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硬體技術更新慢,NVIDIA反成顯示效果提升的主要推動力!
如果大家留意,會發現在IT領域,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務正業」,開始關注自己核心產品以外的領域。英特爾的核心業務原本是CPU,但是玩起傲騰內存來讓一眾存儲廠商瞠目結舌;英偉達的老本行是GPU,但是在制定顯示器行業標準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因很簡單,隊友跟不上,必須拉一把。
在ComputeX 2018上,英偉達向媒體公布了在顯示方面的最新進展,其中就包括了G-SYNC技術的升級版:G-SYNC HDR。過去幾年,英偉達一直都是顯示器行業技術升級的主要推動力,從高刷新率屏幕、G-SYNC到HDR,英偉達為了讓遊戲玩家看得爽、玩得爽,可謂是操碎了心、費盡了勁。
如果各位是PC遊戲的老司機,那麼應該還會記得2013年之前,垂直同步(V-SYNC)技術引發的畫質與速度之間的選擇困難。為了避免畫面撕裂,不得不開啟垂直同步;開啟了垂直同步,又不得不忍受低刷新率的卡頓。
當時英偉達順勢推出了G-SYNC,通過在顯示器內加入控制晶元的方式,初步解決了畫面撕裂和刷新率的問題。最起碼不能讓自己的顯卡因為顯示器的原因被「莫名其妙」地限制性能,命名可以達到50幀的速度,被硬性限制到30幀誰受得了!
不過一晃眼五年過去了,鄰居家的小孩兒都開始玩LOL了,G-SYNC技術也升級到了G-SYNC HDR。升級以後英偉達給頂級PC顯示器划了重點:刷新率、亮度、色域、解析度,一個都不能少。
先說刷新率,如果說G-SYNC推出的初衷是避免顯卡的性能下限被拉低,那麼在GTX 10顯卡當道的今天,刷新率的改變主要是避免顯卡性能上限被抑制。之前120Hz甚至144Hz的液晶屏開始成為遊戲本和電競顯示器的標配。不過你以為這就夠了?當然不,土豪的世界你不懂,電競的上限也是無止境的。
在新的G-SYNC HDR指標下,顯示器的刷新率已經被提高到240Hz,搭配極低的輸入延遲,電競顯示器很好地詮釋了「剎那間」的含義。24英寸240Hz刷新率的ULMB專業電競顯示器、35英寸200Hz刷新率的超寬曲面遊戲顯示器、27英寸144Hz 4K解析度的超清遊戲顯示器、15/17英寸144Hz刷新率的遊戲本,這些都是高刷新率體系下的產品。
當然,還有來自華碩的PG65,這是擁有4K解析度、120Hz刷新率、65英寸的頂級規格,放在客廳不嫌小,這是NVIDIA Big Format Gaming Displays計劃的產物。這個大屏巨獸也符合G-SYNC HDR最新的技術規範,也就是說硬體層面的HDR效果。
在G-SYNC HDR的規範中,符合標準的顯示器需要擁有1000nit亮度的分區式背光系統,背後的背光系統被分為384個發光區域,並且支持對每個區域的獨立控制,這樣才能實現顯示更自然的HDR畫面。現場展示的高刷新率HDR顯示器在運行HDR遊戲時,顯示效果相比普通非HDR顯示器提升非常明顯。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你面前同時擺放了普通SDR顯示器和一台G-SYNC HDR,你肯定會有砸掉其中一台的衝動。
更高的亮度,會讓色彩對比度和鮮艷程度顯著提升,你可以將面前的顯示器降低50%的亮度對比下,就會發現二者的區別。而G-SYNC HDR顯示器可以在提高亮度的同時,不丟失亮部和暗部細節。
所以說,英偉達打造除了G-SYNC HDR標準讓顯示器廠商來跟,而玩家需要做的就是購買全套產品(包括符合標準的顯示器、GTX 10系列顯卡和HDR遊戲),然後享受更爽的遊戲體驗。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你的預算夠嗎?


※取消流量漫遊費後全國流量價格有望下調,但上網體驗可能會更糟
※GPU Turbo補短板!華為Android P定製的下一代EMUI 已低調搶跑
TAG:零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