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鰲亞洲論壇核心區規劃設計│成果

博鰲亞洲論壇核心區規劃設計│成果

博鰲亞洲論壇會址

一、項目背景

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在瓊海博鰲舉行,大會贏得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博鰲亞洲論壇以其創造性的議題設計、企業代表的廣泛性以及媒體的深度參與,發展成為亞洲地區乃至世界最為活躍、最具品牌價值、最重要的國際經濟論壇之一。同時,隨著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的永久會址成為海南重要的旅遊景區之一,瓊海在「完善博鰲,發展博鰲,服務博鰲」的基礎上,依託博鰲進一步推進「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大力發展旅遊業。為了保護好博鰲論壇會址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特編製核心區規劃設計,包括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景觀設計等,同時也包括規範開發建設行為等內容。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位於東嶼島,以東嶼島為核心,從景觀視域考慮,周圍可視範圍的10平方公里陸域範圍劃為本次規劃範圍。

二、編製原則

(1)最嚴格地原生態保護。從景觀生態學角度看,博鰲亞洲論壇核心區地處三江入海口,景觀基底是以河口鹹淡水為主的藍色水域空間和以農田、次生林為主的綠色植被空間,原有村鎮聚落呈小型斑塊散布其中,景觀異質性影響較弱。從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看,河口區地處景觀邊緣地帶,敏感度極高。從生態演替規律看,需要考慮保護濕地,建立相對更穩定的河灘風景,重視紅樹林、本地先鋒灌木和草本的作用,為此,規劃提出了原生態優先保護原則和大尺度生態基底保護原則,對生態本底實施最嚴格地保護。

(2)最低密度地原生態景觀設計。核心區範圍內山、水、灘涂、濕地、林地、自然村落等各類景觀要素極其豐富,論壇會址就因東嶼島一帶優秀的原生態景觀品質而選擇於此處。規劃提出了景觀設計要結合自然水系、濕地和自然植被,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和建設高度,低密度低強度開發,最小的人工干預等原則,最大可能保護原生態的景觀。

(3)會議設施共享共建。根據會議期間的服務需求,核心區的服務設施可分為會議會展設施、賓館酒店設施、旅遊度假設施、論壇期間特殊設施四大類服務設施。為了避免在核心區範圍內過度開發,但又要滿足會議期間的配套設施需求,從儘可能低強度開發的原則考慮,規劃提出除會議會展設施、論壇期間特殊設施外,賓館酒店和旅遊度假設施儘可能在博鰲鎮(核心區附近)解決,避免在核心區範圍內過度開發。

三、目標定位與空間格局

(1)目標定位。以博鰲自然山水格局為基礎,博鰲亞洲論壇會議為依託,將博鰲亞洲論壇核心區建設成為配套設施完善的國際一流的會議會展中心和高端旅遊度假區。

(2)空間格局。以博鰲亞洲論壇為核心,從促進博鰲地區整體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求出發,分成三個圈層,實施不同的規劃控制,即核心島——核心區——協調區。核心島突出會議會展功能,原則上不進行新的開發,以存量優化為主;核心區突出為論壇會議及其他常態會議配套的接待住宿、運動休閑功能,可適度增加會議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但開發強度和建築高度要嚴格控制;協調區突出為核心區提供生態保育功能以及旅遊度假功能,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適當開發建設。依據主體功能,核心區劃分為會議會展片區、體育休閑片區、度假旅遊片區、會議接待片區、文化旅遊片區和濱海特色旅遊片區6個功能片區。

四、景觀設計

(1)整體景觀設計。構建由景觀核心、景觀節點、濱水景觀帶和視線通廊組成的整體景觀設計框架。景觀核心包括博鰲亞洲論壇成立會址、永久會址、博鰲禪寺等重要地標建築和構築物;景觀節點包括三江口、千舟灣等主要功能中心區;濱水景觀帶主要通過慢性步道將公共開敞空間相連,形成集觀光、遊覽、娛樂、休閑於一體的連續景觀帶;視線通廊以論壇永久會址為制高點(其他建築高度均不得高於會址高度),建立制高點與其他核心、節點之間的景觀視線通廊,對視線通廊及影響範圍內的建築高度進行嚴格控制。

(2)生態廊道設計。儘可能地利用現有植被資源,構建富有熱帶海島特色的綠地系統。充分尊重自然,保留現有河口地區水系和濕地的生態特徵。以生態自然景觀為主體,構建「欣賞自然,展現自然,和諧自然」的生態設計體系。規劃「一橫兩縱」三條生態廊道,其中沿萬泉河的灘涂用地——鴛鴦島——三江入海口為主要生態廊道,沿沙美內海——萬泉河以及沿沙美內海——三江入海口為兩條次要生態廊道。

(3)岸線空間系統。岸線空間包括環水綠化帶、公共活動空間及步行空間,營造「水中看岸,岸邊看水」的特色,形成岸邊靜態活動、水中動態旅遊的空間特色。沿河生態岸線強調突出自然狀態,建設生態綠化廊道,沿岸線規劃綠化帶,岸線綠化布局根據岸線區位功能分為以生態保育為主的生態型和以遊人活動為主的園林型,規劃大小共25個濱水活動廣場鑲嵌在岸線空間內,塑造以岸邊濱水活動為主的魅力景觀。

(4)保留自然村落。保留核心區內的原住民自然村落,按照生態文明示範村的要求進行村莊品質提升,街道路網的改造要遵循現狀村莊肌理,不隨意拓寬取直,建築要體現當地建築風格和特點,建築層數不超過3層。

區點陣圖

規劃範圍圖

功能布局圖

景觀設計結構圖

景觀設計概念圖

景觀設計意向圖

註:本文出自《城市規劃通訊》2018年第5期「中規院專欄」.責任編輯 馬赤宇.

點擊瀏覽相關主題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規劃中國 的精彩文章:

空間句法視角中的多尺度空間結構

TAG:規劃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