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反思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津舉行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反思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津舉行

近日,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主辦,南開大學學報編輯部、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南開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協辦,南開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反思與展望」暨紀念楊翼驤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津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美國新澤西州羅文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台灣輔仁大學、東吳大學、《歷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史學月刊》編輯部等多所海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期刊雜誌社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參與此次學術盛會。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張亞教授向會議致賀信,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余新忠教授、楊翼驤先生家屬代表楊培林等分别致辭。開幕式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姜勝利主持。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炳文圍繞《萬曆起居注》、《泰昌起居注》和《天啟起居注》進行探究。南炳文認為,現存明代起居注並非記錄有關明朝皇帝的全部言行,亦並非只記錄皇帝一人言行,標題中「萬曆」、「泰昌」、「天啟」年號名稱並不標誌其書所記之事當即屬於使用這些年號的皇帝之言行。

台灣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戴晉新以司馬遷、班彪、班固、劉勰四家的史學史論述為對象,認為司馬遷對《春秋》的認識大受今文經的局限,班彪大膽地將《春秋》從史書、史學的傳承脈絡中剔除,班固對先秦史官史籍與《春秋》採取折中調和的論調,劉勰則推崇《左傳》並肯定先秦的良史傳統。戴晉新通過觀察、辨析他們在論述中對孔子《春秋》的定位,提出此四家的史學史論述體現了兩漢魏晉南北朝史學思想的變化。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姜勝利表示,「史德」屬於歷史認識論範疇,其涵義是要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反映史實,不能滲雜個人的主觀偏見。姜勝利提醒,「史德」的準繩只能是看其是否客觀地反映史實。他認為,「通六義比興之旨」是要求史家梳理「推明大道」的史學思想,章氏的史學實踐與其「史德」論是有矛盾的,根據其史學實踐來分析「史德」論的涵義不免失之偏頗。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古籍研究所教授湯勤福對宋金《禮志》之禮目逐一進行對比,他談到,金朝絕大多數禮儀都與宋朝相同或相似,且五禮俱全,據此認為金朝實行的是漢朝的五禮制度。

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汪高鑫看來,劉歆所創五德終始說不但構建了一套新的帝王系統,大力宣揚了古文經學「聖王同祖」的思想,而且開啟了「五德」言正閏的先河。汪高鑫重點剖析了該學說對班固《漢書》的編纂及其歷史思想的影響,他表示,《漢書》不但詳細記載了這套學說,而且接受了其帝王系統和正統觀念,將此貫徹到具體的歷史敘述之中,成為解說歷史的理論依據。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周文玖評析了劉知幾史學批評中的理性主義精神,認為其發揚了王充的批判精神,用「理」的尺度評論史實和史料採擇,以理性的態度探討歷史盛衰。同時,周文玖分析了劉知幾理性主義批評精神的局限性,他認為,劉氏的理性批判精神在內外篇的表現有差異,且以名教作為根本批評原則,對史義及史學價值論的論述缺乏深度,以及在天人關係問題上採取模糊、迴避的態度。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主編王記錄表示,中國古代歷史教育特別重視培養人的人文素養,其核心內容包括蓄德致用的人生修養、彰往察來的歷史意識、超越天命的人本思想、家國情懷的憂患意識、忠孝節義的倫理觀念、涵育美德的審美旨趣等。他提出這些有關人文素養的內容,蘊含在中國古代史籍和史家思想之中,不只凸顯了古代史學對人的自身價值的認識,也由此塑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性格和品格,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秋升考察了《四庫總目》史部提要中的求真證實理念,認為其主要表現在文獻考證、史書評價以及拒斥稗官小說入史等方面。他剖析了四庫館臣對於歷史失實的認識,談到四庫館臣將其原因歸納為家族利益、朋黨之爭、個人恩怨、愛奇心理等方面。他進一步提出四庫館臣為了考證歷史真相,主張對史料博採善擇、提倡運用金石史料(尤其重視目擊親歷及實地考察的史料)、敲掉闕疑傳信的治史態度。同時,他認為四庫館臣求真徵實理念的形成與乾隆帝喜歡歷史考據、當時的漢學風氣以及史學自身發展階段有關。

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吳德義提出「建文史學」這一命題,並從建文史籍編纂的起源、建文書法的演變、建文史觀的變化、建文歷史建構的演變等方面探析建文史學的發展歷程,認為其發展演變的歷史反映了明清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以及人心的力量,為觀察明清歷史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視角。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楊永康從「光武受命中興」天命歷史觀的視角對班固《漢書》進行了重新解讀。楊永康認為,《漢書》系統貫徹了東漢官方的歷史觀,因此《漢書》實質上是一部本朝紀傳體國史,後人指其為「斷代史」有誤讀的嫌疑。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張峰重新考訂了《舊唐書》、《唐會要》、《冊府元龜》、《新唐書》中有關《晉書》撰人的記載,發現《唐會要》《冊府元龜》的記載比《舊唐書》多出辛玄馭、張文恭、盧承基3人。他認為其原因是此3人參與編纂時間較晚、承擔工作量較少,並提出《新唐書》中的相關記載是對前代史料進行整合過程中出現的誤判。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王安泰從新羅「居漢樂浪地」說出發,探討中國中古時期史籍對新羅起源與地理位置記載的紛亂情形,考察了新羅「居漢樂浪地」說的形成背景及傳承,並認為此說法雖然與歷史事實相違,卻是觀察中國中古時期接受域外信息的管道。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崔岩以東漢史書的編纂為例,論述了中國古代修史中帝王的角色與作用,認為天子在修史中的重要角色從未缺失過,他們擔任著發起者、監督者、策劃者、參與者的角色,與此同時他們也是被監督者。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屈寧對計六奇及其所撰《明季南北略》進行探究,認為該著述兼具可讀性、思想性和史料價值。不僅在體例上頗有新意,以時為序,以事為目,便於研讀,而且在史源上重視口述史,具有「眼睛向下」的精神,在思想上則留意於「明季治亂之由」。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教授李金華關注晚晴幕府與史學發展,他認為幕府將教育、學術研究、學術出版與傳播融為一體,以幕府作為官方與私家學術聯繫的紐帶,書局、書院、幕府將官方與私家史學活動糾結在一起,形成晚清時期史學發展的獨特現象,開創了晚清史學的繁榮。

原標題:「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反思與展望」暨紀念楊翼驤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馬小淇 排版編輯:馬小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謝伏瞻王京清參加主題黨日活動
第二屆鄭杭生獎助學金優秀論文獎頒獎儀式在寧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