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特別希望中國統一的一個日本人,分析中國軍閥頭頭是道

曾特別希望中國統一的一個日本人,分析中國軍閥頭頭是道

文|周渝

近代史上,中日兩國的關係複雜。甲午戰爭後,清廷作為戰敗方割地賠款,對日本的心態也發生逆轉,赴日留學成為風潮,包括新軍軍制、警察制度等皆向日本看齊。反清的革命黨人中,與日本政界人物亦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民國成立後,日本軍政界與袁世凱政府糾葛不斷,一戰期間「二十一條」的曝光再次將中日關係推向緊張化。戰爭結束後,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使日本繼承了德國在華權益,成為中國全國性排日運動的直接導火索。

實際上早在1918年初,日本就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但這筆貸款不少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到了9月,北洋政府與日本交換了關於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同時還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最重要的內容即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借口,中國在一戰中雖為戰勝國,但不僅未能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反而被日本進一步擴大。事經披露,舉國沸騰,終於在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但也正是從此刻起,日本無論哪派,對於中國山東,尤其是膠濟鐵路的問題都變得極為敏感,絕不容他人染指。1928年濟南慘案前後,日本三次出兵山東,理由雖是「保護僑民」,但真正最在乎的,還是膠濟鐵路的問題。

另一方面,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時代,列強在華尋找代理人,與日本關係最密切的勢力早期為段祺瑞的皖系,後期為張作霖的奉系。若仔細研究當時所謂的「支那通」們留下的記載,會發現在他們部分人的構想中,並不希望看見一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中國,包括幫助段祺瑞組建參戰軍,也是寄希望於皖系能建立相對統一的政權。沒想到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皖系一觸即潰,日本不得不將奉系作為新的在華利益代理人。日本陸軍中的「支那通」佐佐木到一是個值得研究和剖析的典型人物。當時,佐佐木就發表了對中國軍閥的看法,他認為「軍閥,因其只熱衷於各自的權勢爭奪以及地盤的獲得,忘掉了國家,除了『私利私慾』以外根本不考慮國利民福,所以,支那內亂永無停息之日,國家的統一也難期實現。在此意義上,支那的軍閥是妨礙支那統一的有害無益的武裝集團」。

佐佐木到一

客觀地說,佐佐木到一對軍閥的危害分析得入木三分。但問題來了,日本侵華不應該是蓄謀已久嗎? 為什麼佐佐木到一等人還想看見一個統一的中國?尤其是這群人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言論,真有一副為中國統一殫精竭慮謀福祉的模樣。若因此認為他們為中國的前途考慮,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在日俄戰爭中,日本雖然戰勝了沙俄,但兩國只能算是暫時的停火,對立關係並未消除,日本陸軍一直將俄國視為第一假想敵。日本對華政策,用「滅亡」一詞實際上不當,「征服」更為準確,日本不希望看到軍閥割據的中國,根本原因是不希望其他列強與之爭奪在華利益,說直白點就是變分贓為獨吞,一旦戰事爆發,日本將可以掠奪中國的一切資源投入戰爭。

佐佐木到一的認知中,中國的士兵是集結了社會落伍者的產物,「將由這些墮落之極的乞丐、惡漢、賭徒、扒手之流組成的團伙叫作軍隊總覺得非常不值」。所以他想要對中國軍隊加以改造,「必須將私利私慾的集團改造成國家的集團」。佐佐木成了日本陸軍中第一個深入研究國民黨的「支那通」,對於孫中山,他曾表現出傾慕之情,孫中山去世後,佐佐木亦惋惜不已。同時他認為孫中山去世後的國民黨依然保持著活力,與國民革命產生了共鳴,在日本甚至因尊稱孫中山為「先生」而與大川周明發生爭執。相反,對於與日本陸軍關係最密切的奉系,佐佐木嗤之以鼻,在他的記載中,張作霖是個每天沉迷在麻將桌上,下午兩點才起床的老軍閥。而他的兒子張學良,則每晚浮浪於花柳界的花花公子,不值一提。

當然,佐佐木也清醒意識到,國民革命軍是一支與軍閥部隊完全不同的軍隊,他在1925年1月末給參謀本部的報告中,就預料到孫中山已不久於人世,但即使孫文去世,國民黨也不會解體,「我也認為隨著孫中山的去世,國民黨的破壞力也許將更加難以控制」。佐佐木眼中的「破壞力」實際上是中國民族主義的崛起。黃埔軍校培養出的國民革命軍,在意識形態上是一支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軍隊,這也是1928年濟南事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搞垮列強聯盟,把德國「扶上馬」,俾斯麥全靠這兩句話
蔣介石力挺孫科,勸程潛等人棄選,威逼利誘誹謗,定要搞臭李宗仁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