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本耀司:行走在銳利黑色中的局外人

山本耀司:行走在銳利黑色中的局外人

「真正的藝術不只會使人開心,同時也在向社會提出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對於日本社會而言是一個分水嶺,象徵著日本在藝術文化與生活方式上開始從「崇尚西化」到「創造自我」進行躍升。

一個城市的精神與靈魂體現在其街頭的細節之上。當時踏入80年代的日本,依然以歐美風潮為主宰,融合美式學院風與美國西海岸運動風的City Boy風格大行其道,東京街頭滿目鮮艷。

但很快來自歐洲、起源日本、屬於全世界的黑色,如同一股令人心生敬畏的風暴,所到之處都會瞬間讓那些嚮往真正的「特立獨行」的年輕人為此黑色而著迷、沉溺。後來他們以東京為主,將漆黑披上身體,以「烏鴉族」(KARASU ZOUKU,致敬他們的黑色英雄——山本耀司與川久保玲

1981年山本耀司男裝線Yohji Yamamoto Pour Homme驚艷全巴黎,同年他的摯友、靈魂伴侶川久保玲COMME des GARCONS正式亮相巴黎時裝周。

黑色、Oversize、不對稱剪裁,山本耀司以標新立異的「破壞美學」,以他那把「以手代心、以手裁縫」的銳利剪刀,撕裂了所謂平衡對稱的設計規則束縛、甚至顛倒了長期以來統治全球的西方服裝美學——曲線美與女性化。

如今山本耀司已是一個黑色時尚巔峰之名,對比同時期「反時尚」浪潮的其他兩位世界殿堂級設計師:川久保玲與三宅一生,時尚設計中的美術家與雕塑家,山本耀司更像是一位音樂家,他即興、隨性而浪漫、反叛、銳利且古典。將自己手中的衣物裁剪、成為件件無規則的謎、成就一首首經典之歌、成長於著裝者的身體、不斷喚醒著靈魂。

破壞分子:向世界投下一枚溫柔的炸彈

長期以來,女性身體曲線之美,被視為「藝術上的金科玉律」,在西方無論具體到哪個年代,女裝都要顯露出女性天然的曲線美,日本崇尚西化的時候,服裝設計師都緊隨這一規則。

但山本耀司反對這固守的西方美學,他已經厭倦這一服裝。後來正式到巴黎發展,他毅然拋棄希望固有、緊裹女性線條的設計,轉為將日本傳統和服的垂墜式與纏繞式的美感融入女裝設計中。

世界時尚之都法國所流行的,全都是山本耀司所反對的,他鐘愛:逆對稱而行,採用不對稱,讓衣服能夠隨著姿態而擺動不同模樣;逆多彩而行,採用黑白灰三色;逆精緻而行,多為半成品或半完工;逆曲線美而行,採用誇張、覆蓋身體姿態之Oversize;逆奢華而行,倡導極簡之美。

破壞對稱、破壞平衡、破壞完整,不受拘束、前衛率性。山本耀司向世界投下一枚黑色的炸彈。一切眾人嚮往的,都是他所反對的,一切眾人驚訝的,都是他所進行的。

「我最開始設計的時候,已經決定要為女性設計男性化的服裝。後來1972年我開設Y』S For Women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女性都能夠穿男性的服裝。」

山本耀司的裁剪極富靈性,他創造了一套融合日本美學的全新先鋒裁剪技巧,由此山本耀司被稱為「裁剪之王」,與二十世紀傳奇「斜裁女王」Madeleine Vionnet並列為世界大師級裁剪一王一後。

因此,山本耀司讓西方人明白東方美學的深層次精髓:形神飄逸、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

(青年時期的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的偉大成就,離不開他母親的言傳身教與潛移默化的影響。

眾所周知,山本耀司生於二戰期間,生父逝於戰場之上。作為出生及成長在東京下町的孩子,自幼由做裁縫的母親獨自撫養成人。

當時裁縫是社會地位很低的職業,需要四處低聲下氣並且十分辛勞,經常要坐在縫紉機上徹夜工作。但正是母親於深夜工作的背影,成為了山本耀司日後的靈感繆斯。

山本耀司從慶應大學法律系畢業之後,轉去可日本東京文化服裝學院學習設計。在校期間獲得裝苑獎,得到了去巴黎學習時裝的獎學金與機會。隨後1970年他回到日本,1972年成立了個人工作室並且創立「Y』s For Women」女裝品牌。

(山本耀司、母親、夫人與女兒)

在山本耀司眼中:工作中的女人是最美麗最性感的,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為了夢想,她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經由勞動,創造不可能的可能,這是一種相當強大的溫柔力量。

可惜男性與社會總是給職業女性太多考驗甚至是麻煩,因而山本耀司一直在用Oversize寬鬆的裁剪覆蓋女性本身的曲線,這是因為他想要保護女性的身體,讓她們不受傷害,這些傷害可能是來自男性的異樣目光,也可能是來自外界的寒風。

