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theBallroomStyle丨最璀璨的星光都聚集在這裡

theBallroomStyle丨最璀璨的星光都聚集在這裡

原標題:theBallroomStyle丨最璀璨的星光都聚集在這裡



??各位舞廳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周末快樂??


要趕緊趁著美妙夏日去見想見的人啊


那麼去哪裡才最容易撞見他們呢?

不是片場或者演唱會,而是網球賽場。








如此星光熠熠的陣容、各種次元壁破裂的畫面竟然出現在競技體育賽場的觀戰席上,剛剛結束的2018溫布爾頓公開賽就吸引了各路名人的目光。



Slim Aarons


"Tennis In San Diego" California (Slim Aarons Estate Edition)


1956


今天我們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網球這個夏日時髦的戶外體育項目。


現代網球運動誕生於19世紀的英國,不過並非是在溫布爾頓,而是在英格蘭中部城市伯明翰。最初的現代網球被稱為「草地網球」,隨後成立了四大滿貫總的第一個賽事—— 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隨著網球運動的慢慢普及,之後出現了美國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以及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合併起來就是現代網球的「四大滿貫(Grand Slam Tennis)」賽事。



四大網球公開賽因為場地和地理位置不同,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特色:溫布爾頓可口的草莓奶油、法國紅土激昂的浪漫、美國熱情的觀眾席、澳洲墨爾本公園的湛藍晴空。





每年賽事開打之前,都會公布符合當年主題的藝術海報。每張海報都充滿寓意,傳達了美好的願景。






歷年法國網球公開賽海報



001


現代網球賽事,除了溫網需要延續傳統穿著純白色的網球服外,其他的網球賽事對著裝都沒有硬性要求。現代網球服大多都是在保證運動員舒適的情況下而設計的,而過去則不全是。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網球服是怎樣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吧。

20世紀初期,七屆溫網女單冠軍 Dorothea Douglass 穿著長袖襯衫,拖地長裙以及長襪登場。


到了1910s,五屆溫網女單冠軍 Charlotte Sterry 在原有服裝的基礎上改小了裙子的幅度,戴上了男性化的領帶,整體感覺顯得十分利索。




Dorothea Douglass(左)


Charlotte Sterry(右)


20世紀20年代法國女子網球選手 Suzanne Lenglen 第一次在賽場上穿上無袖polo衫。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獎盃的名字就是以她的名字來命名的—— 「Suzanne Lenglen Cup」



1920s Suzanne Lenglen


20世紀四十年代 Gertrude Moran 穿著 Teddy Tinling 設計的蕾絲短裙亮相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攝影師們為了更好地的捕捉她的風采甚至都躺在了球場邊拍攝。


1940s Gertrude Moran




到了20世紀中後期,網球服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元化,我們能看到許多更有層次的設計,網球運動從一項傳統的貴族運動變得為大眾所熟知。


1980s美國網球運動員 Anne White 穿著PONY連體運動服走上了溫網賽場,整個造型非常具有未來感。



Anne White in PONY


002


看了那麼多具有歷史意義的網球服裝,再看看當下的網球服。如今的網球服在實穿的情況下也會更考慮時裝性。今年溫網最矚目的是 adidas x PALACE 合作系列的球服—— 整個系列為了符合溫網主題以白色為主,款式為復古的POLO衫,加入代表英國國旗的藍色和深紅色元素,在推出球服的同時發售一系列周邊單品,十分搶眼。




adidas X PALACE


adidas在普通款的基礎上,同時擁有與Stella McCartney的合作線,也會定期在法國公開賽期間與Y-3合作,為合作運動員推出法網特製戰袍。




adidas x Stella McCartney



adidas x Y-3


????????????


今年三月加入Burberry的設計師 Riccardo Tisci 也曾為NIKE合作球員 Maria Sharapova 打造過美網戰袍,讓網壇第一美女Sharapova剛復出參加的第一個美網增色不少。蕾絲和皮革的設計,加上Swarovski水晶的光芒,讓Sharapova在夜場的比賽中璀璨奪目。




不僅僅是場上的球員服裝值得球迷熱議,大牌球星的fashion life也備受矚目。現役大滿貫次數最多的女球員 Serena Williams 就是奧斯卡晚宴的常客,曾三次登上 American Vogue 封面。最近一次是2018年二月刊,產後復出的小威帶著女兒 Alexis Olympia Ohanian Jr 一起登封,盡顯母愛。



Serena Williams in Ines Di Santo,


2015 Vanity Fair Oscar Party in Hollywood



American Vogue April 2015(左)


American Vogue February 2018(右)


????????????


