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瑩純全」的康熙青花瓷器

「精瑩純全」的康熙青花瓷器

清代康熙年間,政通人和,國運昌盛,青花瓷器經歷了晚明至清初短暫的蕭條後迅速崛起,產品質量精,數量大,行銷範圍廣,達到清代制瓷業的頂峰,成為繼明代永宣青花之後,我國青花瓷器生產的又一個黃金時代。清人陳瀏曾讚譽說:「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

康熙皇帝當政61年,非常重視官窯瓷器的生產,一方面於康熙十九年(1680)在景德鎮正式恢復御窯廠,並減免賦稅,制瓷業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官搭民燒」制度的實行,促進了官窯、民窯的競爭和發展,使得民窯產品都更加註重質量和精細程度;二是親選督窯官,監管窯務,督造宮廷御用器物,康熙十九年(1680)和四十四年(1705),先後派內務府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官窯生產。並開創了以督窯官姓氏稱呼官窯的先例,如「臧窯」 、「郎窯」。官、民並舉,欣欣向榮,瓷業呈現出了興旺發達的景象。

康熙五十一年(1712),法國傳教士昂特雷柯萊在景德鎮給法國教會發出的信中,形象地描述了當時景德鎮制瓷業的繁榮景況:「昔日景德鎮只有三百座窯,而現在的窯數已達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保衛的一座火城,也像一座有許多煙囪的大火爐。」描述雖有誇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制瓷業的空前盛況。

康熙青花瓷胎釉精細,青花發色鮮艷,造型多樣,紋飾優美,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

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十九年(1662—680)以前的產品,造型及畫風尚有明末遺風,造型厚重,底足毛糙並粘有窯砂,器物底足內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許多大盤及琢器的底足出現台階的形狀,俗稱「二層台」。雙圈足也在這一時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盤居多,里圈都較外圈矮,兩圈間無釉。露胎處有火紅色窯紅,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層醬釉。釉面肥潤呈現青白色,有縮釉和小棕眼。早期青料以國產的石子青為主,呈色深沉、灰暗,與順治青花特點相近。紋飾主要有人物、花鳥、蟲魚、景物等,早期青花書帝號年款的較少,一般題齋堂款,或畫秋葉、香爐等圖案。

康熙中期青花指康熙十九年至四十年(1681—1701)之間的產品,是清代的頂峰作品,胎土淘煉嚴格,很少有雜質,胎體潔白堅硬,薄厚適中。釉面多為粉白色和漿白色,粉白釉面硬度高,漿白釉面略疏鬆。底足露胎處打磨光滑細緻,多呈泥鰍背狀,少見火石紅色。

青花使用上等浙料和雲南「珠明料」,青花色料提煉精純,呈色鮮藍青翠,明凈艷麗,艷而不俗,可分為「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五個色階。繪畫技法則借鑒中國紙絹水墨畫「分水」皴染和西洋畫的透視技法,使畫面富有立體感。官窯青花多署「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字體雄健有力。有些器物則書成化、嘉靖款識或各種圖記及齋堂款。

康熙晚期青花則指康熙四十年(1701年至康熙朝終)以後的產品。胎體比中期要輕,堅緻細硬,瓷化程度更好,底足切削整齊。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淺淡灰暗過渡,有的似呈色不穩,出現暈散現象,類似雍正初年產品。表面釉色與雍正時完全一樣,呈青白釉。款識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與六字三行、「康熙年制」四字兩行等幾種,款字外有青花單圈、青花雙圈,另有干支紀年款,堂名、齋名款大量出現。圖形款有秋葉、梅花、團龍、團鶴、花形、物形等。

康熙青花瓷器造型敦重古樸、樸實大方,有一種雄渾、剛健的陽剛之美,藝術特色鮮明。在器型上,除了傳統的盤、碗、碟、杯、盒、瓶、壺、罐、尊等器皿外,還出現了冠架、燈罩、如意、鼻煙壺、壁擱等各式各樣的日常生活用瓷,還有祭器和外銷瓷等。

河北博物院藏有較多清康熙青花瓷,現擇其精品,以饗讀者。

清康熙青花人物四羊紋盅 ,高4.9、口徑7.1厘米。此器敞口,深腹,圈足,胎體輕薄,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瑩潤如玉,內壁施白釉,外壁繪人物及四羊圖。畫面中,兩位衣衫飄逸的學者似在交談,神情自若,怡然自得。周圍繪一枯木,枯木上常春藤繁密茂盛,取「枯木逢春」 之意。枯木旁,四隻溫順可愛的羊羔在草中覓食、嬉戲,寓意吉祥如意。此器青花發色艷麗青翠,筆法瀟洒愜意,構圖疏密有致,意境平和幽遠。底足修削規整,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兩行楷書款。

