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者不糾結,成大器者不磨嘰
-點擊【遙望書舍】關注公子李-
「成大事的人各有各的優點,但是不磨嘰這點是共同的。」
-by:公子李
想一萬遍不如做一遍,成功只看結果,從來不講如果。要想獲得進步,我們首先要打敗的就是糾結。
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男人,就必須改掉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辦事作風,只有在自己認準的事情上敢下苦功夫,用行動來證明一切,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
勝利者,永遠都有一個計劃;而失敗者,永遠都有一個借口。命運不是運氣,而是選擇;命運不止是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動。我們離更好的自己之間相差的也許就是執行力。
-01-
哈佛大學的喬伊斯馬特勒教授曾研究過《9個讓你變窮的原因》,第一個就是猶豫不決。
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畏首畏尾的人必然會喪失許多機會,被那些意志堅定、敢作敢為的人擠到後面,更甚者,還會因為優柔寡斷的性子弄得兩面不討好,里外不是人。
優柔寡斷會讓你與成功失之交臂,畢竟機會總是更青睞能夠果斷把握的人。
除了阻礙成功,猶豫不決還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因素。
樊城之戰中,曹操暗中告密,將孫權即將出兵的書信射入關羽軍營中。而關羽在得到書信後,猶豫不決,不願撤兵離去。等到後來想要撤退的時候,卻已經失去時機,只能敗走麥城。
著名的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的失敗其實很大部分原因都要歸咎於大將格魯希的舉棋不定。
格魯希奉命追擊普魯士軍,在沒有找到普魯士軍的情況下,拿破崙已經與英軍開戰。
下屬都勸他先去幫助拿破崙,然而格魯希卻一直猶豫不決,等到他決心鼓起勇氣趕往拿破崙所在的戰場,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了。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項羽沒有下定決心殺了劉邦最後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唐高宗對廢武則天下不了決心最終導致李唐天下差點改名換姓……
永遠不要小瞧一時糾結所能帶來的後果,《史記》里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希望我們都能引以為戒,別把最好的機會,浪費在無謂的等待和糾結中。
-02-
「糾結」是一件事情你沒有想好要不要去做,而「磨嘰」則是你明明知道這件事情必須要去做,但是仍然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句話,「聰明的人在想,而認真的人在做」。而我相信未來屬於敢想敢做的人。
只要少點磨嘰,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對事業,我們都能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兩個明知要早起的人,執行力強的人會立即起來,而個性懶散的人則會能拖則拖。
於是,他們其中一個有條不紊,以飽滿的姿態來到公司;而另一個慌慌張張,在同事和領導面前狠狠刷了一波不好的存在感。
兩個辦了健身卡的人,一個總是能督促自己去鍛煉,而另一個總想著離到期還有很久,明天再去吧。
結果是第二個人直到期滿也沒去過幾次健身房,更別提取得什麼健身效果了。
在做事不磨嘰方面,之前有一個合作過的客戶讓我印象深刻。
很多公司在開會時的結束語往往是「你們做個方案,明天交給我」,而他們公司開會都是會上討論,直接出方案,任務細化到每個人。
有的公司也許明天在做今天的事,而他們公司永遠都能今日事今日畢,甚至在今天能做後天的事。
出現問題,現場討論,決定方案,毫不拖延。於是,差距就這麼產生了。
做事情的時候少點磨嘰,日積月累,你將遠遠地走在其他人前面。
-03-
成大事的人各有各的優點,但是遇事不糾結、做事不磨嘰是他們大部分人共同的特點。
如果你總是被不相干的因素左右了思想,導致做決定不能冷靜分析,經常猶豫不決,那麼無數機遇將棄你而去。
如果你總是被拖延症絆住雙腳,做事磨嘰,那麼縱使你的能力再強也會被先一步行動的人所掩蓋。
今天還在想昨天的事該不該做,明天又要還今天欠下的債,那麼你的生活就離一團亂麻亦不遠矣。
當搖擺不定的時候,試著冷靜下來,不要被性格中的軟弱阻礙了你的思考;當想要停下來把事情留給以後的時候,請捫心自問,這對明天的自己是否公平。
你猶豫著磨嘰著,往往是害怕做不出「最好的選擇」。但是,世上哪有什麼最好的呢?
路是人走出來的,害怕做不到最好其實是為自己的逃避所找的借口罷了。
害怕失敗則會更加容易失敗,猶豫不決只會失去更多。
生命實短,不要把光陰浪費在裹挾著無意義焦慮的軟弱中,拖延只會讓你逐漸被生活打敗。
與其「思而不學,猶豫不決」,不如試著決斷,試著行動。
正如喬布斯所說,「要相信現在所有用行動鑄成的點,都會在未來連成一條線。」
做大事者不糾結,成大器者不磨嘰。
- END -
作者:公子李,一個擁有花一樣的年紀,熱愛文字和分享的美少年。讓我遇見你,在你最好的時刻,給你最好的分享。


※言多必失,聰明人不說的5句話
※《道德經》九大天機,道盡人生大智慧
TAG:街角印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