同時,山本耀司一直都在與日本社會固有的刻板印象作鬥爭、擊沉那些對於女性的不公評論。他認為女性不應該淪為男性那溫順的玩物附庸,不應該「為悅己者容」,相反得「為己容」。女性應該要擁有獨立自我的思想,而職業女性的美,則是世間其他事物無法媲美的。

音樂家:浪漫到骨子裡的靈魂

「人肌膚和布料的集合,是一個互相找感覺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浪漫的戀愛。」

山本耀司的衣服,注重材質與輪廓。同時,令人驚異的是,同一件山本耀司的衣服,不同人穿著會有不同的感覺。

皆因,山本耀司在設計與制衣的過程中,為每件衣服注入了不同的歌曲,這些歌曲不可聽,但可見、可觸摸,每位著裝者獲得的是不同的感覺,因為這些歌曲能夠抵達人的靈魂,而每個人的靈魂都是不相同。

同時山本耀司的設計,倡導的是模糊性別且雌雄同體。他從來都不覺得「衣服單單只擁有裝飾的作用」,衣物更加是一種靈魂的外在顯示,一種靈魂以可被看見、可被觸摸的方式存在的浪漫氣場、一種著裝者、身體與設計師三者之間的神魂交流。

而靈魂則是不分性別的。

與其被稱為「時尚設計大師」,山本耀司更鐘愛以「做衣服的人」此般謙遜地來形容自己。

從最開始手執剪刀開始到譽滿全球,這麼多年來,山本耀司依然秉持「手作服裝」的傳統,認為有些美麗的線條是只能通過靈活的手來完成的,而更重要的是能夠給衣物與服裝帶來溫度與靈魂。

因而一針一線都蘊藏著他對服裝無限、極致到無窮的喜愛。

黑色美學:戰後廢墟上的花

「黑色是謙遜且孤傲,是慵懶且簡潔,同樣也是神秘的。不過其實黑色只想告訴所有事物:『我不煩你,你最好也不要來煩我』。」

如同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的這一代日本大師,他們出生於壓抑的二戰期間,成長於戰後「不知往何方」的精神廢墟之上,個體身份認同讓他們在敏感青春期便開始迫切尋找生命與人生的意義。

東方與西方,日本與歐美,男性與女性,他們在思考:是否每件事都要人為地下了定義、清晰界線才能獲得其存在價值呢?

於是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最不具代表性的顏色——黑色,去向年輕人與世界傳達自我的思想與精神。

黑色是山本耀司的一切,山本耀司的黑色是最為不合群、遊離於人群之外、遠離中心、處於邊緣的黑色,也因此這黑色是位不盲從、也不屈服、時刻保持獨立思考的局外人。

「世界就需要很多憤怒且有生氣的年輕人。因為想要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抑或是藝術家,你必須得憤怒。」

山本耀司一直都在身體力行地鼓勵新生代年輕人通過時裝設計去表達自我的心聲,特別在如今這個他認為「會一直更糟糕」的世界中。

譬如2008年一直喜愛中國文化與藝術、樂善好施的山本耀司在中國創立了自己的基金會,幫助扶持中國設計師與模特的發展。自此之後的每一年,優勝的設計師將會有機會前往日本抑或歐洲的服裝設計學院進行為期兩年的深造;優勝的模特將會被選中到巴黎時裝周走秀。

時裝設計能為處於邊緣、無比憎惡中庸、厭惡金錢至上的憤怒年輕人提供了釋放自我與表現自我的機會。

當滿街都是快時尚的時候;當東京最著名的街拍雜誌宣布停刊,因為再也沒有酷的年輕人可以拍;當難得年輕的鬼才Alexander McQueen離世之後,山本耀司概嘆這世上再也沒有任何大師值得他欣賞,他為當下的年輕人逐漸千人一貌的平淡現狀感到失落。

但是他從未對如今這些橫掃全球的全球的快時尚、受到年輕人喜愛的優衣庫、無印良品式的風格嗤之以鼻,相反他肯定這些事物存在的意義。

這不禁讓人唏噓回想到約莫十年前,山本耀司與Adidas的Crossover產物——Y-3引起的現象級反應,當時年輕人是多麼地生猛且不可被打倒,而如今一切都在復古、效仿,我們究竟有多久沒有看到眼前一亮、引人深思的服裝設計了呢?

「我從未想過自己會有退休的一天。」

山本耀司的這句格言已然成為了讓我們可以稍微放心的保證。

他睿智、包容、平和而又獨特,一直都在作為局外人,冷靜地觀察風暴中央的熱潮襲來與散去,叛逆地行走在銳利黑色之中。

作者介紹

小蝦餃:獨立文化編輯,成長中的作家與編劇,太宰治第一迷妹。熱愛古典與搖滾,重度糖分依賴者,家有一名兔主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日島嶼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日劇主角動不動就會跑起來?
這位千年一遇的日本美少女,最近竟然走起了「顏藝」路線?

TAG:拾日島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