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焚燒數億元滯銷衣品!巴寶莉被全網懟了…

一年焚燒數億元滯銷衣品!巴寶莉被全網懟了…

在時尚界,巴寶莉可以說是一個無可撼動的存在。對很多如今已經當媽的朋友來說,早在中學時代,大家可能就通過《流星花園》認識了這個奢侈品牌。

時光荏苒,《流星花園》歷經日韓台版各種翻拍,巴寶莉的地位還是鐵打不動。剛剛開拍的大陸版,巴寶莉的大logo赫赫在目。

當年那個充滿土味的大IP偶像劇,為大家拋磚引玉,打開了巴寶莉壕氣的衣櫃。明星穿它,名媛穿它,土豪穿它也就罷了,很多吃土族為了買一件這種「具有投資價值的」風衣,會想盡辦法省錢,網上的攻略貼不勝枚舉。

如此宇宙級的大牌,必須被別有用心的人盯上啊。哪怕花了重金打擊版權侵犯,敵暗我明的巴寶莉依舊非常頭疼:游擊隊一樣的山寨軍團,覬覦堆積庫存的商人,他們都知道,只要是巴寶莉出品,必是精品~低價賣給群眾,必須賺得滿盆缽。

於是,不希望自家商品落入到這群人手中的巴寶莉,決定「忍痛割愛」:管你風衣也好,圍巾也罷,我們親手創造的東西,哭著也要毀掉

GIF

最近,BBC和泰晤士報等多家英媒,就爆出巴寶莉等全球知名時尚品牌大量焚毀商品的消息。

BBC:巴寶莉焚毀價值千萬英鎊的包包,衣物和香水

泰晤士報:包括巴寶莉在內的奢侈品牌焚毀價值千萬的庫存

在過去一年,巴寶莉就焚毀了超過2800萬英鎊(合2.46億人民幣)的滯銷產品。這相當於燒了2萬件巴寶莉風衣...

在時尚趨勢飛速更新的今日,巴寶莉follow的功力似乎也大不如前。被這個大牌浪費的價值在兩年內增長了50%,幾乎是2013年的6倍。而在過去五年,巴寶莉已經銷毀了超過9000萬英鎊的產品...

9000萬英鎊是個啥概念...我們用實物等價好了。這麼多錢可以買到:

國民公公在倫敦的豪宅(8000萬英鎊)

倫敦法興銀行總部大樓(8450萬英鎊)

三個巔峰時期的小貝(當年3500萬歐元去了皇馬)

一句話,巴寶莉這種做法,是真.一言不合就燒錢。

GIF

得知此消息的股東們,瞬間炸了。在上周巴寶莉的年度大會上,有人就此發表質疑:為啥不把這些東西給私人投資者?好歹跟大家商量一下啊!!(配音:剩菜都有人打包,何況是巴寶莉)

巴寶莉則是承認了焚燒事件,但解釋說:公司用的是專業焚燒爐,能有效提取能量呢

話是這麼說沒錯...然而再怎麼提取能量,被慘烈焚燒的,依舊是吃土族夢寐以求的巴寶莉呀!!!(配音:考慮過我們的感受嗎)

其實,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這用的合適么)的做法,並不止巴寶莉一家。《泰晤士報》通過業內知情者了解到,不少時尚大牌為了保護品牌價值和知識產權,都會這樣銷毀堆積的庫存。

就算是搞平價快銷的H&M也會焚燒積壓的庫存,「以幫助為瑞典小城Vastera供電」。

而且,使用倉庫的價格也不菲。為了給源源不斷的新貨挪位,亞馬遜也會無情處理掉大量被退貨的嶄新商品。

財富:驚天醜聞:亞馬遜損毀嶄新被退商品,被diss了

業內人士說,大牌們不希望錯誤的人(wrong people)穿著自家的東東,也不希望這些庫存流落到非官方的灰色市場(grey market)

我相信紀梵希絕對沒有贊助郭德綱

在Interbrand去年的全球最佳品牌排名里,蘋果排在第一,巴寶莉排在第86。和前幾年相比,略微下滑。

而說到grey market,我們不難聯想到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義大利奢侈品巨頭華倫天奴。

名模辛迪-克勞馥的女兒Kaia為華倫天奴霸氣走秀

進軍中國市場時,這個牌子就未能有效地避免山寨的侵蝕,淪為假名牌的代表,跳樓大甩賣的詞根。我小時候那會兒,滿大街華倫天奴xx屢不鮮見,怎麼看都沒有奢侈品的感覺。

如今,為了重塑品牌形象,華倫天奴連中文名都不敢用了。

華倫天奴(哦不,Valentino!)在北京開的快閃店,氣勢重新回來了

再把話題轉移到焚燒上來。一言不合就燒東西,也會隱隱約約讓人懷疑產品本身的價值。除去品牌自己的定價,那些積壓的庫存,成本究竟是多少呢?

在2013年Fashion Spot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主要成分是聚酯纖維的聖羅蘭,一件上萬美元」的現象。

聚酯纖維本不是貴重的面料,但是由於款式是在向聖羅蘭的煙管夾克經典款致敬,所以價格不菲。

寫過Deluxe:How Luxury Lost Its Luster的記者Dana Thomas也對這個現象發表過看法,她說:

「設計師可以盡情揮灑創意,但是經銷商會想盡辦法縮減成本。」

「有時候,設計師甚至會使用便宜的面料來彰顯『創意』。比如說,一種面料一米是2美元,用這做一條裙子的成本是60美元,但是經銷商會把價格提到3000美元。

「有一名設計師甚至抗議過這種現象,但是經銷商不在意,因為總有人願意買單。」

所以,性價比的理論在奢侈品行業里,也需要「因地制宜」地考量。原材料肯定談不上實惠,但是一個品牌為購買者帶來的便利與機會,讓人無法忽視。《哈佛商業評論》就寫過一篇文章,研究職場里的「人靠衣裝」現象。

哈佛商業評論:穿大牌讓你看起來更能勝任職位

在鳳凰衛視主持人,前摩根斯坦利銀行家曾子墨的《墨跡》里(暴露年齡!),也提到過自己穿著沒拆吊牌的Karen Millen去面試,因為面完要把衣服退回去。

所以,我們花了那麼多錢到手的,究竟是一堆廉價的布料,還是看不見的價值呢?無論如何,這些衣服假如沒有大牌的光環,是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的...

「葉門和敘利亞的難民也需要衣服呀,把用不到的衣服捐給有需要的人,才能為品牌增值吧?這不是企業社會責任么?」

「讓人噁心!明明可以幫助別人,他們卻寧願把衣服毀掉!」

「只要把標籤移除,就能把這些衣物捐給有需要的人了呀!」

「舉行義賣,捐錢給慈善組織也是可以的呀!」

在物資豐裕的今天,只要資金充足,買任何商品都不需要等待。曾幾何時,人們按季節收穫食材,如今,哪怕是冬天也能吃到熱帶水果。

一邊是因為賣不出去而被粗暴處理掉的商品,一邊是衣不蔽體的饑民。

只要把商標移除,不就能捐給有需要的人了嗎?然而,移除商標也是有成本的吧。削減成本,最大化利潤,是商業基本邏輯。

如何幫助大牌減少浪費呢?請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

英國媽媽群、置業安居群

私校教育群、歐洲海淘群

吃喝玩樂群、英國簽證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居英國 的精彩文章:

和英國人同居一年,我對這個國家的認識被顛覆了...
女王最愛的護膚品大公開!白嫩的奶奶這樣保養...

TAG:悅居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