清康熙仕女嬰戲圖紋青花碗,高8.6、口徑14.8厘米。此碗撇口,腹部寬深豐圓,下承圈足,胎體勻稱,胎質潔白細密,釉面光潤勻凈,造型端正。通體以青花繪製紋飾,線條簡潔明快,青花發色清新淡雅。外壁口及外足處都裝飾有兩道弦紋。腹部主題紋飾為仕女嬰戲圖,女子面目清秀,神態恬靜;孩童嬉戲玩耍,天真爛漫;整個畫面以山石、竹林、樹木為背景,構圖布置遠近相宜,疏密有致。碗內壁口沿飾開光花卉,腹部飾牡丹花卉,翩翩蝴蝶飛舞其間,寓意「接連富貴」。內壁底部飾開光山水人物圖,畫面中高山峻拔,溪流繞岸,松林蒼翠,一隱士漫步於橋上,仰望遠山,陶醉於山色之中,描繪出文人的隱逸生活。外足底部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兩行楷書雙藍圈款。

清康熙青花鶴鹿同春紋香爐,高13.7、口徑23.5、底徑15.8厘米。此器撇口內收,鼓腹下斂,圈足,細砂底,胎色潔白,胎質細膩,釉面勻凈。外壁口沿下周圈飾如意捲雲紋、雜寶紋,香爐通體以青花繪松鶴延年、鹿鶴同春圖案,具有強烈的祈福、祈壽之意。松是百木之長,常青不朽,是長壽和有節氣的象徵。鶴是長壽之鳥,《神鏡記》記載,相傳漢時,曾有一對慕道的夫婦,在石室中修道隱居,後化白鶴而去。取意松鶴常春,反映出人們希望青春永駐、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鹿鶴同春原意六合同春,六合指天地乾坤,《海內南經》中有:「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其中六合指天下。在六合同春中,六諧音鹿,合諧音鶴,故六合同春為鹿鶴同春,同時鹿鶴皆為靈獸,一為禽,一為獸,故有天地皆靈之意。同時鹿鶴都是長壽的動物,以此取意天地同壽,是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之一。

清康熙青花「前赤壁賦」筆筒,口徑18、腹徑18、高15.5厘米。瓷製筆筒興起於明嘉靖、萬曆年間,大規模生產是在明末天啟、崇禎時期。清代康熙年間,政通人和,文化昌盛,促使瓷製筆筒的生產達到了鼎盛時期,造型多樣,裝飾手法各異。此器呈圓筒形,口底相若,玉璧形底,里施白釉,底心有「文章山斗」四字楷書款,是康熙時期筆筒的標準式樣。腹部以北宋蘇軾作整篇《前赤壁賦》為紋飾,以楷書豎行寫成,文字工整,排列整齊。「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中國特有的漢字書法藝術在瓷質筆筒上得到充分運用,並集書法、印章、詩詞、制瓷工藝於一體,是多種古典藝術相結合的作品。

以文字作為裝飾在唐、宋時期已出現,明代十分流行,但一般僅限於「福」「祿」「壽」等少數表示吉祥富貴的文字。明末清初出現的字數較多的詩句,也僅僅作為圖案紋飾的陪襯。將整篇詩文詞賦寫滿器身在康熙時極為盛行,有的題寫全篇文章如《滕王閣序》《赤壁賦》等,各種人物故事如《三國演義》《西廂記》《水滸》等也是常見題材。

清康熙青花鳳凰牡丹紋罐 ,高33.8、腹徑25.6厘米。此器直口,豐肩,鼓腹下收,至底部又外擴。胎質細膩緻密,釉質瑩潤。口沿下繪如意雲頭紋一周。頸部繪幾何花邊紋帶,腹部為雙鳳穿牡丹圖案,委婉多姿,生動優美。尤其是牡丹花呈雙犄狀,俗稱「雙犄牡丹」,這種畫法為康熙朝所獨有,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底部繪幾何花邊紋飾。上下紋飾呼應,增加厚實穩重之感。筆鋒自然洒脫,線條剛勁有力,散發濃郁的藝術氣息。底足內繪青花雙圈。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徵。纏枝牡丹寓意吉慶,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古代傳說,鳳為鳥中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寓意富貴。民間常把鳳凰、牡丹為主題的圖案,稱之為「鳳穿牡丹」、「鳳喜牡丹」和「牡丹引鳳」等,視為祥瑞、美好、富貴的象徵。

