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齊茲 范龍佩等: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

阿齊茲 范龍佩等: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

當前,人類社會再一次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維護國際多邊主義的理性聲音尤顯珍貴。7月14—15日,多國前政要、專家學者在第七屆世界和平論壇上發出強烈呼籲:「多邊主義、集體方式和協調行動,是應對世界性威脅與挑戰的最佳方案。」

單邊主義違背時代潮流

當前世界格局正處於一個加快演變的歷史性進程之中,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可測的因素在增多。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對記者表示,美國政府已退出一系列國際多邊機制,未來是否會退出世界貿易組織仍是未知數。美國政府這種行為背後的邏輯是,把多邊主義視為妥協,認為妥協就意味著「認輸」。但實際上這樣的「零和思維」顯然是錯誤的,它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只會對美國與傳統盟友關係、對世界秩序帶來負面影響。

「歷史不能倒退。我們不能再採取舊的政治經濟政策,保護主義、軍事同盟不能帶來我們所想實現的發展。」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表示,面對當今世界出現的「領導力赤字」,需要更多力量走到談判桌前,共同努力以應對全球挑戰和完善全球治理。防擴散條約、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等一系列國際協定應該得到遵守,要改革完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等一整套全球合作架構。世界事務不應用單邊主義的方式解決,單打獨鬥、閉關自守是不會有任何出路的。

歐洲理事會前主席范龍佩以歐盟發展的經驗為例,闡述了維護多邊主義、加強國際合作的極端重要性。范龍佩表示,對今天的世界來說,所有強權政治都是非常短視的行為,只會帶來更多衝突。歐盟就是在20多個成員國的不斷妥協中發展起來的,在合作過程中出現利益衝突並不少見,但通過各種爭端解決機制能有效化解分歧,從而維護穩定的局面。雖然當前歐盟面臨一些挑戰,但基本是對貨幣、氣候、移民、貿易等具體政策設計問題的分歧。大多數歐洲人明白,在當今世界,歐洲除了繼續推動合作,沒有別的選擇。這並不只是歐洲的理想,國際社會也應努力實現更深層次的相互依存。

要有對世界秩序的遠見

人類歷史潛流深沉,關鍵的轉折卻往往只有幾步。面對亂雲飛渡的世界,尤其需要保持定力,把握潮流,看清主流,抵制逆流,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選擇。如何攜手維護多邊主義與促進國際合作,成為與會代表熱議的話題。

在韓國外交通商部前部長尹永寬看來,逆全球化實際上是西方民主制度與秩序無法承受經濟全球化壓力的反彈表現,根本原因不在於經濟全球化本身,而在於一些國家國內政治體系的失敗。所以,真正的解決之道是關注國內改革,完善教育、就業等各方面的保障制度,照顧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被忽視人群的利益;而不是用單邊主義代替多邊主義,那樣只能重演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糟糕經歷。「要有對世界秩序的遠見,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回到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秩序。」

「我們不能喪失70餘年來國際合作的精神。」新布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執行董事、創始人馬克·烏贊認為,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從10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緩慢復甦,而貿易戰只會給脆弱的世界經濟增添不確定性因素,從根本上損害國際貿易投資的基本架構。美國不應以發動貿易戰的方式解決貿易投資問題,而應該繼續通過與中國推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等方式,尋求共贏的方案。

「二三十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跨國貿易、投資、人員往來是增長還是減少?」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巴羅佐表示,各國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所關聯的是每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切身利益,要努力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合作的世界。歐中同為經濟全球化的支持者與維護者,希望雙方加快推進投資協定談判,為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貢獻。

中國作用備受期待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在維護多邊主義、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的作用,被國際社會寄予越來越殷切的期待。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題為「共應世界大變局 共建命運共同體」的演講中表示,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是和世界共同進步的偉大曆程。中國的發展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取得的,離不開世界的支持,中國也在以實際行動回饋世界,同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我們歡迎世界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1500種消費品關稅大幅下調,進口汽車的關稅已從25%降到15%,28種抗癌藥從5月1日起實施零關稅。就在6月底,中國政府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新的負面清單,市場准入大幅放寬,在汽車、船舶、飛機等22個領域推出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等進一步的重大開放措施……在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逆風勁吹的當今世界,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舉措彰顯了中國與世界合作的誠心。國際關係學院校長陶堅表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美國挑起貿易戰等做法,實際上打擊的是市場的信心、經濟合作的信心、開放的信心,而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則有利於世界恢復這種信心。

「一帶一路」倡議更是彰顯了中國促進國際合作的堅定決心。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落地,形成全球共建「一帶一路」的強勁勢頭。目前中國已同9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

阿齊茲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將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加強聯繫,各國和各地區也將從中受益。近年來,巴中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對巴基斯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水平得以提高,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又促進了市場開放。「『一帶一路』為各國如何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提供了範例。」

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表達了對「一帶一路」的期待。他說,地處亞洲心臟位置的阿富汗,長久以來希望發展與中亞、南亞更緊密的經濟聯繫。而「一帶一路」就為阿富汗提供了這樣的機遇。「希望未來吸引更多投資來阿富汗建設道路。」

此次會議由清華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

原標題: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馬小淇 排版編輯:馬小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