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幻樂之城》首播毀譽參半,音樂劇影視化的嘗試成功了嗎?

《幻樂之城》首播毀譽參半,音樂劇影視化的嘗試成功了嗎?

文|楊蕾 編輯|朴芳

昨晚,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頂級IP《幻樂之城》首播,根據酷雲實時數據,首期節目直播關注度1.1%,甚至都不及10點檔《中餐廳》第二季的1.52%。對於這樣一檔集齊王菲、梁翹柏、洪濤、何炅四大光環的綜藝節目,這個成績只能算及格了。

首播口碑兩重天

創意受贊呈現效果令人失望

號稱「中國電視新物種」的《幻樂之城》在某種程度上對得起這個title,原創的節目模式在開播之前就狠狠圈了一波粉。作為節目的最大的看點,你菲姐還是以前那個菲姐,卻也不是印象中的菲姐了。

但這終究是一檔面向大眾而不僅僅是菲迷的節目,能否留住留住觀眾,甚至成就爆款,還是取決節目的模式設計與故事內核。《幻樂之城》的節目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由「幻樂唱演人」與圈內知名導演一起,以「唱+演」的方式將創意形成作品,最終以8分鐘音樂劇的形式呈現,算是音樂劇影視化的一種大膽嘗試。

第一期節目過後,網路上口碑出現了兩級分化,力挺的一方認為,在中國當下的綜藝生態中,這檔節目的原創精神和出眾創意值得肯定,尤其最近不買版權抄襲現象頻發,《幻樂之城》可以說是民族之光了。

吐槽派則認為創意再好,也掩蓋不了呈現效果上的觀感硬傷,煽情、無意義地加大難度、綜藝效果弱甚至有些無聊,也成為不少網友的差評關鍵詞。

不如意的收視,意料外的差評,無疑給了《幻樂之城》當頭棒喝。播出前,網路上不少現場觀眾反饋幾乎是一邊倒地認為這檔節目將會大獲好評,直指當年《我是歌手》的盛況,但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曾製作話劇綜藝受挫

音樂影視化仍存技術挑戰

2014年,由張丹丹擔任製片人的《星劇社》就曾把話劇和綜藝節目結合在一起,但因為過度剪輯和綜藝化的鏡頭與特寫,收視及口碑均不如人意。

四年之後的今天,湖南衛視「不死心」地選擇了音樂劇+電影+電視的模式,雖然去除掉了以前的毛病,但還是沒能解決不同介質的藝術形式共存的問題。

如何讓電視,電影和音樂劇通過唱演人和導演的合作完美至少是得體地融合在一起,是節目成功與否的關鍵。

從技術方面來說,要達到不剪輯的效果,不僅對台前的唱演人是個挑戰,對於幕後人員更是。導演的場面調度,現場配樂的精準,各個工種的配合都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每次唱演人在演戲的過程,導演必須要到另外一個房間負責鏡頭的切換,但凡切錯了或時間上有所出入,就可能出現穿幫的情況,首期節目中,任素汐就有微小的穿幫失誤。

故事設計頗具亮點

違和的共存影響受眾觀感

值得稱讚的是,在依靠故事內核抓住觀眾上面,《幻樂之城》首期節目還是有不少亮點的,黃曉明和自己對話,接受懦弱的自我;任素汐的話劇功底,極具感染力地演繹出了刻骨的父女親情;易烊千璽少年感滿滿,故事不落俗套又值得深思。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觀眾的體驗感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現場觀眾和網友們的評價相去甚遠的原因。

據公開報道,節目的舞台設計上,除了「幻樂觀影廳」以及舞台兩側的嘉賓席,更重要的是通過幻樂通道連接起來的幕後唱演電影棚。唱演嘉賓在幕後呈現表演,而節目作品中的所有配樂音響都由台前梁翹柏領銜的頂級樂團實時演奏完成。

也就是說,現場觀眾能夠全方位立體地感受到音樂、演員以及舞台的層次感和臨場感,而當這一切被裝進觀眾面前平面的熒幕中,所看到的不過是一個音樂MV罷了。實際上,現場觀眾與電視機前觀眾的差別正是戲劇和電視的差別。電影,電視,戲劇之所以獨立成派,不僅是因為其介質不同,實際上對觀眾的要求也不同。沒有感官的共振,就無法產生情感的共鳴。

《幻樂之城》以新穎的形式和獨特大膽的創意被坊間譽為「中國電視新物種」,從首期節目來看,這檔節目多少還是為當前止步不前的中國綜藝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有人說,幻樂之城最大的意義,在於展示了「微綜藝」與長綜藝結合可能有的形式,也破了長短視頻網台分配之間的次元壁。但話說回來,音樂劇、電影的元素遇到電視這個容器,究竟能否匹配成功,才是題中之義吧!希望剩下的11期節目能給出一個令人愉快地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犀牛娛樂官方 的精彩文章:

畫江湖首部動畫電影《風語咒》,這個夏天能否扛起國漫崛起大旗
「小三出軌」「我和我的女朋友一個爸」,這還是《陪讀媽媽》嗎?

TAG:犀牛娛樂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