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琴曲《平沙落雁》: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古琴曲《平沙落雁》: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撫琴 | 焚香 | 品茗 | 聽禪

古琴微刊

《平沙落雁》,可以說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一首琴曲,最早見於明末潞王朱常芳編訂的《古音正宗》琴譜,但明末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曾提到,《徽言秘旨》的編者尹芝仙在明萬曆末年左右,在浙江紹興向王本吾學過《平沙》,可見此曲的創作時間還要更早一些。

此曲意境高遠,雖取「靜」境,但於「靜」中所蘊涵的,卻是處於逆境中隱逸之士的「鴻鵠之遠志」,其濟世之志並沒有泯滅,與完全的歸隱心境還是不同的。清代《天聞閣琴譜》在此曲解題中這樣寫道:此操氣疏韻長,通體節奏凡三起落。

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飄渺,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迴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

現代琴家所彈《平沙落雁》一曲版本很多,但其中以張子謙所傳《蕉庵琴譜》本和管平湖所彈《琴學叢書》本為最多。管平湖所彈此曲,乃得自九嶷派楊時百傳授,曲境高遠、淡雅,用指蒼勁有力,其左手吟猱變化極為豐富。

《平沙落雁》是一首很富有詩意的琴曲,聆聽這首琴曲,猶如欣賞意境悠遠的古代水墨畫。

由於在演奏技法上,大量運用左手的吟、猱、綽、注、撞、逗,以及連續的上下、進復、退復等走手音,從而形成氣韻悠遠的旋律線,使琴曲極具傳統琴樂清微淡遠之意味。和《琴學叢書》本相比,《蕉庵琴譜》本的《平沙》節奏更為舒緩抒情,氣息更加綿長。

宋迪在其《瀟湘八景》的《平沙落雁》中隱隱地流露出這樣的哀情。後來中國文人的同題山水畫,也都沿襲了這條路子。

因此,對於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中國文人來說,無論得意、失意或隱於朝,古琴——都是他們寄託情志的良伴,在離群索居、游於方外的生活中,以琴求道。通過「目送歸鴻,手揮五弦」而得意忘形,游心太玄,以求達到物我為一與天地合一的境界。

此即琴曲《平沙落雁》解題所謂「蓋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 「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

古琴正品商城 > > 點擊進入

▼ ▼點下方,進入古琴商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人文 的精彩文章:

古琴曲《雨碎江南》:細雨繾綣,夢醉江南

TAG:國學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