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釣魚要「釣草」,原來說的是這幾種草

釣魚要「釣草」,原來說的是這幾種草

很多釣友都聽過一句釣諺是這樣說的「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由此可見釣草一直以來都是一種釣魚很好的方式,但是我們應該要知道所有的垂釣方式都要結合你具體的垂釣環境來進行調整,雖然說釣草是一年四季都是適合的,但並不代表任何時候都可以釣草,而且不同的草釣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要區別對待。

苲草

苲草是一類水草的統稱,包括黑苲、紅根苲草等都是苲草的一種。這種藻類一般都生活在砂石質水底並且水質比較清澈的水域中,但是施釣起來稍微麻煩一些,需要用鐮刀先在苲草叢中掏個草洞,然後再開始施釣,不然不僅效果不好,還容易造成釣具的損失。

浮萍

這種植物大量生長的地方,往往水底會有很厚的淤泥,這種水草生長的都比較密集,不好下鉤,可以用抄網把一小塊區域的浮萍撈出來當做家禽飼料,然後就可以在撈出的這塊區域垂釣了。

蒲草

蒲草容易吸引蚊蟲,很多昆蟲都喜歡生活在蒲草上,當蚊蟲死亡或者別的原因掉進水中時就會成為魚兒們的美食,而且蒲草根莖較強,不易被風吹到,也是魚兒避風的好地方,所以釣點選擇此處也是很好的選擇。

菱角草

菱角草主要生活在長江以南的地區,通常生長在水深超過半米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是適合釣鯽魚的地方,如果遇到就不要錯過,不過要注意不要掛鉤。

藕塘

蓮藕生長的水域,水底一般都會有很厚的淤泥,這樣的水域水質都比較肥沃。在藕塘里釣魚的時候,要選擇相對比較稀疏的地方,主要是為了防止出現掛鉤的問題。

遇到上面這些水草的地方都可以選作釣點,在水草區域垂釣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掛鉤的現象,這點需要注意。

一、水草為魚類提供食物

無論是人還是魚,都是以食為天的,那麼,魚類都愛吃什麼呢?

答案必須是豐富多樣的:小蟲、蟲卵、浮游生物、藻類、草籽、生活殘渣……然而這些美味,水草里都有。水草的莖葉在水裡和水面生長,水流經過,水草就相當於一個天然過濾器,將水中的小昆蟲、浮游生物、渣滓等濾留到自己的莖葉上,而水草越多,濾留作用也越顯著。所以有成片水草的地方,十有八九都會有魚兒出沒。

除了雜食性的魚,還有一些素食類的魚(比如草魚)乾脆就以水草為食,而且尤其喜歡吃鮮嫩的水草。而在水草茂盛的地方,充足的食物會讓草魚變得挑剔,常常是啃了草尖就跑。

二、水草為魚類提供氧氣

植物能在光合作用下釋放氧氣,水草當然也不例外啦。可別小看了水草釋放的這點氧氣,在陸地上雖然不值得一提,但是在水中那絕對是舉足輕重,尤其對需要靠氧氣生存的魚兒來說,簡直就是「救命水草」!哪裡有氧氣哪裡就有魚,可以說是釣魚圈顛撲不破的定律,所以老話常說「釣魚要釣草」,那還是相當有道理的。

不過啊,對於魚類來說,也並非是水草越多越好。有些水域水草過於茂密,能夠把水面全部遮蓋住,水面下的水草接受不到陽光的照射,無法光合作用只能呼吸作用,反而會使得氧氣稀少。而且水下面過分茂密的水草根莖容易腐爛,縱橫交錯的水草限制魚兒遊動覓食的同時也容易掛鉤,這樣的地方其實是不適合釣魚的。

三、水草為魚類提供庇護

魚的警惕性有多高,不必我多說,相信小夥伴們都有深刻的體會,這完全是魚類進化過程中的天性使然。魚兒想要存活下來,就得防止被漁網捕撈,避免被大魚吃掉,還須時刻提防人類形形色色的魚餌誘惑,這就使得水草成了魚兒的庇護所和最安全的藏身地。

尤其是到了寒冬酷暑這樣比較極端的天氣,魚兒為了保暖和防晒,更是對水草趨之若鶩,魚類的本能也間接印證了「釣魚要釣草」這個釣魚定律。

說到庇護所,其實水草不僅保護成魚,也同樣保護魚卵。大部分釣友都知道魚卵會附著在水草的根莖和葉片上,但是卻少有人會利用好這個時機。魚兒由於產卵而身體虛弱,需要大量進食,此刻真的特別適合垂釣。如果在魚繁殖的季節,備好味道香濃、蛋白質含量高的餌料在水草叢中作釣,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不過,有水草的地方,漁網不好下、大魚難發現、連垂釣都不那麼容易。因此選釣點就要慎重。

我通常選釣點,都會選在水草範圍較廣但密度不太大的地方,以能夠透過陽光為宜。如果有不信邪的小夥伴一定要在茂密的水草處下鉤,如果不提前打草洞,結果可能會很悲慘。

其實打草洞的過程非常簡單:在附近折一些細樹枝扎在一起,放進水裡鉤水草,多鉤幾次直到形成一個沒有草的小洞就OK了。這樣既方便了魚兒前來吃餌,也不用擔心魚鉤會掛到水草上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釣魚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釣魚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