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山大佛,見證一段扭曲的歷史

樂山大佛,見證一段扭曲的歷史

大中華旅行文萃第三部西山晴雪6樂山大佛,見證一段扭曲的歷史

四川絕對是宗教的天堂,天府之國的濕潤氣候,也把這裡的人民養育的溫婉可愛,親切閑適,這樣諳練達觀,樂天知命的性格,自然便是佛道樂於宏發的土地。峨眉山的普賢菩薩,乃是智慧的保護神,將四川這塊土地的人民,春風化雨,教化的聰穎可親,而與之毗鄰的樂山大佛,更將此地的佛性發揚光大,將樂善好施、循規蹈矩、敬天法祖,甚至兼濟天下的佛心根植於民眾內心,成為四川人民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人生追求。這真是佛法無邊,聽起來蓬勃宏大,卻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把人民改造成如此可愛可親的模樣。

樂山古稱嘉州,曾經是四川省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雖然如今看來街道破落,交通混亂,頗有家道中落的感覺,但是樂山人民依舊把之前的輝煌津津樂道,我也便一笑置之,我不是也總是拿祖上的光輝和少年時的成就來標榜自身,掩飾當下的困窘嗎?

樂山大佛開鑿於樂山的岷江東岸邊的凌雲山上,關於大佛的歷史,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早在唐朝初年,凌雲山上有一座凌雲寺,凌雲寺里有一個老和尚,叫海通。當時凌雲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水流湍急,波濤洶湧,經常顛覆船隻,吞沒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毀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勢這樣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著菩薩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來往船隻不再受害。

修建一個山一樣高的大佛是需要巨額資金的。於是,海通禪師遠走四方,到處化緣,歷經20多年的艱難,終於籌得一筆修建大佛的資金。開鑿之日,卻不料有一個見財眼開的地方官吏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費和保護費方可開工。海通禪師十分氣憤,義正嚴辭地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意思是說:「你們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財!」地方官吏面帶嘲弄的神色說:「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海通禪師馬上拿出尖刀剜出自己的眼睛,血淋淋地捧到盤中。地方官吏大吃一驚,嚇得趕緊逃離現場,從此,該官吏深受良心的譴責,再也沒為難他了。

後來海通禪師又不顧剜目疼痛,保護建佛資金,幾十年如一日住在寒洞,精心負責鑿佛工程。凌雲山上錘聲如雷,岩片似雨,大佛的樣子也一天天顯露出來,江面也就風平浪靜,從此再沒有船毀人亡的事件發生。海通禪師雖然沒有眼珠,但用心感悟著大佛的肢體,用心傾聽者海的聲音,精心籌劃著雕鑿大佛的全過程。但當大佛雕鑿到肩部的時候,海通禪師去世了。由他的弟子接過工程,不料因資金短缺,工程中斷了十年,後來歷經三朝皇帝,整整九十年才完工。這樣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不覺讓人對海通和尚,乃至整個沙門都會肅然起敬。宗教的最大意義,就是超越現實的苦痛,為他人追求彼岸關懷,無論佛道還是基督,都有著悲天憫人,代人受過的犧牲精神,而只有這樣的犧牲精神,才是超越無神論的利器,拷問著每個人的良知和魂靈。為什麼科學如此昌明,都無法徹底取代宗教?因為科學只能讓人的內心變得更為自私和冷漠,而宗教卻可以讓人的內心變得溫暖和平和。

凌雲山位於樂山岷江東岸,古楠環翠,寺宇軒昂,俯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行走在凌雲山上,秋日的火陽照得樹葉油光發亮,名貴的楠木、杉木搭著天然帳篷,給人一種風刮不著,雨淋不著,太陽曬不著的清爽怡人之美;金桂飄香,銀桂潔白,漫山遍野香氣撲鼻,大自然賦予神山的神氣讓凡人變得輕靈空純。

凌雲寺高入雲霄,山河升騰。寺門匾上蘇東坡親筆題寫的「凌雲禪院」,兩旁聯文「大江東去,佛法西來。」字字都是金碧輝煌,佛法生嚴。我們跟著導遊進了凌雲寺,凌雲寺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丹牆碧瓦,綠樹掩映。天王殿前古老的楠木把來來往往的心愿懸掛樹梢,搖曳著風鈴般的翠響。殿外兩側分別陳列著四座明清兩代重修寺宇的碑石,印有歷史的斑駁痕迹和璀璨群星。殿內正中塑像為彌勒坐像,皤腹歡顏,包攬著人世的滄桑,傾聽著凡塵的不幸。兩旁分別是四大天王塑像,攢眉怒目,威武雄壯。穿過天王殿,為明代建築大雄寶殿,殿內正中端坐釋迦牟尼三身像,神態莊重,大慈大悲。兩旁的十八羅漢,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寺內最後一重殿是藏經樓,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在寺宇中別具一格。

瞻仰完各尊佛像,一種神秘神聖之感籠罩天際,清純的香火直上雲霄。給人一種錯覺,好像佛天生就是佛,天生就是受人供奉的。其實按照佛法之說,佛還是人,是思想境界的淡定、豁達、超越。是用自己一生一世的苦換回萬人安詳的一種崇高境界,是功德無量、名垂青史的人,是「萬德洪名」的傳播者。後人才尊之為佛,把高超的精神領域總結為「佛經」。

我心懷虔誠,畢恭畢敬,沿著右邊的側門走出凌雲寺。有一對聯一直在胸中涌動,對聯是「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無知無識;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低。