清康熙青花纏枝蓮紋罐,高13.3、腹徑11.4厘米。罐短頸,溜肩,鼓腹,圈足內斂,淺平削足。口部及頸部光素無釉,原器應有蓋。肩飾幾何紋飾,腹部主題圖案為纏枝蓮花卉,近底足飾變形的蓮瓣紋。唐宋時,工藝品上大量出現花卉紋飾,這一習俗一直影響到明清,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清代的一些蓮花圖案在花卉旁往往帶有細長的枝蔓,稱之為纏枝蓮紋。

清康熙青花開光花卉紋罐,口徑27、腹徑48、高80厘米。此器直口、短頸、豐肩、足部外撇,造型規矩挺拔,頸部繪一周纏枝花卉,器身及器蓋在萬字錦地圖案上開光,共分三層,錯落有致,排列規矩,內繪花籃、博古圖及折枝花卉,這是康熙外銷瓷上最常見的紋飾,在開光的上部交接處又有小開光,內繪八吉祥圖案。八吉祥又稱八寶,是佛教中的八種吉祥物,分別是:輪、螺、傘、蓋、花、罐、魚、腸,並賦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最為獨特的是蓋鈕,為一隻反瓷(反瓷指完全不塗釉的雕瓷作品)小獅子蹲伏在上面,其形態栩栩如生,與瓶體十分和諧而又富於變化。代表了康熙民窯青花瓷的最高水平。

從明代後期起,青花逐漸成為外銷瓷器中的主要品種,康熙時達到了高峰。康熙青花外銷瓷的裝飾紋樣除了中國傳統的山水、人物、花鳥外,還有一些是按照客戶要求定製的。通常製作工藝非常精細,造型規整,色澤艷麗,畫工精美。

清康熙青花八仙人物紋三足爐,高11.5、口徑21.8厘米。爐折沿,短頸,扁圓腹,下承三足。胎體厚重,釉面瑩潤細膩,造型端莊沉穩,青花清新明翠。頸部飾八寶吉祥紋飾,腹部繪八仙人物,八仙乃傳說中道教的八位神仙,流行於明代中期,因當時道教興盛,而尤以嘉靖、萬曆兩朝為甚,之後「八仙紋」及以其法器為代表的「暗八仙」便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的傳統裝飾,根據傳說故事,有「八仙過海」、「 八仙祝壽」、「 八仙捧壽」等圖案。畫中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李鐵拐、鍾離權、曹國舅、藍采和等人物形象生動,人物手持法器處于山石、圍欄之間,或站,或坐,神態飄逸,笑容可掬,怡然自樂。空中為大片祥雲,圖案寓意長壽福祿。線條流暢,層次清晰,主題紋飾突出。底足露胎處可見火石紅色。

清康熙青花人物紋折沿碗,高7.6、口徑15.5厘米。碗折沿,深腹,下承圈足,胎體輕薄細膩,釉面光亮潤澤。內外青花裝飾,內壁口沿處飾以開光八寶紋飾,間飾菱形錦地紋,碗心繪漁翁垂釣圖,畫面中高山聳立,流水潺潺,一高士舉竿垂釣,悠然自得。外壁口沿下飾八寶紋,腹部飾人物紋,人物神態各異,畫面生動傳神,衣紋繪畫線條流暢,構圖疏密有致。底足青花雙圈內繪一五瓣梅花。此器青花發色沉穩凝練,以濃淡不同之青料描繪圖案,清新明快,使瓷繪紋飾獲得了水墨畫一般鮮明、生動、傳神的藝術效果。

清康熙山水人物紋瓶,口徑14、腹徑23、高46厘米。此瓶撇口、豎頸、溜肩,腹內收後外撇,整件器物製作規整,造型挺拔,具有雄渾剛健的陽剛之美。器頸部繪渦紋及珠點紋、弦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兩位行者于山間小道之間,似在賞景交流,周圍樹林、流水、山石環繞,布局疏朗,意境清幽。青花色澤濃翠,呈寶石藍色,濃淡相間,艷而不俗,通過豐富的色階表現山石、樹皮的紋理,頗有水墨畫「墨分五色」的韻味。

康熙青花是我國青花瓷器生產的一個黃金時期,其器型之繁、數量之多,為前所未有。除官窯青花外,民窯青花不僅所佔比例大,其中也不乏大量的精美之作。此件器物是康熙民窯青花中的代表作品。康熙青花不僅造型規整,線條挺拔有力,最令人稱道的是其獨特的「分水技法」的使用和豐富多彩的紋飾,「分水」是青花瓷器借鑒中國水墨山水畫「皴法」用筆創造出的一種渲染技巧,明末已經出現,清康熙達到頂峰,其方法是在勾勒好的輪廓線內,利用不同濃度的料水進行渲染,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水墨畫的效果,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美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快報 的精彩文章:

一鱗半爪——從一片磁州窯龍紋標本談起
明代出土玉圭的類型

TAG:收藏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