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門閥大族的消失

中國門閥大族的消失

這幾天看完《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失》,歷史相似總不是只反應在一個點上,包括這些門閥大族。

歷史學家大部分都認為中國門閥大族的消失主要是由於安史之亂導致,但是今天透過譚凱基於墓誌和其他與喪葬有關的傳記進行梳理的書籍,從根本上了解門閥大族的消失的主要原因。

毋庸置疑的是,中國門閥大族的消失是在唐代末期。而唐代時期的16大頂級仕宦大族分別是:七個禁婚家【趙郡李、隴西李、太原王、滎陽鄭、范陽盧、清河崔、博陵崔】、琅琊王、弘農楊、京兆韋、河東裴、南陽張、清河張、彭城劉、渤海高和天水趙。那時候為了精確指出世家大族,都是將姓氏和家族起源地相結合,這種稱呼方式叫「郡望」。中古門閥不同於西方的貴族及羅馬元老的身份,因為後兩者都是取決於他們廣大的土地財富,即使羅馬元老院精英的聲望還來自他們的官銜和文明、風雅的生活方式。而中古門閥精英根據積功原則,擁有事實上(而非法律上)的世襲權力。也就是這些精英同時擁有道德和政治的主導權,他們的權力和聲望必然獨立於政權。所以隨著朝代更迭,他們依然能夠好幾個世紀延續家族聲望。

中國門閥主要依靠什麼來強大家族的聲望呢?不是土地,是仕宦之途。而要保證家族的仕宦之途不斷強大,在於家族的壯大。所以中國門閥主要依靠子嗣的延續繼承家族聲望,實現在仕途上的成就。所以中國古時的妾制就發揮了巨大功效。而要養活這麼多妾及孩子,更需要仕途平步青雲,才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這就必不可少需要進行大族之間的聯姻。例如七個禁婚家,就是因為其家族聲望已經足夠強大,如果帝王放任不管,則強強聯手後,帝王都未必能夠壓制其聲望。當然,所謂禁婚家也只是明面的禁止而已。

要保證仕宦之途瑤瑤之上,就需要首先掌控政治權力的中心,基於中古時期的交通道路不便,更多的大族會選擇棲居於京城及兩京走廊【主要基於唐代描述】,這就促使門閥大族控制政治權力中心幾世紀而無損。同時這也是最後走向消亡的必然結果。

歷史學家們一直認為安史之亂是造成中古門閥消失的主要原因,然而黃巢之亂才是最殘暴、更持續的將中國門閥從肉體上進行屠殺的持久戰。

安史之亂:

1.安祿山曾出仕唐朝許多年,熟諳中國政治文化,並期待儘快建立起可行的統治;

2.安祿山發動叛亂兩個月後即稱帝;

3.安祿山尋求利用唐朝的官僚機構;

4.安祿山在洛陽和河北曾留下大部分軍隊以避免過分膨脹,並在進軍長安前於潼關逗留十天之久;

皇巢之亂:

1.黃巢與唐王朝或京城精英都無聯繫,而且少有統治經驗;

2.黃巢在整整四年內都在各個地方大肆破壞,直至其有心問鼎為止;

3.黃巢則發起了對唐朝文官大規模、有組織的殺戮;

4.黃巢把他整個軍隊都帶入關內,使得京城居民很難出逃;

880年黃巢叛軍佔領兩京,導致了二十五年的暴力風暴,影響到帝國大部分地方。在短暫佔領京城期間,許多大族子孫被殺,那些在政治中心成功躲過大屠殺的人,在隨後數年遍布帝國大部分地區的戰爭和暴力中大規模死亡。隨著在十世紀前半期統治中古的唐以後數個政權的建立,曾經權力最大的京城精英網路,開始分解併名落千丈。由於唐王朝後期對底層人口的壓榨,更容易產生叛亂的動機。加之,新的氣候材料顯示,中國【實際上是北半球大部分地方】在860年代晚期至870年代早期,被罕見的乾旱所困擾。極端氣候變化所產生的普遍饑荒,可能導致了幾乎所有政權的消亡。不論它們的起因如何,九世紀最後幾十年的這些大叛亂,將京城家族的子孫引向了滅亡,摧毀了曾經存續並主導中國數個世紀的政治精英。

黃巢之亂導致的暴力風暴結果:

韋莊《贈姬人》:

莫恨紅裙破,休嫌白屋低,請看京與洛:水災舊香閨?

韋莊《汴堤行》:

欲上隋堤舉步遲,隔雲烽燧叫非時。

纔聞破虜將休馬,又道征遼再出師。

朝見西來為過客,暮看東去作浮屍。

綠楊千里無飛鳥,日落空投舊店基。

羅隱《羅隱集》:

兩地干戈連越絕,數年麋鹿卧姑蘇。

疲甿賦重全家盡,舊族兵侵太半無。

韓偓《傷亂》:

故國幾年猶戰鬥,異鄉終日見旌旗。

交親流落身羸病,誰在誰亡兩不知。

以上信息基於「甲骨文系列叢書」的《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美] 譚凱 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紀酒神 的精彩文章:

TAG:紀酒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