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遇》導演:安東尼奧尼

《奇遇》導演:安東尼奧尼

我猜估計沒人看到最後哈哈哈,所以呢我就寫在前面哈哈哈。大家一起加油喲,在自己的領域內加油。

《奇遇》(1960)是安東尼奧尼在創作盛期時的一部作品,該片和《夜》《蝕》並稱為「關於人類感情的三部曲」,該片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探索電影新語言獎」,該階段(60年代)的創作也奠定了安東尼奧尼的世界電影大師的地位。

為什麼《奇遇》的意義如此重大,因為該片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首先從形式上發生了革新。而我們應該注意每件藝術品的形式發生改變,也就說明其背後的創作思潮或美學意義上發生了革新。

該片主要講建築師的男主人公桑德羅邀請女朋友安娜以及她的好友克勞蒂亞去西西里島遊玩,但安娜突然失蹤;在眾人一起尋找安娜的過程中,桑德羅喜歡上了克勞蒂亞並展開追求;克勞蒂亞在好友找尋不見以及愧疚心理和與桑德羅的愛意之間搖擺不定,但在兩人在一起不久後;克勞蒂亞發現桑德羅和另一女子親熱頓時很受打擊,影片最後鏡頭是兩人在一條長椅上,久久不言。

該片最受爭議的一點就是導演對女主的處理,女主最後下落不明,這同以往的電影傳統情節完全不同,可以說是一部不合邏輯的影片。

在說《奇遇》時,不得不關注下影片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導演個人創作風格特點。導演安東尼奧尼的整體創作階段和上篇費里尼有相似之處,也是經歷了三個創作階段:戰後初期的新現實主義電影,逐漸轉向人物內心世界的現代主義階段以及最後的近於隱喻象徵階段(最後階段費里尼比他更加極端偏向神秘主義)。現代主義電影的出現和當時流行於歐洲的社會哲學思潮有密切關係,尤其是薩特的存在主義,主題是展示資本主義社會中面臨的強烈的精神危機;表現形式上:比新現實主義電影更加激進,打破了傳統敘事規則(就拿今天的《奇遇》來說,不給觀眾說明安娜的去向,莫名就把故事情節轉向了男主和其他女人的愛情故事),往往以某個哲學觀念為核心,展示作者的哲理或主觀想像的世界(這一點在奇遇我還沒體會到,道行還淺呀我)。

先從藝術創新上說,也可以說是現代主義的創作理念,「丟掉了不少沒有必要的技巧包袱,完全排除了敘事上合乎邏輯的交代,即各個段落之間的所有那些起過度的連接點」,在安東尼奧尼看來,電影更應該強調真實而不是邏輯。該類電影不特別關注外部的東西,關注的是促使人物做出該行為的內心力量。

故事情節上仍然是有大概的敘事主線,不過更側重於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人物行為的變化和其心理變化的關係,而不是我們通常關心的敘事邏輯。

人物處理上,男主的行為(在尋找女朋友過程中不顧一切追求女朋友的好友,成功之後又和另一女子混在一起)就表明了導演的意圖: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真正的愛是不存在的。

鏡頭語言上是我最感興趣的點。影片依然採用很多長鏡頭,一旦說到長鏡頭,就和場面調度分不開(這點很重要,待我學習能力提升後來細細給你們分享)。鏡頭語言和表現人物內心或接下來的情節走向關係密切。

比如下面的鏡頭

比如在克勞蒂亞和桑德羅兩人關係糾纏不清時,克在等桑的時候,眾人都圍著克,這就是通過鏡頭語言來表現此時克內心在友誼和愛情間的糾結痛苦。

再比如克和桑在一起後,有一段克睡醒後的描寫,用鏡子來暗示內心(對這段愛情)不安,其實也又隱喻(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真真假假)。

以及鏡頭中的門框下的克,以此來暗示人物的內心孤寂,也暗示即將出現的男主另尋新歡的情節。

影片結尾,在克勞蒂亞發現桑德羅另尋新歡後跑出屋子,桑緊追在後面,兩人在長椅上默默無言,雖然是在揭示資產主義社會下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真實情感這一讓人唏噓的事實;但也暗示了身處社會中的人們的無奈之境。

End啦,想知道這裡還有人嗎?nothing,我會默默寫下去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高德順風車背後的阿里帝國
塗東雲 心醉雲天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