良苦用心了。
而為了倡導廁所文化,印度婦女們更是發起了一場「無廁所,無妻子」的活動。
《廁所英雄》,也算是響應號召的先鋒了。
「不修廁所等於家暴」,以此敦促女性拒絕家中沒有衛生間的求婚者。
做到這份上,除了印度還真的沒誰了。
一個人的習慣已經很難改了,現在印度要做的是改變整個民族。
*參考資料
ELIZABETH ROYTE.Nearly a Billion People Still Defecate Outdoors. Here』s Why.National Geographic.2017.08
Understanding open defecation in rural India: Untouchability, pollution, and latrine pits.2016.12
India turns to public shaming to get people to use its 52 million new toilets.The Washington Post.2017.12.05


※不管犯了多大罪,只要裝成精神病就能逍遙法外?
※一場飛往世界盡頭的絕地旅行,257人喪生於機長的一瞬慾念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