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岳寶樹《消寒圖冊》再賞

岳寶樹《消寒圖冊》再賞

岳寶樹《消寒圖冊》

再賞

作者:郝繼文

這本畫冊對於研究岳寶樹來講實在是非常關鍵,太珍貴了。它既是岳寶樹書畫詩印的一個集中體現,更是他的心態心電圖的一個紀錄。當然,還有關於他的各種其他認知線索,現在能夠入藏介休市博物館,真是萬幸的事。清末民國時的介休,他應該說是至少百年間藝術水準最高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這本冊子的直觀呈現,會多麼的黯然失色!

畫冊因為是後裱,現裝的次序有所混亂,根據作者自題,基本情況大約如所附的樣子。第七、八、十幀沒有時間標誌,暫時先這麼放著;放在最後的第十幀,按跋語所云應為癸丑的元宵節作,是消寒數九的湊數之作,態度上會松馳一些,可能不再遵守前面自己預設的一些規律。這幀有點這個意思,因為在畫的左上角一併臨入了戴熙的原題。這個推想應該大約不差。

寶樹數九作「消寒圖」的動作從冬至第二日開始,基本上「一九」畫一幀,但也並非完全遵循這個時間點,因為第六幀就是臘八畫的。壬子年的臘八是三九的第七天,大意上可以划到四九,那就和第四幀是一個時間段,提前超產了。這樣一張小畫,而且大都有粉本可依,完成一幀的時間本應該不需太長,但要題詩鈐印,謀慮就來得要複雜得多。詩句又多能言之有物,是自我記憶,情緒表達和應襯畫景幾種功用的聯合處置,不但費心,而且非高手莫辦了,這是岳寶樹那一段有意無意的生命表達,不可等閑視之。

前文曾專門研讀了是冊第二幀的題詞,這次略過不再談它,且看第一幀:「壬子」,這一年的冬天的時候,岳寶樹已經從文登被縣令驅下,跑回來有一段時間了,雖然官丟了,但對於從小就飽嘗顛沛的岳寶樹一家來看,鐘鼓樓上的鳥,早驚嚇出來了,只要安頓下來,日子就繼續向前。我看像岳寶樹這樣的小官,也沒啥澄清天下的大志,張大門楣,光宗耀祖的想法更多。前一年寶樹給母親還計劃好好祝壽,到處請朋友們寫詩寫聯,打算風光一把的,而今只得忍忍了;但冬天連各種熱情都關在屋子裡了,到底有些閑,畫些畫吧,於是依冬至開始數九。數九,看上去是在盤算冬天,實質上卻是「懷春」,想著春天。

按照冬來春近的樂觀思維讓人盼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岳寶樹要畫一整套頗有意義的畫了,所以有些喜悅,有些期待,第一幀畫的是「春樵歸牧」。這一幀真是難得地讓我們窺見他的師承——北京的四王畫風領袖姜穎生是他的老師,這位被稱為「印板石谷」的高人是當時壟斷京城山水的數一數二之人,如果不是後來遭徐悲鴻新派攻擊,現在應該是家喻戶曉級的。現在的資料無法知道岳寶樹是什麼時候去的北京,什麼情況去學習的,但至少知道其出手高明的一部分原因。這個事情平遙石生泉《清代晉省書家錄》是知道的,但他沒來得及告訴我。開篇追述師承,也是致敬、也是炫耀,畫了就是讓人看的。

第三幀是很平常的題材,淵明的歸隱情節在中國士人中是高潔的象徵,行為是追捧的對象,但對於現在的「辭官」縣令岳寶樹來講則滋味特別。自己的縣令是被人硬生生趕下來的,一點也不高潔雅緻,只是遠離了官場的情形倒還一致。陶淵明是縣令上辭下來的,鄭板橋是,吳昌碩也是「一月安東令」,岳寶樹咀嚼這個味道,看過黃慎、王小某、戴熙等各種樣子,說明在腦子裡來迴轉了好多回,比較了好多次,咀嚼出很多滋味。這幀菊花設彩,帶點顏色,其他各畫,幾乎都是水墨,有些山稍染青綠,所以這幀來得提神,左側山坡上更陡然升起一株巨松,與籬邊人物及淡染南山對比強烈。黃慎、王小某(通「梅」)有點粗筆雄放,和王石谷本來有一些距離的,被岳寶樹揉合了一下,處理得很自然天成,特別能顯示出他的天才。

從這一幀開始,春光忽然全轉向秋色,情緒還是低落下來,鼓起來的那點欣欣之意畢竟難以長存,氣氛不對。

第四禎說「逃禪」,吳熙載有印曰:「逃禪煮石之間」,杜詩「蘇晉長齋」「醉中往往愛逃禪」,就是打發時間,排遺憂悶。「故人話舊」(第4幀)、「靜水泛舟」(第5楨)、「秋陂極目」(第7楨),這些平遠幽空是隨著心情走的,到「秋山行旅」,心思就在秋景、秋風、秋意中轉悠了,實際就是獨對發獃了,畫是發獃的另一種形式。

餘下的幾首詩可以細說幾句:

一是第六幀的這首詩,就是臘八畫的這幅,雖雲「呵凍」,但臘八在介休有儀式的,又是吃粥又是栽蒜苗,總有點不同的驚動,所以多畫一張嘛!蘆葦深深,小橋款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伊人何所?期待似乎要多一些。這首詩實際上近於蘇軾《書李世南畫秋景》:「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是不是字也有很多重複?妙在各成其章,各暢其意。岳寶樹在信札中表示有人稱讚他詩似東坡,他聽到後很高興,引為知己。足知其詩學東坡應該是沒錯的。他的字學何紹基,何是清中晚學蘇的主力,這估計也是傾向原因。學蘇得有兩個能力,一當然是有天賦有才氣,第二得有學問,這兩方面岳寶樹都有,所以特契合。

最後一幀所題「此中佳句」也同出於蘇《郭熙秋山平遠二首》:「目盡孤鴻落照邊,遙知風雨不同川。此間有句無人見,送與襄陽孟浩然。」「能作山川遠勢,白頭惟有郭熙。」岳寶樹的這套冊頁都是橫開,平遠構圖最宜,此幀更能於平遠中出險峻,不讓郭熙。所以又想起孟浩然來,為什麼要送給他呢?無非是他懂山川,懂山川就是懂心,從霜林石壁間參出胸臆,所以處園題跋稱其「蘇黃題跋語通禪,信手拈來句若仙。」「參禪」是讀這組畫的一個恰當定位。

「三疊清泉」的這一幀是一個結語,遠瀑如絲,遠從千澗而落,中流曲折緩急,最後瀉出。平和寡慾,畫景和詩中景物並不對應,只末尾一即之,略呈深意「夜深都化去」,臨睡原諒一切的意思,「泉水在山清」歸其本來,自然卷舒,自在無心。是思慮通明後完美的收關。岳寶樹的偉大絕不在他「遺愛文登」時節,恰在下台後小隱書齋,看透功名利祿,寄懷丹青毫素的一個普通文士的另一種努力里,當然還有那一點天賦的靈光。

作者:郝繼文

別署祈廬,1969年12月生,供職於介休政協。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晉陽印社社員、行余書社顧問。近年來致力於書法理論及鄉邦文獻研究,著有《單向街-祈廬筆記》《百年碑情-傅山書與清初地方文化的秩序》等。標點整理《文潞公集》《介休書畫略》,主編《介休當代藝文叢稿》等。理論文章先後發表於《民族藝術》《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方徑 的精彩文章:

TAG:一方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