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國最悲催的六卿家族,被母親與舅舅誣告作亂而族滅

晉國最悲催的六卿家族,被母親與舅舅誣告作亂而族滅

稍熟悉春秋歷史的,都知道晉國的歷史上有六卿制度。而這六卿的背後,又有六個不同的家族作支撐(有時一個家族也能霸佔多個卿位,例如趙盾時期的趙氏、三郤專權時期的郤氏)。但六卿制度卻並不等同於六大家族。

自晉文公始,晉國的六卿(有時擴編為八卿甚至十二卿,但常態編製為六卿)制度已基本形成,晉文公時,晉作三軍,每軍置將、佐兩人,這六人分掌晉國軍政,便被稱為六卿。在晉文公之後的晉國歷史上活躍過很多的強勢家族,狐氏、趙氏、先氏、胥氏、魏氏、智氏(荀氏)、范氏(也稱士氏)、中行氏(荀氏)、郤氏、欒氏、韓氏等,六卿的職位也便只有在這些家族中互相擠位置,這些家族也可統稱為六卿家族。

今天我要講的這個六卿家族,是晉國的欒氏。晉靖侯的孫子,賓。被封於欒邑(今河北欒城附近),而稱欒賓,是為晉國欒氏之祖。在晉國六卿制度形成後,欒枝、欒盾都位於六卿之列。欒氏成為執政(軍政一把手,相當於國相)是在欒書(欒枝之孫、欒盾之子)時期。

欒氏在欒枝、欒盾時期,雖也說位於六卿之列,但其地位卻並不怎麼顯耀,在這一時期先是趙氏的炙手可熱,爾後又是三郤的權勢熏天。而欒書,可堪稱一代權謀大師,著力於提升自己的家族地位,無所不用其極。欒書也是「趙氏孤兒」中的大奸臣屠岸賈(系戰國時代的趙國為美化其家族史而杜撰的人物,晉國的政治制度下根本產生不了「屠岸賈」這種沒有家族根基的權臣)的原型。

據《左傳·成公八年》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趙同)、屏(趙括)將為亂。"欒(欒書)、郤為征。六月,晉討趙同、趙括。

在除掉趙氏後,欒氏的地位雖得到穩固,可郤氏獲利更大,一下子搶佔了三席卿位,迎來了三郤專權時期(三郤時期,晉國增加了兩席卿位)。欒書為了家族利益,又使毒計,偽造了一些「三郤」欲廢立晉君的證據,終使得晉厲公下定決心除掉了郤氏。

而後,晉厲公所依靠除掉郤氏的力量(胥氏等)卻與欒書等之間矛盾很大。在朝堂之上抓住了欒書、荀偃(中行氏,地位僅次於欒書),想趁機除掉兩人。晉厲公卻猶豫不決,最終放了欒書、荀偃。後欒書、荀偃趁晉厲公出遊之際,便弒殺了晉厲公,也滅了胥氏。而擁立了周為君,是為晉悼公。而晉悼公雖為一代賢君,但也未能追究欒書等的弒君之罪。

欒書之子欒黶娶范宣子(范匄)之女為妻(稱欒祁,范源於祁姓),生有欒盈。欒黶雖與范氏結姻,卻與范氏的關係卻沒有處理好。欒黶因其弟欒針與范鞅(范匄之子,欒黶之妻弟)在晉秦的一次戰役中,兩人私自率部攻擊秦軍,結果欒針死於戰陣、范鞅卻得以逃回。欒黶便認為是范鞅慫恿其弟私入秦陣,以致其弟枉死,故而就欲殺范鞅為其弟報仇。最終,被范宣子所勸,採取了折中的方法,驅逐了范鞅,范鞅便逃到秦國。後秦晉修好,秦景公替范鞅言好於晉悼公,而使得范鞅又得以歸國,但欒黶卻因此深恨范氏。

後來,欒黶死後,其子欒盈嗣位。而欒祁正值壯年卻守了寡,耐不住寂寞便與家臣州賓相私通,並且侵吞欒氏的家產,迎來欒盈的不滿。欒祁害怕迎來兒子欒盈的征討,便向其父范宣子(時為晉國執政)誣告欒盈企圖作亂,而范鞅作證,范宣子便驅逐了自己的外孫欒盈。並通曉各諸侯國,勿接納欒盈,這便是歷史上的「禁錮欒氏」。

後齊莊公出於自身的目的,接納了欒盈,並且幫助了欒盈回到欒氏的基地曲沃(晉國的舊都,晉國歷史上的以小宗取代大宗的「曲沃代晉」也是以此為基業)。欒盈依靠曲沃的力量殺進晉都絳城,而晉國的各大家族中,唯有魏氏與欒氏的關係較好。在魏氏宗主魏舒起兵欲相助欒盈之際,范鞅卻猝不及防地來臨,假說有要事相商,跳上魏舒的戰車,趁機劫持了魏舒,把魏氏強拉到范氏的陣營。最終,欒盈寡不敵眾,兵敗被殺,欒氏親族也被悉數屠殺,只逃了欒魴,欒氏也就此退出了晉國的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江蘇省連雲港,一座「偽港口城市」
水滸傳,36天罡將中的四大喪盡天良「好漢」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