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鄉下大娘一生的信仰

鄉下大娘一生的信仰

文:花牆老貓

因著一場大病,大娘的腦子徹底不管用了。

大娘得病時七十三。本來身子骨硬實,腿腳利落。兒女們正合計著怎麼給老人家好好過一過這個非同尋常的大壽。我們這裡有句俗話:「六十六吃塊肉,七十三吃條鯉魚竄一竄」。

據說人在七十三歲上,往往很招閻王爺待見,正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來去。能平平安安過去這兩道坎兒,就能一路綠燈地再活個十年八年的。哪個也沒想到,大娘這病來的這麼陡。一大早正和大嫂在灶間燒飯,就見她身子一歪,險些倒在地上。送醫院診斷的結果是腦溢血.幸好出血的面積不大,加上又送治及時,這命總算是保住了。

出院以後,大娘路不能走,話不能說。再後來,據醫生說是因小腦萎縮,連起碼的記憶都沒了。平日里一天到晚掛在嘴上的幾個孫子孫女,這會連名兒都想不起來。天好的時候,就幾個人把她給攙出來,門口坐坐。

一生沒大聲說過話的她,脾氣陡然就變得古怪而急躁,好像老那麼坐著就遭多大罪似的。特別農忙時節,大娘就顯得更加煩躁不安,手不停地揮舞著,嘴裡發出含混不清的聲音,身子使著勁,板凳弄得吱吱響。哪個也搞不明白她究竟想幹些什麼。大家都忙得小辮挺直,除了能照顧她的起居飲食之外,看著老人家這些異常表現,說真的,除了心裡著急,還實在沒啥好招使。

有一天大家忽然發現,老人家安靜了許多,神色變得安詳,眼光帶著柔和。原來她在撿著眼前散落的豆粒。動作那麼認真專註有耐性,表情也生動起來。大家忽就想起過去她在燈下做針線,溫馨得彷彿又回到從前。

這個發現讓一家人興奮不已。接著就準備了一隻臉盆,裡面泥土中混著豆粒,放在大娘身邊。這個工作同樣叫她非常興奮。除了吃飯睡覺,她一整天的時間幾乎都用在這上面了。

一晌午能把大半盆的豆粒和泥土涇渭分明地分開來。那一顆顆圓溜溜、金燦燦的豆粒兒,叫她想起了什麼,是熟透了的麥田,人歡馬叫的打穀場,還是無數個剝棉花殼的秋夜。大娘像換了個人似的,似乎又找回以前的感覺,回到原來的狀態,一點都沒有了病後的那種木然和獃滯,真看不出她是個沒有記憶的病人。

盆裡面周而復始放進去的豆粒,不知道叫大娘過了多少遍手了。我們當然也更不知道,這種枯燥無趣的勞動,能給她失憶之後的日子帶來多少慰藉和樂趣。直到現在大娘每天都興緻不減。就像從前經歷每一個春種秋收。

大娘這輩子就兩個字,勤勞。她是村裡所有新過門媳婦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她忙家裡的穿衣吃喝,忙地里的播種收割。七十多的人了,還壯勞力一樣啥活都不拉下。

她不識字,自然也不會咬文嚼字。可對「幹活」兩個字,她有自己執拗的理解:「活著活著,就得幹活。不幹活,咋活著」病得連自己兒女都記不清的時候,單單記就得活著就不能閑著。這是她一生的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遠嫁的姑娘不易,不遠嫁的,也不易!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並非天涯海角,而是生死相隔!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