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見過汪涵,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會說話

文 | 賀嘉&樂少 · 主播 | 如初

來源:賀嘉老師(kuajie123)

幾乎不關注綜藝節目的我,最近被一個綜藝界的小故事打動了。

在一個關於文化遺產的晚會現場,主辦方安排了某項文化遺產的繼承者——一個鄉下老人做嘉賓宣講。

老人有點激動,站台上磕磕巴巴但連續不停地講了幾十分鐘。

到了最後台下觀眾已開始躁動,甚至出現了噓聲。

而一向以善於救場出名的主持人汪涵,卻在旁邊無動於衷,一直到老人絮絮叨叨地講完,也沒有出言打斷。

節目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把握現場時間和節奏。

汪涵平靜地說:「那個老人估計一輩子都沒上過這麼大的舞台,這個晚會人不多,可以留給老人享受他一生最得意的一刻。」

話很平實,卻讓人聽了擊節讚歎,欽佩不已!

在充斥功利的娛樂圈,汪涵的一席話宛如一股清流,讓人真切地體會到:會說話的人,總是能用普通的語言點鐵成金,暖化人心。

會說話,就是在自信的同時保持謙遜。

湖南衛視對幾個著名主持人做過一個訪談,其中一個問題問到汪涵:「你跟何老師誰是湖南衛視的一哥?」

汪涵看著旁邊的何老師哈哈一笑:「當然何炅是一哥。」

提問者卻不依不饒:「那你呢?」

汪涵淡定地答道:「我是他大哥...」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捧了同事,又不露聲色地顯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令人拍案叫絕。

人人都知謙虛的重要,卻忽略了謙虛背後必要的信心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自謙,有人給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有人卻讓人覺得自輕自賤。

人們真正敬服的,除了外在的低調禮讓,更是內在的神定氣閑。

會說話,就是要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可以解釋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或者常聽到的「將心比心」。

知人識人,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然而與人交往相處要做到舒適貼心,卻從來不是知道、了解那麼簡單。

關鍵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處境去考慮問題,再加上優秀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講出來的話自然能讓他人感到你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友善。

從「了解你」到「懂你」,差的就是那麼一點。

屠格涅夫有篇小說《白菜湯》:一個農家的寡婦死掉了她的獨子,她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

太太便在那兒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問他的母親。結果她看到農婦正慢慢地從鍋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湯來,一調羹一調羹地吞下肚裡。

「呵,天呀!」太太忍不住了:「安娜,你真叫我吃驚!難道你真的不愛你兒子嗎?你怎麼還能夠喝這白菜湯?」

「我的瓦西亞死了,」婦人安靜又悲哀地說,「我痛苦極了,然而湯是不應該糟蹋的,裡面放的有鹽呢。」

太太厭惡地走開了。

在她看來,婦人的心腸簡直太硬,而鹽是不值錢的東西。

是的,地主太太了解了農夫喪子的遭遇,卻不會去理解農婦的處境。

活生生的人間慘劇,在她眼裡不過是窮人的冰冷麻木,充滿著厭惡與無法理喻。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同理心能力不斷擴大的過程。

如果有那麼一個階段,你發現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能接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廣,那麼恭喜你,不是你變得圓滑了,而是你已開始成熟。

記住,同理心並非要無原則地贊同對方的言行,而是在保持自身主見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諒解對方。這也是同理心與世故圓滑的最大區別。

會說話,一定要有學識和閱歷作支撐。

某次頒獎典禮上,有個即興表演環節。

四名主持人分別對著禮盒裡的未知禮物進行即興演說,但主題要緊扣典禮。

其中華少的禮盒是仙人掌(球)、小撒的是鴨子、何炅的是筷子;而汪涵的,盒子里什麼都沒有......

然後汪涵對著盒裡的空氣如是說:

我這個禮物是沒有,我突然間想起道德經裡面有這樣的話: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十屆金鷹節,我們有太多太多的驕傲,但是我們要把這「有」緊緊放在心裡,驕傲放在心裡;

我們要把這有可能的「無」的危機時時地放在腦子裡,同時把這「無」送給我們所有的電視人,送給我們每一個金鷹節的參與者要記得心裡有一點小小的危機。

精彩的言語,背後一定是有廣博的學識作支撐的。

中國文化有「道術」的說法,如果機智的反應和伶俐的口才是「術」的話,深厚的知識就是「道」。

而一個有著優秀言語藝術的人,必然是以道為根本,以術為輔助的!

