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現代的音樂語言,破譯敦煌古譜

用現代的音樂語言,破譯敦煌古譜

喜歡這個音樂嗎?

支持我們的實體唱片哦∧∧

敦煌古樂被破譯,是中國和世界音樂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破譯這部「天書」的,就是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院長席臻貫。

-敦煌學家、音樂家席臻貫-

破解天書的源起

敦煌 「天書」的原稿躺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裡,變成一卷質地暗黃、風化嚴重,彷彿一抖就碎的紙。這卷編號為P3808的紙,一面是漢字寫的佛經,一面寫著稀奇古怪的符號。乍一看,這些符號類似日本文字,細讀,又什麼文字也不是。這個卷子,是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從敦煌藏經洞的四萬多卷卷子中發現並帶走的。當時,誰也不知道這些古怪符號是些什麼東西。

-圖片來自網路-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學者林謙三首先提出,這是一份樂譜。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解讀了這卷古譜,人類將有可能聽到千年以前已成絕響的聲音,音樂史上那些抽象、乾澀的文字將變為五色繽紛散發著幽香的仙音。無形無聲的古代音樂史將被改寫。

自林謙三開始,不斷有人試圖解讀這份古譜。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人們,都以畢生精力的投入換一個有始無終的謎題。眼前的天書仍是天書,讀不懂,猜不透。這道國際難題是被稱為音樂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後來,原本是笛子演奏員的席臻貫走入了孤獨的冒險行列,寫下了一個飛蛾撲火的故事。

-敦煌壁畫中仙樂裊裊的情景-

奉獻給敦煌古樂的後半生

年過四十的席臻貫投入到了破譯敦煌古樂的工作中,此後的十多年中,他像煙花般燃燒著自己的生命,把一切都獻給了「天書」的破譯和敦煌古樂的重現工作。

雖然文獻部的負責人把七套微縮膠片送給北京圖書館,席臻貫依然堅持在巴黎國立圖書館手抄原稿。而他樂在其中,認為抄一遍勝過讀五遍。他說:「大陸敦煌學的研究,常常因為日接觸不到原卷,陷入誤區。而目前中國大陸的學者,只有我看到了敦煌樂譜和曲譜的原卷,當然要珍惜!」

-當年的報紙上記錄了席臻貫的破譯艱辛經歷-

他在國內外買了很多敦煌曲有關的書籍,回到家中開展了廢寢忘食的破譯工作。他像個面壁十年圖破壁的聖徒,主心修行,世俗之事很難進入他的視野和心靈。換煤氣罐買面買菜逛街一類的事再不幹了,即使家中瘦弱的夫人粉刷牆壁,叫他左轉就左轉,右轉就右轉,動作機械而僵硬,像只木偶。只要不強迫他的眼睛離開書本,全家就能相安無事。

到了一九八五年,席臻貫在連續的失敗之後,終於摸清了破譯的門路:

首先,曲子的節奏必須是均等律動的,不能再像以前有的破譯者的曲子那樣節奏忽長忽短。因為唐代的「樂」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概念,而不是現代音樂的「樂」,唐代的《菩薩蠻》樂舞有幾百人同時起舞的宏大場面,如果不是均等律動的平穩節奏,而是時長時短的彈性節奏(非均等律動),幾百舞女怎麼能「趨走俯仰」,「中於規矩」呢?

-敦煌壁畫中隨樂起舞的仙女-

還有可聽性。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就像唐詩數千年來人一直感覺是美的,甚至是不可逾越的一樣,受到李白杜甫這些審美大師百般寵愛的唐代音樂也一定是悅耳的和諧的動人的。

再就是能從敦煌曲詞中找出與同名的詞相配,能歌能舞。還得與宋代歌曲旋律有血緣關係。

獻給藝術的生命,比花火更燦爛

1992年的秋天,席臻貫終於實現了「千年絕響,一朝重聲」,《敦煌古樂——敦煌樂譜新譯》和一盤磁帶的出版,讓敦煌古樂載著歷史的風,重返人間。它的破譯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再現,而是一種尋找和沉思:在尋找大唐文化的過程中觸動自己的根,沉思著延續我們民族生命精神的經緯。

-網友拍的敦煌古樂一書+三盤磁帶-

不瘋魔不成活,敦煌古樂破譯後的兩年,也是席臻貫的人生最後的兩年,他仍然用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敦煌古樂的舞台重現中,希望把《敦煌古樂》的曲、舞、歌以最美麗的形式再現出來。

1993年,席臻貫就被診出了膀胱癌,即使做了手術切除了膀胱仍然沒能阻擋病魔的腳步。但他拖著病重的身軀還是把幾件仿唐珍稀樂器的複製了出來,重現了棒型琵琶、梅花琵琶、玉琵琶與玉塤等等。

-復原的風頭大阮-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藏-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從病床上爬起來還是參加了敦煌古樂的首場演出。但大幕開啟,繁花滿天,情溢江河,弦歌動地,詩驚鬼神的大唐向觀眾款款走來,掌聲一陣緊似一陣,如潮水般湧來。席臻貫雙目微閉,睡著了一般。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日,敦煌學家、音樂家席臻貫逝世。終年五十三歲。

有人說,敦煌古樂這天書就像是上蒼留在人間的一個玩笑,它是不能被破譯的。可是席臻貫卻用燃燒生命的方式把它破譯出來。終於,席臻貫把自己變成了中國音樂史上的一個音符,這來自盛唐的音符卻美得讓人心碎。

——文章為瑞鳴節選。文章作者:張林,文章發表於1995年《人民文學》,轉載自「昭華民族音樂」公眾號

感謝席先生的奉獻,也讓我們有了一次重燃敦煌古樂的契機。瑞鳴的新專輯《明月映敦煌》中,《古風》《夜宴》《撒金沙》都來自席臻貫翻譯的《敦煌樂譜》。葉雲川獨闢蹊徑,融貫中西,以完全自由即興之精神,去激活古老樂譜的靈魂。以西洋即興和聲之風格,演奏民族器樂。以唐人開放包容之氣度,觀照當代民樂的發展,重現當代生活所欠缺的浪漫、典雅、鮮活之美。

《明月映敦煌》

踏古尋路以浪漫情懷

激發唐朝與敦煌的音樂暢想

錄音大師李大康彰顯四十載資深功力

匠心獨具精湛錄音

趙曉霞、楊雪、蘇暢、

於源春、李娟、邸琳、馬瑞

新古典國樂「七仙女」絲竹合奏

鼓瑟相鳴爭芳獻技

以完全即興的寫意精神

激活唐人兼收包容的靈魂

GIF

歡迎關注瑞鳴音樂官方微信號:rhymoi2017

分享你的音樂故事

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鳴音樂 的精彩文章:

走進藝術家的心靈殿堂
這個「混血兒」,堪稱世界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精品

TAG:瑞鳴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