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第三種話的人長命百歲,講這兩種話的人死路一條」

「講第三種話的人長命百歲,講這兩種話的人死路一條」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說:「講第三種話的人長命百歲,講這兩種話的人死路一條。」

「兩種話」指的是「太滿的話」,不論正面還是反面,只要把話說地太滿,就是「死路一條」。

什麼樣的話是「說的太滿」的話?

上級:「有空么?」

下級:「有。」

上級內心:每次找他都有空?無所事事!

上級:「有空么?」

下級:「沒有。」

上級內心:我問也說沒有?官僚作風!

這是曾教授在講座時舉的一個很生動的例子,並不詳細,但「栩栩如生」。

曾教授的話特指管理學中的情境。但引申過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可以發現把話說地很滿的人,或是說話太直的人,似乎都不怎麼受歡迎

模稜兩可給人以圓滑世故的感覺,不回復又給人逃避的感覺,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說話?

幽默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黃渤自導自演的處女作電影《一出好戲》中,好友孫紅雷和徐崢零片酬客串,最後黃渤把兩人鏡頭剪的一個不剩。

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黃渤把兩人鏡頭「全剪」。

因為客串出演後又被「一刀剪」,雙方還都是好朋友,不管是誰,被問到這個問題都會陷入尷尬境地。

在綜藝《嚮往的生活》中,黃磊、黃渤幾個人坐下來聊起這件事。

「我沒給他們片酬,鏡頭減掉有什麼不對嗎?」

「他演的比主演還好,留著他幹嘛?」

幾句幽默的回答逗的在場幾個人哈哈大笑,同時也實實在在地給出了答覆。

黃渤是出了名的「高雙商」,尤其是情商,再犀利的問題到了他那,都能被巧妙化解。

曾教授在講座的末尾也給出了自己認為的「上級問答」正確做法。

「有空么?」

「馬上來。」

說話是一門藝術,不會說話的人,即便本身並無惡意,也很難受到他人青睞。

在回答一些較敏感、犀利的話題時,可以採用適當幽默的方式回應。

「留空」能緩解交談中的激烈與衝突

很多人在同別人說一些負面評價之前,喜歡加上一句「我這個人說話有點直,你不要介意啊」。

試圖對接下來的批評作鋪墊,防止由此引發的爭吵或隔閡。

其實根本無用,這樣的行為只有一個作用,就是讓對方知道:哦,我要開始被你批評了。

評價者就會因為這句話而心安理得地暢所欲言。

「我已經提前知會你了,我不怎麼會說話,後面的話不好聽別怪我。」

怎麼能不怪你?你把話說地這麼滿我要怎麼接?說介意吧,你說我小心眼兒,說不介意吧,你還蹬鼻子上臉往死里批評了?

很多時候,「坦白說」不會讓人認為你足夠「實在」,相反,這隻會凸顯出你的「低情商」。

做人要足夠大度,要懂得包容,但實際上沒有誰會真正喜歡被批評。

情商高的人說話的高明之處,就在與人交談時的不卑不亢,不把話說太滿,既不貶低自己,也不過分抬高對方。

給他人台階下,也是在給自己台階下。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有人說,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

而你的內涵,決定了嘴的風水。

生活和情感的積累、淵博的知識、對時代脈搏的把握,都能豐富一個人的內涵。

有個朋友人緣很好,大家都喜歡和她待在一起。

和她說話時,幾乎談論的每個話題她都能接上話,說的不多,但從來不會冷場,而且每次說出的話都能直擊要點。

偶爾碰到她確實不知道的話題,她會認真地詢問對方相關信息,讓話題繼續下去,在擴展自身知識面的同時,也不至於讓雙方「尷尬結束對話」。

把禮貌融入措辭中

「禮多人不怪」,但有時禮貌過頭又會被指「裝」。

在《極限挑戰》里,張藝興太有禮貌被網友噴「真能裝」,後來周冬雨作為嘉賓上節目表現地比較隨意,又被網友大罵「沒教養」。

太禮貌又容易被人看輕,不禮貌又容易落人口舌。

知乎里有網友問如何做到適當的禮貌待人,下面最多的回答就是「獨善其身」。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待人接物的度又不好把握,於是就只能「只顧自己,不管他人」。

這樣一來,不知不覺就把自己與其他人劃分開來,話都不用說了。

要想刷出自己的存在感,還是需要參與交際。

記得第一次做兼職的時候,想詢問同事一些工作事項,管一位比我大幾歲的女生叫「大姐」。

很長一段時間對方都對我十分冷淡,但很多事又不得不經手於她,難免都要和她打交道。

於是那段時間因為她的緣故,我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被老闆批了好幾次。

後來不經意間聽到了她和另一位同事抱怨:「叫我大姐,我有那麼老么。」

那時我才恍然大悟。

有位前輩告訴我,團隊和睦十分重要,而想要與團隊內的人相處好,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不是每個人都「不拘小節」,當你無法改變周圍的時候,不如試著改變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霏得說 的精彩文章:

TAG:霏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