哎,真的,人生有了這種寬容的氣度,才能安然走過四季,才能為自己尋找一方心靈的凈土,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浮世無塵修佛性,任它煩惱若青苔。」

凌雲寺彌勒殿門外咫尺之間,就是天下聞名的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彌勒佛坐像)。此時我們站在大佛左上方的凌雲山上,登高遠望,三條江水從三個不同的方向拐道而來,慢慢匯成了大江,到匯合處才分明看見,江水的顏色灰白不一。鉛灰色的是青衣江,淡藍色的是岷江,鐵鏽紅的是大渡河。三江撲入凌雲山的懷中,宛若雄獅相撞,誰也不甘示弱,一浪高過一浪。就在這兒的壁岩上雕鑿著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三江。這會兒我們就能親眼看到大佛的頭部與肩膀,再靠下就看不清了。我們沿著凌雲山懸崖上一條陡峭的九曲棧道盤旋下山,遊人擁擠,山道崎嶇險峻,不由人腿發顫,心發悚,手握欄杆,眼不敢看浩大的江水,只是盯著腳尖,一步一步小心謹慎地向下挪移。同行者中還有一個恐高症的就沒敢下來,就地觀望。我們好不容易到了大佛的腳跟,急促跳動的心臟還一時平靜不下來。站在大佛腳跟,彷彿坐上了一艘巨輪,航行在汪洋大海。雖說身處絕壁,浪擊腳下岩石,但有大佛穩坐身後,卻絲毫感受不到恐懼。

江邊離大佛約有七八米,遊人就在這裡拜佛、觀景,拍照影相者比比皆是。火紅的夕陽托著佛光冉冉升起,給把凌雲山照得殷紅殷紅。轉身瞭望江面,宛若碎金跳躍。這裡沒有驚濤核浪,沒有浪遏飛舟,一如平靜的大海聽從大佛的召喚。

大佛通高71米,兩耳垂肩,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目光盯江,神勢肅穆。讓我真真切切感受著「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雄渾氣勢。耳邊滔滔不絕的江水訴說著海通和尚真實的故事。佛之法眼,早已洞悉一切,海通和尚的「執著」,在佛法寶卷中緣起,在西方極樂世界內永生。

我背對江水,虔誠向佛,心中這尊大佛,一程慈眉善臉的呵護,一路雙耳垂肩的祝福,儼然險灘中的一葉小舟,把所有遇難的人度過苦海,到達安然無恙的彼岸。自己卻包攬人間滄桑,嘗遍天下苦頭,不要讓世間蒼生受苦受難。佛性是修來的,佛心是與生具有的。看破紅塵,毅然出家,盤腿打坐,口念佛經,普度眾生,那是苦修的煎熬,那是苦度的聖果。作為我們凡人很難做到,但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顆能為他人著想的心,照樣也能為世間多一個活菩薩,能為佛界栽一棵菩提樹。

此時不由人肅然起敬,彷彿眼前這尊神秘的大佛活了起來,大佛和人的命運息息相通,心心相連!也許,樂山大佛,就是海通和尚的化身吧。原天下人心中有佛,胸中有愛,善行天下,德贏人生!

樂山大佛的前面本來有一座大佛閣,卻在明末張獻忠起義時被起義軍焚燒。張獻忠還想如塔利班一般,傾覆大佛,好在那時沒有炸藥,他又被官軍催逼的緊,沒有得償所願,否則我們也只能同欣賞巴比揚大佛一樣,用光影欣賞大佛的輪廓了。據史書記載,張獻忠所到之處,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竊占成都之後,號稱開考科舉,將四川讀書人盡數誆騙入城,然後一舉殺之,從此「川無智人」。後來兵敗之時,竟然將四川所過州縣盡情屠戮殆盡,成都市內幾乎無人生還,「虎豹出沒於市內」,是多麼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但是,這樣混賬的起義,卻被我方捧上天去,成為階級鬥爭的典型,。成都市內竟然還有張獻忠的金身塑像,呀呀呸,真是認賊作父,為虎作倀,成千上萬枉死的冤魂,岷江邊上,望著京城如泣如訴,那些扭曲歷史的意識形態的屠夫們,種下惡因,豈能得到善果。

同張獻忠一丘之貉,還有唐末的黃巢起義。黃巢也是被我官方認定的英雄豪傑,最後被朱溫所滅,教科書上還頗為惋惜,殊不知黃巢之暴,世界歷史都難有匹敵。他沿途裹挾億萬百姓,一旦軍糧告急,就用自己發明的大摏,把百姓生生杵死,然後烤熟吃人肉,此等人神共憤的惡性,也只有我擋我朝,才會睜著眼睛說瞎話,盡行歌頌之事吧。大佛猶在,但是卻早已換了人間。當暴戾恣睢成為世間常態,大佛,只保留著吸金貪婪的功能。

站在這尊塑像前,我久久不肯離去,似乎看到了海通禪師冷峻的目光,閃著悲憤,剛毅、臨危不懼的光芒。依山靜對三江水,慧眼直面人間鬼。他臉色鐵青,面部憤怒。但右手捻著佛珠,左手向上,豎立胸前,心中依然祈禱著國泰民安。當然,他更祈禱著,山河變色之日,去偽存真之時,除惡揚善之際。

此時此刻,山河為之動容,百姓為你折腰!

————2018年7月21日晨於澳洲忘言草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野親歷的遠方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貨幣戰爭和王朝興替

TAG:田野親歷的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