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秦滅六國真的是與時俱進嗎?

經典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秦滅六國真的是與時俱進嗎?

秦王在叔公離世後的那段心裡獨白,太精彩:「若嬴稷可以選,寧可不願生在王族。王族的血是冷的,說的話是假的,做的事不可瀆。言之汝也,切莫悲憫自己,要放眼於天下。大愛乃愛天下,大仁則必舍小義。王者之心當能藏污納垢,化腐為金;王者之仁義,與普通子民的仁義大不一樣與逝者的哀傷澎湃也絕非一物。所謂王者,民心安穩,社稷昌盛,才乃蒼生之幸,國家之幸,天地間真英雄也。」

第一部印象最深的是黑色,深重沉重情重,一部電視劇接近拍出了電影效果,第二三部又退回國產電視劇的套路,根本無法融入劇情去體會那一代人的一點情感,根本無法體會到那麼個熱血時代的壯烈。只能啃著瓜子看劇中人悲喜或振臂高呼或豪情萬丈。沒有鐵器博殺的震撼,也沒有諸子百家的江湖,連江山如此多嬌的畫面也沒有,大部分劇情都在宮裡走動,沒錢多拍點外景嗎

看來看去像是歷史老師在跟我們上課講故事,歷史劇看成了宮延劇真是太對不起導演了。

另外,現在的導演審美觀有問題還是我的審美觀有問題,為何每部戲都要把女主角臉抹得像猴子屁股,素顏就那麼見不得人有說寧靜演得好,但有些故做深沉的說話不覺得太作了嗎

開頭的季君之亂導演應該是想拍出一種肅殺與喜慶一上一下的意境吧,可惜看上去平平,拍不出感覺來。

看到了八集,崛起應該是大秦帝國中繼秦始皇一統六國前最壯烈的一部吧,真希望後面不要毀了白起大殺四方的戰神形象,至少學學第一部讓人能感受到一點千軍萬馬衝鋒陷陣的豪情和壯烈,別來幾個人城下搖搖旗了了完事,這拍的不是宣太后傳,而是大秦帝國!

時隔好幾年才出的第三部吧,儘管好評如潮,但我作為原著黨,感覺味道不對。

先是那個嬴稷吧,一開始任性的樣子,搞得我尷尬症都犯了。那一個睿智明理的年輕君王就是這樣的然後後面楚國多一個羋原,我越看越像屈原,可能是為了影響吧,刻畫一個真實的屈原非要把名字改了。而且很多戰爭戲分減少了,那一段蘇秦合縱攻秦都沒有,直接這邊合縱攻齊國了,況且齊國被攻本來不關蘇秦什麼事吧,結果自己還把命搭上了。後來電視里白起又聽了魏冉的話又做了傻事,但明顯這是瞎編的,殺神白起一生無敗績,為了名譽寧願違抗王命,怎麼會幹出如此傻事這裡有個小細節,白起在攻楚之前就是上將軍,大良造爵位了,但為什麼啊他在裡面什麼仗都沒打,就這樣擁有和商鞅一樣的功勛,這怎麼解釋而後面才打楚國,邏輯根本沒對啊。也有可能是為了過審才有這麼多修改的,反正對於我這個原著黨這並不能讓人滿意。

過去,人們常常對歷史人物進行道德評價,將一頂頂忠與奸的帽子分發給這些大牛們。這種觀念現在已經不多見了,比如曹操的大白臉已經洗的差不多了。然而對於某個時代,卻仍然存在類似的價值判斷,比如那句著名的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西方,中世紀被冠以黑暗之名,在咱們中國,名聲最壞的大概是所謂的暴秦了。以好壞論時代誠然可以看作人之常情,但以時代的興衰去評功論罪就跟給曹操畫上大白臉沒多大區別了。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邏輯,其推動力不是某個人的意志,也不是一群人的意志,那是什麼呢按照馬克思的說法,是生產力。所以不是秦要滅六國,也不是杜牧說的「滅六國者六國也」,而是歷史選擇了秦。

如今人們提起春秋戰國,無不憧憬其思想之繁榮、士人之自由,這樣一個時代終結於秦,於是愛有多深,恨有多痛。可就是這樣一個現代人何其嚮往的時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先哲們卻在想方設法擺脫其中。百家爭鳴不是在歌頌生活,也沒有讚美自由,恰恰是在批判當下、尋找出路。而在形形色色的救世思想中,被後世尊崇較多的儒、墨、道都在琢磨著開倒車,孔子想回到周、墨子想回到大禹、孟子想回到堯舜,道家更狠,想回到原始人那會兒,用易中天的話講,這些人在搞「復古大獎賽」。好在現在的我們有數千年的歷史為鑒,曾經那些開倒車的都是什麼結局呢戰國走向了秦,周的封建制瓦解;後來項羽分封諸侯,又想退回封建制,結果沒多久就被漢帝國取代;到了近代,什麼張勳復辟、袁世凱稱帝都不過是過眼雲煙。順時者昌,逆時者亡,與時俱進永遠是主旋律。在戰國,這個與時俱進者就是秦和它背後的法家,是的,就是手裡沾滿了鮮血的秦和法家。

周原本有超過半百的諸侯國,到了戰國幾近屈指可數,有能力和別國單獨叫板的都稱了王,就是所謂的「七雄」,其餘的要麼早已滅亡,要麼作為附庸國苟延殘喘,從春秋到戰國就是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動物世界,七雄個個都是嗜血狂魔。戰國時代不比二戰時期好多少,如孟子所言: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這種時代你還嚮往嗎和平年代我們高舉正義與自由,而當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活下來不才是最值得追求的東西嗎誠然,孟老先生告訴我們捨生取義很高尚,可捨生取義是為了親人、朋友、同胞,你啥時聽說過舍掉一個種族的存亡去追求所謂的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才是自然界最根本的法則。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人類的祖先從東非大陸逐步向世紀各地遷徙繁衍,每到一個地方就是一場物種滅絕的災難,曾經的大型物種的滅絕大部分都是人類的傑作,沒有哪種生物的破壞力堪比人類。可這並非人類生性殘忍,只不過是為了生存。如此看來,秦從一個即將被吃掉的小蝦米到最後自己變成大魚吃掉了其他魚,跟人類的老祖宗何其相似乃爾!要說六國痛恨秦,恐怕是痛恨自己沒能成為秦吧,歸根結底,還不是痛恨自己。

然而歷史有時就是這麼有趣,在戰國何等殘酷的淘汰賽中勝出的秦,竟然二世而亡,不得不讓人產生懷疑:秦滅六國真的是與時俱進嗎二世而亡難道不是歷史對它的懲罰秦固然沒像項羽、張勳、袁世凱之流一樣開倒車,但是不是走了岔路了呢秦人無暇反思了,而我們卻能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百代皆行秦政治,綿延千年之久的帝國大廈,骨架是由秦搭建的,所以二世而亡不是因為走錯了路,而是用力過猛,車子崩了。秦亡於苛政,天下苦秦久矣!發奮圖強,擺脫弱小,開創了新時代的秦最終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樣的命運難道不讓人惋惜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美人 的精彩文章:

TAG:冰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