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稱為「西城死地」,它是日本最大的貧民窟,但官方地圖卻找不到

被稱為「西城死地」,它是日本最大的貧民窟,但官方地圖卻找不到

原標題:被稱為「西城死地」,它是日本最大的貧民窟,但官方地圖卻找不到


大阪市位於日本本州西部,很早就因臨海位置成為貿易港口,在江戶時代,大阪和京都、江戶並稱為「三都」,是當時日本經濟活動最為旺盛的商業都市。明治維新後,大坂逐漸由一座商業城市變為工廠林立的工業城市,1899年正式設市。二戰後,大阪經濟快速恢復並發展,1970年曾因舉辦世界博覽會而聞名全球。不過,日本最大的貧民窟,就坐落在這座繁華大都市,它就是日本有名的「西城死地」釜崎。


不過,在現在的大阪西城區,並沒有一個町叫做「釜崎」,釜崎是官方早已廢除的舊稱,日本民眾仍然沿習舊名罷了。通常來說,釜崎指的是以西城區「萩之茶屋」為核心的一塊地區,在這個面積狹窄的區域內,大約聚集了3萬人口,大多為臨時工、失業者、流浪漢、破產者,男性髙齡者居多。釜崎的現狀,與日本發達的經濟狀況極不協調,破舊簡易出租屋連成一大片,還有很多人露宿街頭。當地色情暴力犯罪不斷,治安非常不好,就連警察局四周,還圍著帶刺的金屬絲。


那麼,釜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早在明治時期,大阪的都市圈主要在西城區以北,後來慢慢向南延伸,一些貧民街被拆遷,當地貧民被迫搬到了現在的釜崎地區。二戰期間,日本不少難民湧向釜崎,使得當地貧民窟初具雛形。在戰後大阪經濟恢復期間,釜崎勞動者曾做出了較大貢獻,當地居民六七成都是日結勞動者。步入六七十年代,日本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貧富分化懸殊,各階層社會矛盾突出。



1961年,釜琦警車軋死了一名日結勞動者,本來對自身待遇不滿,當地勞動者於是發起了第一次暴動。事件平息後,為了抹除暴動事件存在感,日本官方責令媒體管釜崎改叫為「愛鄰地區」。日本新左翼乘機把「革命思想」傳播到釜琦,刻意煽動短工群體,截止1973年6月,短短12年發生暴動21次。從1973年以來,隨著日本新左翼轉入式微,加上大阪建築業興盛,釜崎工人基本能夠從業,因此17年沒有發生暴動。

當了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開始破裂,當年釜崎就發生了暴動,是為平成時代的第一起。泡沫經濟崩潰後,大阪勞動市場對日工的需求劇減,短工工人的生活狀況深受影響,當地建築工人大量處於失業狀態,很多靠救濟度日,社會治安惡化。由於大阪沒有採取東京那樣嚴厲驅趕流浪漢的措施,其他城市的流浪漢也來到釜崎「定居」,使得釜崎逐漸成為日本最大貧民窟。2008年6月,釜崎發生了第24起暴亂,當時幾英里以外的大阪國際會議中心正在舉行國際會議,釜崎開始受到國際社會關注。



因為釜崎聲名狼藉,大阪政府極力掩蓋它的存在,官員們為了保住政績,不惜動用手中權力將這些貧民窟從地圖上抹掉。其實,大阪政府為解決釜崎問題也做出過努力,曾為當地居民改善生活環境、提供工作機會以及介紹律師去幫他們維護人權等,但是隨著流浪者有增無減,令政府有些力不從心。 2014年大阪電影節前,日本一名導演以釜崎為背景拍了一部電影,結果遭到大阪政府封殺,要求其刪掉有關場景,令這位導演很是無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一西班牙黑幫老大,他蹲獄數年悔過自新,當明星保鏢、揸筆成作家
有「偽裝大師」稱,他以色列傳奇間諜,曾將納粹要犯擒回國內受審

TAG:閑來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