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琴三才音,縱覽天地象

古琴三才音,縱覽天地象

正麟

古琴

古琴三才音,縱覽天地象

在古代,若是稱讚一個人有才華,一般都會稱讚「琴詩書畫樣樣精通」,而琴能居四藝之首,定然不是隨隨便便排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古琴相關的小知識。

1

四藝琴為首

琴的來源雖然無從稽考,不過中華文明之初的各個氏族領袖人物或多或少都與琴的創始傳說有關,《琴操》記載:「伏羲作琴。」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東漢應劭《風俗通》記載:「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故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中華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

七弦覽天地

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

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岳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琴面上有十三個「琴徽」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和一個閏月。(摘自百度百科)

3

三才天地人

古琴以山水為名「身體結構」,不但使我們感受到博大的胸襟和闊大的意境,也使人與琴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從中培養感情的共嗚和慰藉。

上面給大家講了一下古琴的由來和構造,下面要說的可就厲害了。因為它僅僅靠七根弦便可奏出縱覽天地萬象之音。古琴有三種音:散音松沉而曠遠,明凈透徹;按音縹緲多變,內容豐富;泛音如天籟,空靈飄渺。《太古遺音?琴制尚象論》中說:「上為天統,下為地統,中為人統。抑揚之際,上取泛聲則輕清而屬天,下取按聲則重濁而為地,不加抑按則絲木之聲均和而屬人。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故而也稱為天地人三籟。

4

地籟之音

散音,松沉而曠遠,雄渾而穩重,就像大地那樣。每每撥響琴弦之時,雄渾的聲音總能把我的思緒帶回遠古時代,彷彿看見上古大神盤古揮舞手中的巨斧在混沌之中開天闢地,生動形象的感受到那種石破驚天的魄力。而古琴的一切,都建立在這樸實而極富感染力的「大地」之上,故散音,又被稱為「地籟之音」。

5

人籟之音

按音,是琴曲中最常見的,可隨彈琴者的心境、手法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音色,因此按音是變幻無窮的。這正如人的情緒一樣,會隨不同的環境而改變,所以按音也叫「人籟」。

正所謂「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按音所表現出的,是人世間的悲喜、痛快、情愛之美。

6

天籟之音

泛音,是古琴靈魂與精神的結晶,是集日月之精華的大雅之音,是只有高尚靈魂,才能聆聽到的「天籟」。

相比散音與按音來說,掌握泛音就要難得多。畢竟「天籟」講求的是精神上的寧靜以及人與琴的高度合一。想要使泛音擁有情感,就要讓自己與琴的精神互通,讓自己置身其中,在在沉思中提煉,在寧靜中升華。它能使琴聲擁有「身軀」和「思想」,同時也是對一個彈琴者綜合素質的體現。

7

縱覽宇宙之理

琴之散、按、泛三音,正如三才天、地、人一般,可以描繪自然界變化無窮的諸多音相,而且還可以引發人對事物的冥想,從而身心俱化。這也是先哲以此為修身養性之方式的原因之一。

雖是小小一張琴,卻蘊含天地之象,縱覽宇宙之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麟殿古琴 的精彩文章:

邂逅古琴、邂逅美好生活

TAG:正麟殿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