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省博物館藏部分潮州木雕賞析︱潮州木雕博物館第43期

廣東省博物館藏部分潮州木雕賞析︱潮州木雕博物館第43期

GIF

本文版權由《潮州木雕博物館》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取授權。

廣東省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

潮州木雕在20世紀飽受摧殘。值得慶幸的是,在21世紀的今天,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

本期介紹廣東省博物館藏部分潮州木雕。

▲金漆山水人物燈芯筒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夔龍捲草紋

▲夔龍捲草紋

▲雲蝠紋

▲彩漆畫山水人物圖

▲彩漆畫山水人物圖

▲彩漆畫山水人物圖

燈芯筒是一種腹部較淺、用於存放油燈燈芯草的器具,一般掛於離油燈較近的牆壁上,造型多種多樣,做工亦有精粗之別,富裕人家的燈芯筒,做工十分考究,具有極強的裝飾性。

此件燈芯筒上部分構圖精簡,背板雕飾金漆通雕夔龍雲蝠卷草紋。整體線條粗細多變,紋飾繁而不亂,使作品呈現出細密中靈活空疏的藝術效果,這種布滿紋飾的手法,為典型的清代晚期潮州木雕作品風格。

燈芯筒下部分為扇面狀,彩漆畫山水人物圖,以推光黑漆為底,上繪彩色描金漆畫,與上部分木雕形成鮮明對比。

▲金漆木雕荷花鷺鷥梁架下花楣

長151厘米、寬24厘米、厚10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金漆木雕荷花鷺鷥梁架下花楣

??請 翻 轉 手 機 橫 向 欣 賞??

▲局部

▲局部

▲局部

盛開的荷花,高低錯落的荷葉、正在覓食青蛙的白鷺、縱橫交錯的蘆葦、螳螂、棲息的青蛙、蜻蜓,田園意趣盎然。

▲金漆人物花鳥紋香架

長39厘米、寬22厘米、高17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通雕人物故事花板

▲金漆木雕博古、花鳥神櫝門

高30厘米、寬28厘米、厚2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該神櫝門一如常規,正面採用多層鏤通雕等技法雕刻製成。採用背面金漆畫,正面作八個部分裝飾,傳統的吉祥圖案:博古圖、鳳凰牡丹、喜鵲鬧梅等,熱鬧、祥和的氣氛撲面而來。

裝飾面所雕飾的鏤通金漆木雕,雕工精巧,剔透玲瓏,裝飾極其華麗。

整幅圖給人感覺以祥瑞、吉祥的感覺。

櫝門正面上下橫肚通雕花鳥圖,櫝門正面上門肚多層鏤空雕鳳凰牡丹。

櫝門正面下門肚多層鏤空雕博古圖,瓶花、如意、寶鼎、熏爐、牡丹等博古紋飾。

櫝門正面上下橫肚通雕花鳥圖,櫝門正面上門肚多層鏤空雕鳳凰牡丹。

櫝門正面下門肚多層鏤空雕博古圖,瓶花、如意、寶鼎、熏爐、牡丹等博古紋飾。

此神櫝門雖然器身較小,但做工相當精細考究,無論構圖還是技法,堪稱上乘之作。

▲金漆木雕博古、花鳥神櫝門背面

該神櫝門背面門肚繪金漆人物畫,上下橫肚為浮雕梅蘭竹菊。

整體布局豐滿,作者以中國畫的繪畫方式在推光漆板上用金漆鐵線筆繪製,層次分明。雕工精細,髹漆貼金工藝嫻熟,金碧輝煌,華貴莊重。

▲荷花蘆葦鷺鷥穿蓮擺件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為純粹欣賞的素雕擺件,舊時常見的擺件以小屏風為主。近代發展出鏤空雕龍蝦蟹簍、花籃,圓雕獅子與各種掛屏等。

潮州木雕荷花蘆葦鷺鷥穿蓮擺件

??請 翻 轉 手 機 橫 向 欣 賞??

