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外婆」要改成「姥姥」,那「外甥」該改成什麼

當「外婆」要改成「姥姥」,那「外甥」該改成什麼

6月20日,有微博網友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有網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覆:「姥姥」是普通話語辭彙,「外婆」屬方言。消息一出來,網友炸開了鍋!(6月21日上游新聞)

對此,多數網友給出的觀點是,「姥姥」才是方言,「外婆」才是標準的書面語。因為在我國歷代習慣里,父系和母系一直分得非常清楚,古書里,凡里出現母系親屬,一般要在前面加一個「外」字,其解釋為「外,遠也」,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母親相對於父親這邊,是屬於外嫁而來。於是才有了外公、外婆,或者外祖父、外祖母這種稱呼。

在中國歷史文化典籍如《史記》、《漢書》中,對於母系一脈的表述均為「外家」,西漢末年最大的問題就是外戚把持朝政。倒是「姥姥」這種表述,在眾多古書中幾乎從未出現過,只有民間才會有這些稱呼。

由此看,上海市教委的上述答覆,該有多牽強,多麼「其來無自」。依照上海市教委的邏輯,那麼那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大概就像網友調侃的,該改為《姥姥的澎湖灣》了。

筆者感覺到的稱呼習慣是,當稱呼「姥姥」「奶奶」「姥爺」「爺爺」時,一般都是當面口頭直接稱呼,而「外婆」「外祖母」「祖母」「外公」「外祖父」「祖父」,一般是向第三方轉述時的稱謂,以及比口頭稱呼相對正規的書面語中使用。

但是,無論是稱呼或寫成「外婆」還是「姥姥」,都應該尊重地方用語習慣。地方性的東西往往是具有民族性的,恰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此,那年春晚節目上趙麗蓉的一句台詞「我練,我練,我練你奶奶個纂兒!」,才會讓人捧腹。因為「……你奶奶個纂兒」,是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老婆婆、老太太們常掛嘴邊的口頭禪。而強把「奶奶」改成「祖母」,味道就全變了。

所以,上海小學課本中擅自將「外婆」改成「姥姥」,以及給出的相關理由,都是不靠譜的。非要強制執行,大概就要把「祖母」一律改成「奶奶」,「外公」一律改成「姥爺」,甚至「外賣」都要改成「賣賣」。而「外甥」「外甥女」,又該各改成什麼呢? 賈志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寫字坊 的精彩文章:

冷漠到無視同類生命,註定人人都面臨被無視的結局

TAG:勇哥寫字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