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三觀不正洗地

給三觀不正洗地

最近豆瓣不知道怎麼的,變成三觀討伐的戰場,很多老電影都被拿出來重新審視。

《英國病人》、《鋼琴課》、《末代皇帝》和最近新上映的電影《後來的我們》,都沒能逃過三觀的審判。

《英國病人》是糖衣包裹著的羞恥婚外情。

《鋼琴課》是一個作女的自作自受。

《末代皇帝》是一個外國人抹黑中國,居然還能去故宮拍攝。

《後來的我們》就更慘了,導演還得出了親自檢討情節的不合理。

一時間好像每個人手裡都拿上了石頭,

履行著上帝的旨意,砸死那個有罪的人,

但是原話是這樣的,

假如你沒罪的話就扔出石頭吧。

你沒有罪嗎?

討伐究竟是源於自身的清白,還是自己的憎恨。

要知道清白的人可沒有這麼多怒火。

那些藝術片的導演,比起拿著石頭去砸,更像是砸之前的反省。

人總是逃不過誘惑、慾望、貪婪、虛無,

他們在講述這樣一個事實。

人的本性,有好有壞,有愛有恨,

而這些前面都在同一個人的身上,

在每一個人身上。

我們是自由的,又是被捆綁的。

我們是活生生的,卻又是虛無的。

我們追求自由,就不得不擺脫責任的束縛。

感情是一匹狂奔的野馬,

我見你,想起初見的那次,

一眼驚鴻,戀戀不忘,

現在想起,風還在吹著草,是心在動,

可能還是喜歡你。

但是我已有家室,

我們管不著自己的心,卻能管住自己的身。

弱水三千,不續杯了吧。

管不住自己的心,沒有什麼可以值得譴責的,

心如止水和參透真理一樣不可能。

而管得住自己的慾望,也沒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

那本就是你的責任,

吃飯,喝水,之後也要驕傲嗎?

吃了滿漢全席那也是一頓飯。

而導演把這些拍出來,

一個事實,一個人的深刻剖析,

不是道德的標尺何錯之有。

你裝作看不見的誘惑,難道就不存在嗎?

罵那些的人是因為自己心虛了吧。

而有些導演則是拍的側重不在感情而是在慾望,

誘惑之所有能誘人,

是因為她本身就誘人。

像《洛麗塔》一個說懺悔的人,

提什麼一池春水,活色生香,是炫耀,又是教唆。

像王爾德那句話「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誘惑」

一句廢話。

《英國病人》則是混亂了慾望和感情的邊界,

我們劃著船,上了對岸。

我多希望他們最後能在一起。

我那麼喜歡你,

真希望第一個遇見的人就是你。

假如沒有遇見後來的人,

我們又怎麼能知道第一個愛人是人生中最愛的人,

我們追尋光明,然後奔向烈火,

最終被烈火吞噬,

有人說那是蠢蛾子。

沒有鳳凰泯滅只是一個人而已,

愛情,慾望,自由。

藝術片常常表達的就是這種困境,

一顆心的真實呈現,

一個砸石子人的思考。

本來,上帝問出,

沒有罪的人就砸出手中的石頭吧,

人們都退開了。

而現在,這個問人群「你們有罪嗎」的人,

人群又拿起石頭,砸向這個清醒的人,

為罪人辯護就是罪人。

熟不知誰是罪人。

我寫這麼多也不是為什麼感情自由辯護,

無論是感情自由還是言論自由,

你要幹什麼的自由。

自由從來不是一個純情的小姑娘,

她是一個有故事的婊子。

好自為之。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我是路九

平安喜樂和浪蕩四方總有一樣是我自願放棄的

關於往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伴俗人言 的精彩文章:

TAG:酒伴俗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