作者巧妙的運用荷葉、波浪紋為底部,中心主體為盛開的荷花,左右各有一對鷺鷥、鳥兒,蘆葦呈半圓形,繁而不亂,疏密有致,營造出一種對稱的形式美,又符合擺件所需要的穩定作用,雕刻細膩,流暢自然。

盛開的荷花,高低錯落的荷葉、正在覓食青蛙的鷺鷥、停在蘆葦上的一對嘴裡叼著小魚的翠鳥、縱橫交錯的蘆葦、棲息的青蛙、蜻蜓,田園意趣盎然。

正在覓食青蛙的鷺鷥

叼著小魚的翠鳥

棲息的蜻蜓,田園意趣盎然

鷺鷥與蓮花相配之圖樣,為「路」與「連」諧音,表示科舉仕途順利。古時科舉時代士子為求功名。舊時科舉考試,連續考中稱之為「連科」。鷺鷥與荷花,蘆葦組成的圖稱《一路連科》,一路連科是對舊時科舉考生的祝福語。此外,畫鷺鷥芙蓉寓意「一路榮華」,畫鷺鷥花瓶寓意「一路平安」等等。

▲通雕五福臨門窗花

高67厘米、寬34厘米、厚3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倒掛的蝙蝠,蝙蝠非鳥,幸福的象徵,四周雕飾如意祥雲。

中心瓶里雕飾篆體「壽」字,瓶形由兩條夔龍戲珠組成,瓶頂部為倒掛蝙蝠。

蝙蝠紋與壽字紋組合,寓意「福壽」

蝙蝠紋與雲紋組合,寓意「洪福齊天」

雙蝠,兩隻蝙蝠相對組成紋樣,兩隻即為雙,寓意多幅。

五福,五隻蝙蝠代表五福,(尚書):「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考終命。」

▲木雕鰲魚雀替/清代

長93厘米,寬25厘米,厚11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鰲魚,又稱魚化龍,鰲魚雀替,是潮汕地區雀替中等級最高的一種,在造型上分雌雄,安置於左邊為雄性嘴中含珠,右邊的為雌性嘴中沒有含珠。鰲魚的形象為龍首魚身,作翻卷騰躍狀,象徵著由魚向龍的轉化,暗喻時來運轉,飛黃騰達。

▲通雕寶卷梅花靈芝紋建築構件

長34厘米、寬22厘米、厚9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為建築構件,以兩端略收、中間展開的寶卷紋作骨架,右上角通雕梅花,花蕾點點,或藏或露,左側雕靈芝、元寶、毛筆、風鈴。題材雅緻又吉祥。因裝飾部位位於高處的梁架之上,故在具體布局上,特意將層疊的紋飾由下至上漸次收縮,便於人們仰首觀賞。潮州木雕藝人的匠心奇技,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人自古喜歡梅花,喜歡梅花的風姿與嫵媚。

這組梅花雖歷經百年,略有金箔退去,但依然嫵媚、風姿。

▲靈芝、元寶、毛筆、風鈴紋

▲通雕葫蘆寶卷紋建築飾件

長29厘米、寬21厘米、厚6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清代

此為潮州傳統民居建築梁架飾件,以簡練的刀法雕寶卷紋作基礎,一枝連綿捲曲的葫蘆藤穿插其間,寓意為連綿萬代。

▲浮雕喜鵲鬧梅花板

高93厘米、寬14厘米、厚3厘米

民國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作品以高超的浮雕技法雕刻而成,梅樹枝幹蒼勁虯曲,梅花或含苞待放,或盛開,枝頭上幾隻喜鵲或亭亭玉立,或振翅欲飛。一動一靜,遙相呼應,鬧意全出,令人如聞鳥的鳴唱、梅的幽香。作品雖為雕刻而成,卻頗有畫意,堪稱佳作。

