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命令射殺張郃的一瞬間,他忽然意識到,自己被別人套路了

諸葛亮命令射殺張郃的一瞬間,他忽然意識到,自己被別人套路了

漢末三國,雄姿英才,沙場點兵,狼煙四起,硝煙瀰漫。都說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時勢造就英雄。在這戰事紛起的年代,同時也是英才輩出的年代,才有了英雄的佳話與傳奇。劉蜀、曹魏、孫吳,賢才輩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互相較量。而現在要說的就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頷。

要知道五子良將是曹營中重量級的人物,那都是勇於深入虎穴,堅毅勇敢聰智的軍事家,為了曹魏衝鋒陷陣,各個實力超群。既然張頷是這五子良將中的其中一員,那必定是一位軍事英才。陳壽的三國志中曾記載:張頷以巧變為稱,頷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巧計多施,蜀國從諸葛起對其都有所忌憚,從此來看,張頷可謂是有勇有謀。

官渡一戰,由於謀士計謀遭敗,未攻下曹營還丟了烏巢,最後誣陷張頷。張頷等人懼怕被怪罪,於是轉投曹操,成為其麾下一員。後隨曹操從征八方,先佔鄴城,再討柳城,後定宋建。史上還有街亭大捷等優秀戰績。張頷後來也因為他用兵如神,懂得戰術變化,十分擅長通過了解地形巧定戰術,蜀國大將們都很忌憚他。正因為他高超的軍事才幹深受朝廷重用。禍福相依,同樣也因為這樣的地位,而被曹魏大臣司馬懿視為大業完成的絆腳石。使將曹魏江山據為己有的司馬懿開始盤算怎樣除掉這塊絆腳石呢?

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為了實現重振漢朝,一統中原,五次北伐中原。第一次北伐是在建興六年,當時曹魏處境不佳,受重任於車騎將軍,張頷大敗,孔明返漢。第四次北伐是在建興九年,諸葛率軍包圍祁山,曹操命令大臣司馬懿和大將張頷解祁山之圍。受以往交戰經驗所示,諸葛忌憚張頷因地勢巧用兵、英勇非有勇有謀,只好採取守勢,保存實力。

之後令諸葛吃驚的一幕出現了,正是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居然追擊蜀軍到木門,想要再戰一番,面對此時此景,諸葛也是一頭霧水。但既然已經追至木門,只能選擇交戰,諸葛再施巧計與之應戰。果然符合諸葛的預想:布下埋伏,數箭齊發,矢中張頷,當場身亡。其實聰明機智的孔明在命令射殺張郃的一瞬間,他忽然意識到,自己被別人套路了,原來自己被別人當"刀"了,讓司馬懿來了次借刀殺人。

在前面已經認識到了,張頷絕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此人好儒風雅,自然腦袋裡是有東西的,再者講以諸葛亮的智慧,在全軍撤退的是時候怎麼會不防備!那為什麼還要堅持追軍呢?這就要問司馬懿了,相關史料反映,司馬懿命令張頷追擊蜀軍,這才使張頷被中埋伏而死。難道司馬懿不了解諸葛亮用兵謹慎嗎?怎麼會呢!司馬懿在與諸葛交戰的時候連出兵都很謹慎,別說追擊了。那他有為什麼命張頷去追蜀軍,那原因只有一個——故意的。

大謀士司馬懿,做事狠,手段硬,齊策善謀,早就心裡醞釀篡曹政權多時,而除掉忠於曹家的文臣武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四次北伐的階段,曹魏的忠心英才已經不多了。而張頷就是為數不多的英才中位高權重的一位,自然早已被拉入黑名單中,而這次借諸葛之手除人,是最好的選擇。諸葛亮在與之交戰的過程中也知道這是一個難對付的人。

多年之後,事實證明,難道司馬懿不是更棋高一著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沫沫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一世英名,手底下卻出了1位奸臣,斷送了他的大好江山
射鵰英雄傳:為何小龍女被點穴後遭玷污,黃蓉卻沒事?原因很現實

TAG:沫沫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