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古有胭脂·今有腮紅:真相原來如此

古有胭脂·今有腮紅:真相原來如此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喜歡用「胭脂」或「紅妝」指代女性。女子雙頰那一抹輕淺的「紅」,是詩人牽腸掛肚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今日就來給大家談談紅妝 「胭脂」的那些事兒。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胭脂是溫暖的紅,然而在南唐後主李煜的《相見歡》中,「胭脂」是蒼涼時代背景下的一抹艷色而已。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喜歡用「胭脂」或「紅妝」指代女性。雙頰一抹輕淺的「紅」已成為女性的「標籤」。現如今,不管別人怎麼說,姑娘們都會略施腮紅,給自己一份如沐春風般的活力。不論古代女子還是現代姑娘,「胭脂」都是一款美妝神器。

胭脂也是中國美妝歷史上最經典的作品,如果非要找一樣化妝品代表中國,必須是胭脂!連《紅樓夢》都屢次寫到寶玉喜歡偷吃「胭脂」。

來給大家說道說道「胭脂」的那些事兒。

胭脂起源

在了解胭脂的起源之前,不得不先說說「紅妝」的興起。因為施用胭脂必以崇尚紅妝為前提。根據史料,面似桃花、火焰雙唇的紅妝並不是自古有之。紅妝風俗的興起和流行是在漢代以後。「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詩句正是施用紅妝女子的寫照。不過西漢用作紅妝的化妝品並不是胭脂,而是「硃砂」。隨著紅妝的流行,古代女子逐漸發現硃砂的各種缺陷。胭脂逐漸替代硃砂成為古代女子的紅色化妝品。

經史學家考證,古代文獻中確信為胭脂的寫法主要有燕支、燕脂、脂、茵支、煙肢、胭肢、煙支、胭脂幾種。最早的寫法是「燕支」,見於西晉崔豹《古今注》。而「胭脂」這個詞語在唐以後才出現,並逐漸範式。

古代的胭脂主要指以紅藍花為原料製得的化妝品。紅藍花,又名紅藍、黃藍、紅花,屬菊科植物。古人提煉花中的紅色素製作化妝品、染料和顏料等。紅藍花起源於地中海地區,大約距今5500年前埃及已開始用紅藍花作染料了。之後傳入古印度和中亞,再通過中亞傳入古代中國。據考證,紅藍花於魏晉時期傳入中國,有關紅藍花的文獻記載,基本都在魏晉以後出現。

《齊民要術》卷五「種紅藍花梔子」篇是最早系統介紹紅藍花的種植和使用的記載。紅藍花作為經濟作物被引入我國並廣泛種植,意味著胭脂能夠得到大規模的使用,古代女子的紅妝不再是少數貴族姑娘的化妝品,普通家庭的尋常女子也能夠使用。


胭脂水粉

胭脂總是要跟水粉搭配使用,才能相得益彰。這與現代女性上腮紅前必需先用粉底液或粉餅打底一樣。古代的水粉指的是鉛粉和米粉兩種。古代女子單以胭脂上妝的情況很少,一般是將妝粉和胭脂配合使用,搭配各種妝容。

比如檀暈妝,化妝前先將胭脂和鉛粉調和,使之變成檀紅,即粉紅色。然後直接塗抹於面頰給人莊重,文靜的感覺。

比如桃花妝,先抹白粉,再塗胭脂,使雙頰多呈紅色。整個面部的色彩富於變化,而額頭和下頜部分妝容嬌媚動人。

還有一種飛硯妝,先在面部塗抹一層胭脂,後用白粉輕輕罩之。這與我們現代女性先用腮紅上色,再撲一層蜜粉定妝的做法類似。

至於國外從胭脂蟲中提取的胭脂,到了十八世紀才由法國和荷蘭冒險家從秘魯的印加古城偷運到地中海、北非等地養殖。與我國古代胭脂的來源和製作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途徑和方式。

「美」永遠是人類不懈的追求之一。雖然古代女子地位較低,但是古人通過勤勞與智慧,採用各種天然原料,研製出豐富多彩的「紅妝」產品,為女子美麗的妝容做了許多貢獻,裝扮成了人類史上從未消失過的花樣年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奢之家 的精彩文章:

眼部護理不得不知的五種方法!

TAG:輕奢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