喜鵲登梅迎春來。

梅花枝條縱橫,疏枝穿插得勢。

梅干虯曲,表現古梅老乾的滄桑美。

浮雕枝幹,表現枝條縱橫。

浮雕梅花瓣,每個花瓣都不在一個平面上,構圖匠心獨運,柔中有骨。

中國人喜歡梅花,梅花作品豐富多彩。

此花板右上方刻有兩方印章。

▲浮雕彩繪荔鏡記雀替

高40厘米、寬21厘米、厚9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荔鏡記》是潮汕地區傳統劇目之一。故事梗概為:泉州人陳三送哥嫂往廣南赴任,適逢元宵佳節,遊街賞燈,遇少女黃五娘,因拾扇解畫,互生愛慕。潮州富豪林大也垂涎五娘美色,乃買通媒婆前往說親,五娘父母趨勢應親,五娘因此憂鬱不安。後五娘偕婢女益春在樓上賞夏,巧遇陳三,遂投荔枝、手帕以示情懷。陳三會意,便喬裝成磨鏡匠,到黃府磨鏡,以期與五娘相會。陳三磨鏡時,故意打破黃家的寶鏡,以在黃家為仆三年作為補償。陳三、五娘得五娘婢女益春暗中相助,有情人總成眷屬,此為五娘賞夏巧遇陳三的場面。

▲浮雕彩繪荔鏡記雀替細節圖

▲浮雕彩繪荔鏡記雀替細節圖

▲浮雕彩繪荔鏡記雀替細節圖

▲浮雕彩繪荔鏡記雀替細節圖

▲通雕梅花螃蟹紋梁托

高17厘米、寬45厘米、厚13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地方風物是潮州木雕的常見題材之一,具有獨特的地域特點。從清代開始,潮州木雕藝人就把當地常見的海鮮題材作為表現內容。

此為建築構件,該作品運用通雕技法雕刻而成,以屈曲欹側的梅樹為架構,花蕾點點,或藏或露,中部雕一仰腹的螃蟹,一螯持筆,一螯持瓜蒂,暗寓「必登甲第」之意,表達了科舉時代人們對功名的追求。

因裝飾部位位於高處的梁架之上,故在具體布局上,特意將層疊的紋飾由下至上漸次收縮,便於人們仰首觀賞。潮州木雕藝人的匠心奇技,由此可見一斑。

▲金漆木雕人物故事神櫝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神櫝是潮汕地區供放祖先牌位的禮祭器具。櫝與大神龕的形制相同,大曰龕,小曰櫝(或稱小神龕)。大神龕多安置於宗祠內,櫝一般置於家居廳內案几上。大神龕一般製作精美,櫝也不乏精美之作。

我國知名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黃苗子說:「潮州木雕一個小木神龕上兩扇2、30厘米左右的門,正反面都雕滿了人物、花鳥、走獸,這兩扇門如果放大,可以媲美19世紀法國大雕刻家羅丹的大作品《地獄門》。

頂部飾件為喜鵲鬧梅神龕楣,該神龕楣採用鏤通雕、浮雕、線刻、髹漆貼金等工藝製作而成。雙鳳、梅花、喜鵲組合圖案是潮州木雕藝人常選用的裝飾題材。口含寶珠的雙鳳,細長的鳳眼、飄逸的羽毛,小鳥穿梭於梅花之間,動感十足,鏤通雕的梅樹,花朵綻放,花蕾點綴著枝頭。雖然層次不多,但足能將「喜鵲鬧梅」的意境展現在人們眼前。

左右兩邊飾件為金漆木雕松鼠葡萄紋龕楣邊,神龕門罩裝飾構件。該飾件採用民間流傳的「老鼠偷葡萄」題材為主體紋飾,鼠喜歡居於人的住宅,有著極強的繁衍能力,而葡萄天生多「子」,潮汕民間常取其象徵多子多福,反映出潮汕人的傳統家族子嗣觀念。

