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仙居往事:民國舊照五幀

仙居往事:民國舊照五幀

原標題:仙居往事:民國舊照五幀



▲民國廿七年(1938)十二月,民國仙居政府人員餞別縣長劉風合影。

劉風,湖南湘潭人,1933年之1938年,任仙居縣縣長。在仙任職期間,曾通令全縣禁止吸食鴉片,在東門白水溪上修建了石橋,恢復了仙居中學的正常辦學,並積極組織抗日救亡活動。不過,由於權力的爭鬥,時人對劉在仙居的政績也褒貶不一。據吳湘鴻先生回憶,劉風卸任後,東門橋頭的石柱上貼有一聯稱「一把卯刀刮盡地皮,幾條蛀心蟲吸竭民膏」(劉風二字拆開作成的)。



▲民國三十六年(1947),東門外盧工堤建成留影。


仙居自古有修建防洪堤的傳統。南宋理宗年間,曾在盂溪壘石百丈,防止盂溪之水南侵。嗣後,又建有小官牆、楓樹橋垻、浮石垻等。民國期間,則曾修建有中山堤、九郎堤、圳口堤和盂溪堤等。


▲民國三十四年(1945),糧政長官陸俊來仙治理糧政四周年留影,地點東門大橋。



▲民國三十六年,仙居縣田糧科全體人員合影。


往昔,仙居農業生產以糧食為主,產量較低,豐年糧食亦能自給,故有「溫黃熟,台州六縣足;仙居熟,不夠六縣一餐粥」之說。故,宋元明清時期,仙居凈樂寺、水簾寺、河埠等地都設置有義倉。抗戰時期,曹店、上王等地則設有儲備糧倉庫;縣級則設有田糧科。


▲民國三十六年(1937),仙居縣抗日總動員青年教導團合影。

193777日,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通電全國,發表全民抗戰宣言。同年12月,在縣長劉風的主持下,仙居成立抗日總動員青年教導團,團長由劉風兼任,副團長張光亮,政治教官張任天。教導團下設三個中隊。教導團開展軍事化訓練,主要從事農村的抗日救亡動員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仙居物語 的精彩文章:

仙居古代的食鹽之旅

TAG:仙居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