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氫燃料電池車爆發前夜:加氫站亟待補位 技術難題擋不住商業熱情

氫燃料電池車爆發前夜:加氫站亟待補位 技術難題擋不住商業熱情

每經實習記者 張祥威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翼

「氫燃料電池車的核心零部件技術,目前還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但這不是關鍵問題。只要產量上來了就能解決。

當前氫燃料車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是加氫站,車是可以做出來的,但是做出來之後去哪裡加氫?」一位車企研發人員日前談起氫燃料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截至目前,除上汽大通、北汽福田等在氫燃料電池車上有所投入外,多數車企仍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重心放在純電動汽車上,且短期內不會改變此方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94.9%和111.5%。其中,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是增長主力。

按照清華大學王賀武教授的統計,目前,我國運行的氫燃料電池車累計量也就在千輛左右,運營的加氫設施有12座,在建的加氫設施有近10座。這與純電動車市場的火爆情況形成了鮮明反差。

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氫燃料電池車也未迎來爆髮式增長。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nformation Trends發布的「2018年全球氫燃料電池車市場」報告,自2013年氫燃料電池車商業化到2017年底,全球總計售出6475輛氫燃料電池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代、豐田和賓士等跨國車企均已將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提上日程。北京、鄭州和上海等地也對氫燃料電池車推出了地方補貼政策。作為清潔能源的解決方案之一,此前一直未有商業化突破的氫燃料電池車能否借勢而起?在未來出行領域,氫燃料電池車和純電動車會在市場上扮演怎樣的角色?業內對氫燃料車的關注度正越來越高。

先做市場開拓還是先建加氫站?

長期以來,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受限於核心零部件技術發展緩慢和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兩大難題。

氫燃料電池車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燃料電池用電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碳紙等。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表示,當前氫燃料電池車的產業鏈相對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張永明也認為,燃料電池目前的關鍵問題是沒有把部件做好。「有了質子交換膜,才有燃料電池以後的系統和發動機。」

據了解,張永明教授帶領的團隊目前就聚焦於燃料電池電堆部件——全氟質子交換膜。

「質子膜的工作從2003年開始布局,到現在已經有15年時間,做得很系統。這項產品已經通過了賓士公司的考核,全氟質子交換膜是國際一流水平。我們現在有一條5萬平方米的生產線。當然,全球質子膜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我們必須竭盡全力才能保持領先。」張永明近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加氫站的基礎設施缺失問題,則成為部分車企在意的事。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我們目前沒有氫燃料電池車技術團隊的擴充計劃,擴充了也沒有用,車輛做出來沒有市場,因為用戶買了車加不了氫。如果有加氫站,我們馬上就能做出氫燃料電池車。」

據了解,截至目前,北汽集團和北汽福田共有近50人的氫燃料電池車研發團隊,他們主要負責整車搭配工作,即把氫燃料電池系統搭配到整車上。

不過,法國液化空氣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國際氫能委員會聯席主席Benoit Potier則展示了另一種可能,「現在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也沒有足夠的加氫站,是應該先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先進行市場開拓?我們認為,應該開展一些車隊試水,尤其是計程車,或者是一些大型車。」

「加氫站非常重要,這件事不能等,沒有加氫站就沒辦法普及,一定要加快做。國家層面要組織好這場大的產業變革,有些城市和省份已著手在做這件事。從科技部的角度看,在交通能源領域,已經把氫能作為一個發展、支持和突破的方向。」張永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未來與純電動車同場競技

在我國,氫燃料電池車主要用於商用車範圍,乘用車方面尚未大規模應用。未來,氫燃料電池車與純電動車會形成怎樣的格局?張永明認為,純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將來會有各自的細分市場。比如,在滿足充電條件的前提下,純電動車在10千瓦以內的小功率車上,會比較方便。

「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將來應該是低於鋰電池車的,因為燃料電池裡面沒有多少東西。另外,在運行成本上,它會比燃油車便宜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平。未來五年,中國的氫燃料電池車會走到全球的最前面,來勢會非常猛烈。只要國家政策和推進力度能夠跟上來,就是第二個高鐵傳奇。」張永明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則認為,「氫燃料電池車的技術含量比電動車要高。發展低速電動車時,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大家一擁而上。但氫燃料電池車即使想做產業化也沒那麼容易。國家政策和資金應該支持研發,集中實現核心零部件方面的技術突破,既避免產業大規模上的風險,又可以掌握核心技術。」

許海東進一步建議,氫燃料電池車的關鍵技術可同時交給研究機構和車企進行推動。「我們也有相應的國有企業,大家可以合作起來,分一些任務,做相應的攻關,這樣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會更好。而對於加氫站和儲氫的商業化,業內可以借鑒電動車的『百城千輛』方式,在某一個區域內集中布局。此外,也可以考慮在某一條物流線路上布局加氫站,這樣有利於物流車的使用。」

「今年下半年,全國政協將就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舉行雙周座談會。7月,我們將組織開展相關的調研。」萬鋼近期透露,將結合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對燃料電池汽車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能源革命等一系列規劃中的實施情況,進行科學評估,明確發展路徑和方向,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的健康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P2P爆雷又一例:實控人欠11億玩失聯,員工App彈窗提醒投資者報警
又有人要上天台了?這家知名返現平台遭立案調查,多人被警方帶走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