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泌園春》,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

蘇軾《泌園春》,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也不須驚怪,沈郎易瘦,也不須驚怪,潘鬢先愁。總是難禁,許多魔難,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歡杳杳,後會悠悠。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書郵。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須知道,口這般病染,兩處心頭。

—《泌園春》

這首詞是蘇軾早期的作品。描繪了女子從自身的相思,設想對方的相思,道出相戀雙方的共同心病。全詞以鋪敘手法說相思,婉轉言情卻不單調乏味。令人讀之不禁心緒蕩漾,隨著蘇公又真切體驗了一回相思意切切。

古代文人描寫相思,總是極盡纏綿。從詩經的開篇《關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就把男子思念女子又求而不得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彷彿看到了男子夜裡相思難禁難以入睡的樣子。李清照也是寫相思的高手,她的《鳳凰台上憶吹簫》「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一剪梅》「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可以說是表達相思的佳句。而蘇軾的這首《泌園春》同樣是把相思寫的纏綿入骨,何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唯有相思中的人吧。

年輕時,誰都體會過刻骨銘心的相思,尤其是思而不得之時,更是朝思暮想魂牽夢縈。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相思卻變淡了,即使再思念一個人,心裡也只是淡淡的想念,並不影響心情。或許沒有年輕時入骨的相思體驗,就不會有成熟以後的淡定從容。但到底哪種相思好呢?是年輕時的不顧一切,還是年長時的隱忍克制?還是選年輕的時候吧,你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洞仙歌·詠柳》,入格風流無人見,斷腸時一成消瘦
蘇軾《減字木蘭花》,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