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奧地利的蒙娜麗莎,曾被希特勒掠奪,輾轉一個世紀終歸老美所有……

她是奧地利的蒙娜麗莎,曾被希特勒掠奪,輾轉一個世紀終歸老美所有……

【金衣女人】

一幅畫作絕非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生動的,背後隱藏著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今天的故事要從一幅名畫講起,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一號》,

曾以1.35億美元的成交價,

被化妝品巨頭羅納德·勞德收購,

創下當年單幅油畫最高拍賣價紀錄。

即使從未親眼見到原作,

你肯定也對它倍感熟悉。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一號》

1907年,當時43歲已享譽歐洲的

維也納著名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為25歲的阿黛爾創作了這幅——

被後世譽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一號》。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耗時4年,

完成了這幅名畫。

而畫中的模特:

阿黛爾·布洛赫夫人

則是今天文章的中心人物。

電影《金衣女人》中的阿黛爾

阿黛爾高貴優雅,

膚若凝脂,五官俊俏,

是一位猶太富商的妻子。

克里姆特在作畫期間,

也有很多關於他和阿黛爾的傳聞,

阿黛爾也是他最喜愛的模特之一。

她也是唯一一個兩次成為

克里姆特全身肖像畫主角的女人,

對於這位現代大師級的藝術家,

她無疑是繆斯般的存在。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二號》

克里姆特的作品《朱迪斯》中的形象也被後人推測是阿黛爾的原型

她有著超前的思想,

喜歡哲學、文化、藝術,

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看法。

當時的阿黛爾,

可謂是上流社會的寵兒,

在後人的記憶中,

她時而穿著白色寬鬆長衣,

帶著金制煙斗四處游逸,

時而一襲黑色雍容華貴,

坐在大宅的客廳中與音樂家,

劇作家,藝術家們高談闊論。

阿黛爾不是傳統的美人,

低垂的深褐色眼睛總有憂鬱。

或許是因為她一直沒有孩子,

有過幾次流產的經歷,

伴有頭疼症的她,脆弱而美麗。

也許是這種迷人的憂鬱,

令克里姆特著了迷,

他在4年的時間內,

頻頻拜訪阿黛爾一家,

畫下了大量的草稿,

最終在1907年完成畫作。

後世的評論家們認為,

這幅黃金畫作象徵了

維也納藝術的鼎盛時期。

當時維也納的古典輝宏氣質,

需要新鮮的血液,

而克里姆特就像巴黎的

印象派的開拓者們一樣,

在維也納創建了自己的分離派。

可惜阿黛爾夫婦終身無子嗣,

於是她在生前立下了遺囑:

所有遺產歸侄女瑪麗亞所有,

包括這幅世界名畫。

1938年,納粹德軍佔領維也納,

侵襲並闖入猶太裔的民宅大肆搜刮。

瑪麗亞的家族也難逃被納粹迫害的命運,

只好散盡家財,逃亡美國,

這幅名畫也隨之被納粹掠走。

據說當年為了營造整幅畫作耀眼奪目的金色效果,克里姆特在畫中鑲嵌了真正的黃金,這件貨真價實的珍寶,後被熱愛藝術的文藝青年希特勒強行奪走。

希特勒正在欣賞掠奪來的藝術品

直到二戰結束後,

這幅畫作成了國家資產,

留在了奧地利國家美術館,

成為奧地利人的驕傲,

並被譽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

奧地利國家美術館

時間飛逝到1998年,

阿黛爾的侄女瑪麗亞捲土重來:

向奧地利國家美術館討要該畫作。

要知道,老太太的這種行為,就如同在我國愛新覺羅家族後裔公開向故宮博物院討要祖輩留下的無價珍寶一樣,正在「冒天下之大不韙」

可當時已經80多歲的瑪麗亞,

決心用一沓法律文書,

與奧地利政府對薄公堂:

這是屬於我的私有財產,

誰都別眼饞,

哪怕你是國家政府。

打了7年的官司,2006年,奧地利法院最終裁定:瑪麗亞為《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肖像一號》的合法擁有者。

打贏官司的那一刻,老太太說了一句:「別人看到的是一幅名畫,我看到的卻是我親愛的家人。」

有意思的是,

瑪麗亞得到畫作之後,

很快就將她「親愛的家人」

以1.35億美元的天價,

賣給了雅詩蘭黛的長子、

美國收藏家羅納德·勞德,

現藏於紐約Neue Galerie美術館。

這段故事後來被拍成了電影《金衣女人》(Woman in Gold),於2015年上映。

一幅畫作絕非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生動的,背後隱藏著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利用一件物品或者一種象徵,揭露歷史的殘酷與人性的善惡,或許這才是這部電影想要告訴大家的。

或許有人覺得老太太索要名畫的結局相當諷刺,打著正義的旗號得手後卻立刻賣掉。

但也許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私有財產權擺在國家利益面前,該不該屈服?

也顯示了個人對抗國家的勝利,以及對藝術的尊重。

電影的最後還透露出一個事實:目前還有非常多藝術品,因為戰爭的剝奪強取而沒有歸還給主人,且追回率是萬分之一。

就拿我國來說,自近代以來,眾多承載著中華厚重歷史文化的文物,皆以驚人的速度流失海外。

而伴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文物的「回家」歷程,更是變得艱難無比……

遺失的國畫珍品——顧愷之《女史箴圖》,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因為流失文物的追回,只能通過回購、討還、捐贈三種方式共同發力,短短几年來,我國就花費了兩個多億回收200多件文物,但仍不足流失文物的萬分之一……

文物的流失,不僅是一個國家文化歷史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恥辱和傷痛!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星球 的精彩文章:

藝術與遊戲的交融:「重識遊戲——首屆功能與藝術遊戲大展」將於9月在京開展
鄔建安與汪天穩再次攜手,特展「仙人的樹林」于震旦博物館正式開幕!

TAG:文藝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