龕內漆畫為金漆山水人物圖,藝人以中國畫的繪畫方式繪製,遠山近景,層次分明。

▲喜鵲鬧梅龕楣

龕底部左右兩框內雕飾花鳥紋,中間框內雕飾魚藻紋。

龕門背面頂橫肚、中橫肚通雕花鳥動物題材。中窗肚、中直肚通雕人物故事題材。下肚彩繪人物故事漆畫。

整件器物布局嚴謹,雕工精細,金碧輝煌,華貴莊重。

▲通雕魚藻紋龕楣花

長28厘米、寬15厘米、厚2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通雕游魚水藻紋花板,給人以魚兒在水中悠閑地遊動的感覺。

▲通雕漁僬耕讀花板

高40厘米、寬17厘米、厚3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漁樵耕讀是潮州木雕的常見題材。該作品將漁夫打魚、樵夫砍柴、農夫犁田、塾師課童等幾個典型場景濃縮在一幅畫面上。木雕上除了表現漁樵耕讀四個人物之外,還相配以其他人物活動和景物,構圖飽滿,景物豐富,裝飾感鮮明。

作品採用「之」字形路徑進行布局,而將塾師課童這一場景安排在畫面上方突出的位置,從側面反映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潮州傳統思想觀念。

▲塾師課童

頂端雕飾塾師課童題材,表現孩童在寒窗苦讀、端茶水給教書先生。

▲農夫犁田

塾師課童下方雕飾農夫犁田。

▲樵夫砍柴

右下角在溪旁砍柴的樵夫。

▲漁夫打魚

左下角雕飾一漁夫在漁船上,底部雕飾把玩樂器及餵食孩童場景,生活趣味盎然。

作者在創作構思時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在漁樵耕讀的內容中又增加這些情節,引發人們更多聯想,寄託良好願望。勸勉世人勤勞安分,矢志不移,當會天道酬勤,得人相助。

▲通雕蟹簍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這件蟹簍作者以巧妙的藝術構思,運用高超的木雕技藝,在這件木雕通體作多層鏤空雕刻了四散爬行的10隻螃蟹。在木雕中部鏤通雕了一個竹簍,編織徑路有條不紊,竹簍內外生動地爬行的螃蟹,縱橫交錯的蘆葦,又疏密有致,通體剔透玲瓏,木雕整體造型優美。

作者又巧妙地利用蟹爪、蘆葦、竹簍、竹筍交錯依附,構成均勻的著力點,雖然體積很大,但給人看來是通透中結構牢固、穩重。在這件潮州木雕精品中,盡顯這位工藝美術大師的才華!

▲通雕蟹簍(局部圖)

▲通雕蟹簍(局部圖)

▲通雕蟹簍(局部圖)

▲通雕蟹簍(局部圖)

▲通雕蟹簍(局部圖)

蝦蟹簍是潮汕地區漁民最為喜愛的吉祥物件,蝦蟹簍傳達的是對江海中水族的喜愛之情。

蝦蟹簍是潮州木雕藝術中的精華,也可稱之為世界雕刻界的一絕!

蝦蟹簍,如今已成為潮州木雕的代表作之一,通過不斷的研磨,蝦蟹簍通常會被雕刻的通透纖薄,就像是竹子編製的簍子一樣。簍里簍外都雕刻著活靈活現的蝦蟹,它們是動態各異,或者是相爭相鬥,或者是相依相偎,動靜結合,有疏有密,真是好不熱鬧~

▲長方形饌盒

長35.5厘米、寬16厘米、高40.5厘米

民國

廣東省博物館藏

該饌盒綜合運用了圓雕、通雕、浮雕、和髹漆貼金、鐵線描金漆畫等傳統工藝製作而成。

器座束腰處嵌飾通雕蝙蝠捧「壽」字、纏枝葡萄、玉蘭花等紋飾,寓意「雙蝠捧壽」、「瓜瓞綿綿」、「金玉滿堂」。

長方形饌盒束腰處花板

??請 翻 轉 手 機 橫 向 欣 賞??

