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陷入了選擇的兩難?趕快念這個祈願文!

陷入了選擇的兩難?趕快念這個祈願文!

文/聖玄法師

利益眾生 拓寬心量

到了七月,正是夏意愈濃的時候,慵懶的夕陽把人影拉得又瘦又長,如果是在小時候,正是吃著西瓜看動漫的日子。

這天寺里有客人來訪,客人里有一個女孩兒,看起來十分和善又帶有一分俠氣,冷不丁問了一個問題:「師父,我看最近的新聞,總是有一些惡性事件,您說那些壞人,怎麼會那麼狠心,可以對無辜的人下手?」

一陣晚風帶著暑氣吹過,繞著青雲塔轉了一圈又一圈,那女孩忽然激動了些:「我有時候就想,要是有什麼辦法,把壞人都消滅光才好,您說有什麼好辦法呢?」

夕陽的餘暉映在女孩兒堅毅的神情上,襯著她身後大大的「唐代祖庭」匾額,我似乎看到一位俠女自盛唐走來,「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我愣了一下,似乎每個中二少年都有過這樣的想法:「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您看過有一部動畫叫作《死亡筆記》嗎?」我突然問她,「那個故事的主角和您有一樣的想法,他看到很多他以為的罪犯因為證據不足等原因被釋放,從此逍遙法外,就很想用自己的辦法懲罰他們!後來天上掉下個小本本,幫他實現了這個願望,只要他把這些壞人的名字寫在本子上,他們就會死去!」

「後來呢?」

「他以為他會創造新的社會秩序,自己就是新社會的神,可是到最後,他卻成為了世界上最自負、兇惡的罪犯。可能很多人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很多人也可能再看了這個故事以後和我一樣,慶幸自己沒什麼超能力,不然也可能變成他那樣一廂情願,剛愎自用。」

女孩想了一會兒,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懲惡揚善的想法會讓自己變得偽善?

有時候我們的價值觀,只是從我們自身狹隘的經驗出發,在佛法中,凡夫知見就帶著種種的執著,做不到真正的理性,很可能因為能力變大,煩惱就越來越多。

「那些壞人呢?我真的很憤怒!」

「我也很憤怒,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迴向給他們!」

「他們是壞人,還要迴向給他們?」

「願他們斷惡修善,懺悔自新!」

「可他們是壞人啊!」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一些,我們的生命是無限的。在無限的未來,『壞人』是永遠重複惡行更好呢,還是變成好人更好呢?」

女孩兒若有所思:「好人和壞人都是辯證的,好人也有缺點,壞人也有優點的。只不過他們當時徹底迷失了。我們不僅對無辜的受害者有憐憫,也可以學著對施害者培養悲憫,因為他們也是被煩惱所傷害的人!」

回頭想想,很多偏狹的想法和行為都是因為價值觀的局限,除了培養自己的能力,看來還得不斷拓寬自己的心量與境界!

自凈其意 檢點發心

前幾日,住在山裡的居士發來微信,說有幾位居士到山裡去放生,客堂的師父提醒道,「山高水寒,這些魚肯定活不下來,到山下水庫去放生吧!」

可是一轉眼,他們就把開著卡車到湖邊,「嘩——嘩——」將一車鰱魚倒在湖裡,揚長而去。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湖裡一片腥臭,山裡的法師居士集體出坡,到湖裡撈十幾桶的死魚,好多都生了蛆蟲,「這樣的『放生』,太給佛教抹黑了!……」

看到他發來的照片,我差點沒背過氣去:秀麗的山色中,穿著大膠鞋的法師正對著一排排鰱魚的遺體誦經,好不凄涼。

人們往往說「發心是好的」,這樣打掩護的說法只是在為不負責的行為找借口而已。

很多時候,「發心是好的」準確來說,只不過是「從當事人的價值觀角度是有利的」,並不意味這他真的生起了與善相應的心。更何況不願去完善行為的話,心愿更難免落空。

走進了「價值觀」的誤區,無意去檢點發心的「修行」只是一次急功近利的投機行為,奢求善果,難免善果轉遠。

祈請三寶 交出疑慮

但還有很多時候,我們凡夫的價值觀不管用時,又該怎麼辦呢?

記得冬天的時候,正是臘梅盛開,一個男孩兒和我並排坐在地上,他小聲地說:「我奶奶病了,在床上躺了好多年!

「我父親信佛,每天念觀世音菩薩,希望觀世音菩薩保佑我奶奶,能夠長壽,慢慢痊癒。

「但是她能下床是不可能了,我也每天求觀世音菩薩,希望我奶奶早日往生,少受一點兒苦!您說,我這樣做對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聽了他的難處,我想到一個最直接的辦法:「我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知道,讓他幫您決定吧!」

「那菩薩是怎麼想的?」

「不論是希望老人家長壽,還是早日往生,都只是我們片面的想法。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希望老人家減除痛苦,這個心愿是清凈的!我們也不知道哪種方法是最合適的,既然都求觀世音菩薩了,就請菩薩管到底!」

「那我就跟菩薩說,請菩薩解除奶奶的痛苦!至於怎麼幫助她,就請菩薩決定了!」

「是啊!」

我們的想法可能不是很周到,就請菩薩為我們決定吧!

這可不是我的創意,在古代,就有祖師因為心中存在種種疑慮,他們便如是祈請三寶:

如果我的生病可以利益眾生,祈願三寶加持我病痛;

如果我的健康可以利益眾生,祈願三寶加持我健康;

如果我的死亡可以利益眾生,祈願三寶加持我死亡!

雖不知此祈請文的出處,卻對此簡明的祈請生起極大的信心,有時候自己遇到種種境界,心中似乎有種種願望,又有各種焦灼煩憂。但是冷靜下來,就會想到這個祈願文。

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不知因緣如何,亦不知此刻暫時的心愿成就是否真的有益於道業,心下一橫:「怎樣對自己與眾生更有利益,就請三寶加持,因緣成就!」

如此,便煩憂俱忘!

作為凡夫的我們並不知怎樣的因緣會讓自己與眾生髮起道意、勇猛修行、利益眾生,但將自己的疑慮打消、對輪迴中種種貪戀放下,祈請遍知的佛陀與清凈的三寶加持,唯以「利益眾生」作為心愿,不僅滅除一分煩惱,增添一分隨緣逍遙,更因出離心、大悲心的成就讓生命的未來更有價值!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最新熱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心經》到底在講什麼?
東林寺閉關念佛24天,這是我的日記…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