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對待生活:慢慢來

如何對待生活:慢慢來

我們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葯」,所謂適當的時候指對內心觸摸觀察時,而觀察是要讓我們放下。就如禪修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問題,並對自己的過去有一個審視。我們最終得到或失去什麼的?這是觀的部分;觀什麼;要找到對治的問題及方法,觀時一定要慢。

佛法不是思維,為什麼我們要觀察自己,因為它純粹是一種本覺,而我們經常用的思維不太確切。我們現在都是色法在做主,而不是心法,所以禪坐很重要,量變最後發生質變。禪坐是心念最直接的轉變,是為後世積聚福祉的辦法。有時念佛會夾雜妄念,但不要緊,在禪修的過程中,你只管一心去念,真實的東西沒有境界。我們的心和身體本應是統一、相應的,心起著決定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心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禪坐使我們定力增強,心就能變得專註,受外界的影響就因此減弱。

無論信心、禪定、知見都要有一個依止處,心有依靠的時候就變得成熟。如果心到達了一個層次,身體還沒跟上,那麼就要等一等,這叫「保漏」。心這東西抓不住,只有在境界中、在運動中起作用,這就是心的依止處。

修行就是要改變自己,不能隨業流轉。業是煩惱的果,苦是煩惱的象,我們和煩惱打仗,是煩惱勝,還是你勝。業力會推動我們不由自主地去做事,可能緣於最初那一念(惡念),果報在以後會呈現。因苦入苦,就如老虎因飢餓不斷地殺生、造業一樣。

平常要煉心,關鍵時候它才能發揮作用,境界現前我們要慚愧。作為人來講,福報太大,應真正在心地上用功,多禪坐,但不要太著急。在靜的基礎上去觀,會提升很快。有的人還沒上坐,就生障礙,所以要先修加行除障緣。只有累積了一定的資糧,才會機緣成熟。慢慢來,修行是一種生活,是一種人生理念,也是一種自我調整的方法,要堅持不斷地串習,其他的事能放則放。人生是很不圓滿的,生存問題解決了,就要考慮生活。有時福報太大,修行倒成了一種障礙。

人忙忙碌碌一生,老天爺總要給我們找點事(孩子、家事等)做。一個家庭也總是存在怎樣處事的問題,世間的事很少有圓滿的,有些人追求圓滿,但最終追求圓滿的人,往往得不到圓滿。學佛是為了利他,但首先要利己。

生活是一個謎,只能是隨方就圓,有些問題不要強化它。每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生活,財為養命之源,生活要粗粗地過,只要不出現財務問題。人和人必然會有問題、矛盾,「月亮有圓時,人心無滿時。」不是環境,是人心出了問題。只有把我們的幸福和快樂放在人生觀的構架上,那才有用。人啊,必須堅強,靠誰都靠不住,人從長大中學會一種力量,這就是佛要給你的。

生命脆弱又稍縱即逝,我們要有自己的方法,這是人生的大事情。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將獲得人生的一種境界、對自己的期望。無始劫來,我們為了貪嗔痴付出了太多代價,帶給我們的回報苦不堪言,所以生活得慢慢來。

——2013年禪七如孝法師對大眾開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聽星雲大師講韋馱菩薩的真實故事
在每一個小事上,都不要失去鍛煉自己的機會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