座足、足間裙板雕刻十分精美,四隻外翻花葉形器足墊圓雕小獅子。

▲足間裙板「瓜瓞綿綿」

▲盒蓋

盒蓋飾金漆畫,一面為「福祿壽三星圖」,一面為人物山水圖並題行書款:「珍禽飛來目語,時在甲寅,仿精舍軒筆法,丘小堂作。」作者生平不詳,按此件推斷,甲寅年為1914年。

長方形饌盒盒蓋金漆畫

??請 翻 轉 手 機 橫 向 欣 賞??

▲題行書款:「珍禽飛來目語,時在甲寅,仿精舍軒筆法,丘小堂作。」

整體製作精細入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

高80厘米、寬40厘米、厚5厘米

清乾隆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為大神龕門的飾件,林林總總的博古靜物將畫面填充得十分勻稱、飽滿,既有寓意吉祥的花瓶盆景,又有象徵雅逸的文房用具,祥瑞喜慶的氣息撲面而來。

作者對中心部分大物件的刻畫不惜工本,對錯落陪襯的小物件也同樣十分關注,無一不精雕細琢,構思奇巧,體現出潮州木雕特有的精細之美。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細節圖)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細節圖)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細節圖)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細節圖)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細節圖)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細節圖)

▲金漆博古紋大神龕門肚(細節圖)

主體紋飾為浮雕博古靜物,雍容大氣,刀法細膩傳神,瓶身的細部尤顯。整件作品給人以美輪美奐、富貴逼人的感受。

▲龕前瓶花(正反面)

清代

長24厘米、寬13厘米、高61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龕前瓶花是潮汕地區傳統祭祀器具之一,使用時擺放在神龕前的兩側。

▲花束

▲花束細節

▲六棱形瓶座

▲六棱形瓶座

▲雙獅耳

此件瓶座部分為六棱形,腹部以黑漆為底,繪飾人物故事、山水圖金漆畫;肩部飾金線,左右兩側浮雕對稱式雙獅耳,頸部繪花鳥博古紋金漆畫。瓶口開隼眼,以整塊木料雕刻菊花、茶花、石榴、牡丹等花卉為一束,安插在瓶座上。花束以圓雕、鏤通雕、線刻和髹漆貼金等工藝製作而成,精緻華貴。

▲浮雕「狀元及第」人物花板

長92厘米、寬49厘米、厚3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作品以浮雕的形式來表現,構圖分內外兩部分:外圍一周雕刻花卉幾何圖案,相互纏連圍繞而成;內部左右分別是一對博古花卉圖案,中心的主題紋飾是狀元及第的場面。

▲浮雕「狀元及第」人物花板(局部)

「狀元及第」木雕,體現古人對金榜題名的期盼,是光宗耀祖的喜事。

▲通雕耕織圖花板

高70厘米、寬15厘米、厚6厘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耕織圖」是潮州木雕常見的裝飾題材,作品以男耕女織這一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活為題材,分別截取四個典型的場景加以表現,以耘田、插秧、收割、打禾反映男子辛勤耕作,喜獲豐收; 以紡紗、卷線、織布、裁衣反映婦女的紡織勞動。作品既注意把握人物的動態和神情,又靈活處理不同的勞動場面,形象生動,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反映男子辛勤耕作,喜獲豐收

▲反映婦女的紡織勞動

▲打禾

▲收割

▲插秧

▲耕田

▲裁衣

▲織布

▲卷線

▲紡紗

作者在創作構思時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勸勉世人勤勞安分,矢志不移,當會天道酬勤,得人相助。

作品整體布局巧妙,充分反映了潮州木雕藝人的精湛技藝。

GIF

·州·木·雕

.E n 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州木雕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潮州木雕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