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祈年殿多少辛酸史,老照片講述天壇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原標題:一座祈年殿多少辛酸史,老照片講述天壇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時光荏苒,2018年,是天壇作為公園向公眾開放的第100年,7月20日一早,「古壇孕新生,名園惠萬民——天壇公園開放百年展」在天壇公園北神廚東殿開展,以照片和實物講述天壇開放歷史,折射出現當代中國發展的起承轉合。
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皇帝祭天、祀谷的場所,主體建築為大祀殿。
明嘉靖十九年(1540),撤大祀殿,在其舊址建起大享殿,也就是後來的祈年殿。
到清光緒年間,天壇逐漸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隨著清朝的衰落,列強開始入侵中國,1901年,八國聯軍進北京,英軍在天壇駐紮,英軍中有不少印度裔士兵。
這件金鐘在1901年被英軍從天壇劫走,作為戰利品運到印度。1994年,印度陸軍參謀長喬希上將訪華時將它送還天壇。
清朝滅亡後,中國又經歷了長時間的戰亂,天壇在戰亂中也歷盡磨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就開始討論天壇開放事宜,然而1914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在天壇舉行登基典禮,天壇公園開放擱置。後又經歷1917年張勳復辟,天壇公園才在1918年正式開放。
開放初期的天壇公園入門券。
開放初期的天壇公園遊覽規則。
從1913年到1923年,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在動亂中制訂了憲法,祈年殿成為起草憲法的場所,1913年的憲法草案也稱為「天壇憲法草案」。
1935年到1937年,民國舊都文物整理委員會對天壇古建築進行了修繕,天壇古建築暫時得到維護。
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在祈年殿大修現場。
然而民國政權尚未穩固,中國又遭到了新一輪的侵略,1937年「七·七事變」後,天壇也被日軍佔據。
民國初期,天壇神樂署被用作中央防疫處,日軍佔據北京後利用原有設備將這裡改造為細菌戰基地,建立日軍在華繼731部隊後的第二支細菌戰部隊,佔據大部分西南外壇。
1943年航拍圖顯示,西南外壇被佔據。
抗日戰爭後,天壇的磨難並沒有結束,1948年,2000餘名流亡學生強佔天壇,砸開庫房任取器物,折砍樹木用作燃料,天壇庫房被洗劫一空。
1948年天壇毀壞情況調查檔案。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在天壇設有軍械庫和飛機場,一旦開戰必將造成古建築損毀,幸而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天壇得以倖存。
1949年,毛澤東、劉伯承、陳毅、粟裕等邀請來北京參加政協會議的民主人士同游天壇。
解放後,天壇被定位為「文化公園」,建起運動場、兒童樂園等文化設施供市民使用。
1958年,在大環境下,天壇開始「綠化結合生產」,發展成為「大農場」,公園變成果園,還開起了養殖場。
1966年的航拍圖中,天壇公園種滿果樹。
1966年「破四舊」時期,天壇公園將祈年殿等處匾額換成毛主席像,避免極左思想對天壇造成破壞,使古建築免於劫難。
在1970年的整修中,萬里坐鎮現場,力排「破掉一切封建」的主張,堅持按原樣修繕。
1974年到1979年,在天壇圜丘西北逐漸堆起修築人防工程的棄土,高達32米,破壞了天壇整體格局,直到1990年才移走。
搬走土山的紀念章。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天壇成為群眾避難場所,1.7萬戶6.5萬戶居民在天壇安置,天壇發揮了緊急避難作用,但也因而遭到破壞。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天壇也隨著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1979年到1981年,天壇內舉辦了4次大型商品展銷會。
天壇也成為市民娛樂活動的場所,天壇多處都曾舉辦市民交誼舞會。
對於天壇古建築和植被的保護也越來越得到重視,1987年,鄧小平來到天壇公園參加植樹。
1990年,祈年殿內恢復歷史原貌展出。
但是天壇公園被佔據的部分仍然沒有完全歸還,在1992年版的《天壇公園總體規劃》中,外圈黃色部分都是被佔用的土地。
1998年,天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對於天壇古建築保護的完整性提出了要求。
2010年的航拍圖中,部分被佔用的土地完成了騰退,恢復了綠化。
為了更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天壇還恢復了祭天儀仗和樂舞。
天壇雅樂團還多次到國外演出,展示中華傳統文化。
展覽還展出了不同時代天壇公園門票。
「古壇孕新生,名園惠萬民——天壇公園開放百年展」位於天壇公園北神廚,憑身份證免費換票參觀,周二至周日9點到17點開放。
- The End -
攝/編:鄧偉
老照片翻拍自展覽現場
除註明外,本號內容均為京呈原創
轉載請後台徵得允許


※擁抱,擊掌,頒獎!C羅與北京足球少年零距離
※帥萌傻白甜,世界盃巨星的童年照片,你的偶像是哪一款?
TAG:京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