和女子球員相比,男子球員的時尚之路更加直接。男子網球運動員不吝惜自己美好身材,紛紛出鏡大牌內衣廣告。


紅土天王Nadal不僅有精湛球技,完美的身體線條也曾幫他拿下 Emporio Armani underwear 與Tommy Hilfiger underwear 的代言,性感程度爆表。




Novak Djokovic 在去年簽約法國品牌Lacoste成為其全球代言人,在每一個城市的門店都能看到小德的廣告海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襯衫賣到脫銷的Lacoste創始人 René Lacoste 先生實則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網球運動員,他在1926年和1927年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網球選手,聞名的Lacoste網球衫便是他在1929年創造的。他曾說:「如果一定要在我的名片上有個抬頭,那麼應該寫上『發明家』三個字。我一生都在發明創造!」



??????


網球與時尚屆的合作也不僅限於服裝,2012年為了慶祝美網開賽,VOGUE曾委託11位設計師/品牌,包括Diane von Furstenberg, Tory Burch, Rag&Bone等以及運動員Sharapova在原有的普通網球基礎上作出一系列創意設計,用珍珠、水鑽、鉚釘等不同的元素來裝飾,十分可愛,值得每一個擁有少女心的你擁有。





時尚圈的網球愛好者不在少數,最出名的莫過於Anna Wintour,從工作到生活,她身體力行地向大眾展示了對網球的狂熱。在73 Questions with Anna Wintour在被問道"If you want to make a documentary,what will it be about?"時,Anna毫不猶豫的說出"Tennis!!!" 事實上,以她對網球的熱愛這個回答也並不出人意料。Anna Wintour The September Issue (《九月刊》) 的紀錄片導演曾向媒體表示每天上班前Anna都會去紐約的網球俱樂部打網球,再洗澡去工作。這可能也是Anna多年來保持身材的一個秘方吧。



Anna不僅僅是喜歡打網球,看球也是她的必備行程。她是費德勒的頭號粉絲,曾表示最喜歡09年費德勒拿下溫網決賽的那場比賽,如果有機會她會願意和小威或者是費德勒組成雙打組合。Anna經常出現在費德勒比賽的包廂里,也曾不止一次邀請費德勒觀看時裝秀。有別於平時的poker face,在網球場上能看到Anna激動開心的時刻。




Anna Wintour觀看Federer比賽(左)


Anna Wintour與Federer同場看秀(右)


超模孫菲菲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球愛好者,如果有關注她的Instagram就會發現有很多與網球相關的生活時刻,超模都這麼努力了,你還在等什麼?



003




Alfred Hitchock』s 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




Le Genou de Clairepar Eric Rohmer (1970)




Woody Allen Match Point (2005)




Battle of the Sexes(2017)


除了時尚屆,網球也經常出現在電影中。希區柯克的網球明星謀殺案電影 Strangers on a Train (《火車怪客》) ,Woody Allen的 Match Point (《賽末點》)中男主角一心利用網球教練的身份混入上流社會,還有去年石頭姐 Emma Stone 主演的傳記片 Battle of the Sexes


(《性別之戰》),講述了1973年女子網球選手 Billie Jean King 與前溫布爾登男子單打冠軍 Bobby Riggs 進行的世紀性別之戰的故事,在形象上十分還原。


??最後為大家送上一系列網球主題的時裝大片 ??


??


??


??



"Day For Night" photographed by Steven Meisel


for Vogue Italia, March 2001



Karlie Kloss & Bryan Brothers, Vogue US 2012



Elise Crombez by Arthur Elgort for Vogue, 2003



Harper"s Bazaar, April 2010. Featuring Heidi Mount and Jessica Stam Photographed by Peter Lindbergh



L"Uomo Vogue February 1996 by Walter Chin



Adidas Tennis by Pharrell Williams


Photography by Viviane Sassen


Bye Bye!


去網球場揮灑汗水或是奉獻尖叫吧!




文字: 止咳


編輯: Echo Shaw


內容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heballroom 的精彩文章:

theBallroomStyle丨除了歌聲,Diva們還在拼什麼

TAG:theballro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