老話說得好,你想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

生活中的汪涵,幾乎不看電視,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他的奇思妙語,不過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龐大的山體,就是平日在書齋里日積月累而成的。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苦練口才的人,我並不反對你去搜尋練習各種說話的技巧,但不要忘了留出時間和精力,去閱讀、復盤並內化各種知識。

這些,才能讓你在言語的藝術上走得更高,更長遠。

會說話,並不意味著沒有原則。

有句話這麼形容有言談有涵養的人:初聽溫潤如玉,細聽稜角分明。

保持涵養和風度,絕不等同於超然物外,面對俗世的紛爭沒有自己的立場。

在一個才藝展示節目上,一個演員表演了精彩的魔術,然後面對台下的評委汪涵、劉謙等人,開始大談劉謙在春晚上魔術節目的秘訣,並一副「我上我也行」的姿態,氣氛一度非常尷尬。

汪涵一改平日的謙謙君子作風,以嚴肅的語氣對這個演員說道:

劉謙老師的魔術是可以被超越的,但不要忘了,如果沒有他這樣優秀的魔術師將魔術發揚光大,你可能根本沒機會站在這個舞台上進行這樣的表演。

你之所以有機會去超越,是因為你站在劉謙老師這樣的巨人肩上!

遇事只會不斷地用車軲轆話和稀泥的人,只是人畜無害的老好人。

真正會說話的人,應該是在波瀾不驚的話語下,閃現著銳利的鋒芒和底線。

面對小事不能豁達一笑,消弭於無形,你失去的是生活的美好。

面對錯誤與不公不能拍案而起,橫眉冷對,你失去的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會說話,更在於失意時能剋制戾氣。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金碧輝煌的高檔餐廳,很容易保持風度翩翩。

而在嘈雜擁擠的小飯館,所謂的禮儀往往蕩然無存。

同樣的,當你剛得到升職加薪的消息回家的時候,你可以對路上的每一個人和顏悅色;

而當你業務丟失獎金被扣,到了停車場又發現車子被劃,你能否做到不對旁邊的保安大喊大叫?

心理學有個詞叫「踢貓效應」,就是指人在有壞情緒的時候,往往會找比自己更弱小的對象發泄不滿。

心情低劣時對餐廳服務員惡聲惡語,網約車半天才來後對司機破口大罵,工作中受委屈回到家對孩子斥責吼叫。

有人喜歡形容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是對不會說話的低劣辯解。

既然有一顆豆腐心,又何必長一張刀子嘴?

天災人禍畢竟不常見,生活中對人傷害最多的,還是刻毒惡劣的言語,而任何人都沒有義務成為你發泄壞情緒的言語垃圾桶。

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人,必然是懂得剋制自己的壞情緒,在失意的時候保持對身邊人的友善,在惱怒的時候不向他人投擲傷人的言語利劍!

為什麼要會說話?

我很認同一個概念:

會說話,是成人的第二張名片。

如果你事業有成,職場順遂,良好的口才就是錦上添花的點綴;

如果你長相普通,也沒什麼錢,機智幽默的言語就是你另一張好看的臉。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好運常伴,但運氣往往不會無緣無故地出現。

當你的言談話語總是充滿機智與學識,同時隱藏著鋒芒與善良,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又心悅誠服的時候,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必然順風順水,助力滿滿。

雖然你可能很難像汪涵一樣名滿天下,但我們依舊可以學會好好說話。

你的言語里,藏著你的好運。

-音樂&圖片-

背景音樂 | 毛不易《牧馬城市》

圖片來源 | 微博@左簡-

-作者-

賀嘉,長江商學院CEO班演講教練,關注公眾號:賀嘉老師(ID:kuajie123),回復「演講」 送你一本99頁演講電子書pdf?。十點讀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女兒,為什麼我不讓你嫁給窮小子?」爸爸的話,太扎心了
瑪麗蓮·夢露:真正的美人,在骨不在皮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