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遊戲小心得精神疾病!這幾種癥狀你有嗎

打遊戲小心得精神疾病!這幾種癥狀你有嗎

6月19日開始,遊戲成癮就正式成為了一種精神疾病。聽到這則消息,網友們真是炸鍋了。

這不是網路謠言!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年初就宣布:「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被列為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從今年的6月19日起開始生效。

有網友扶額:至於嗎!不就愛玩個遊戲嗎,怎麼就是「彪額病」了?其實,美小護也有此疑問,所以今天趕緊諮詢了專家。

◆◆

指導專家:陳保平

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

▊此精神疾病非「彪額病」

陳保平說,消息發出後,他也接到不少的諮詢。將一個「遊戲」的事變成了病,的確會讓人緊張。但這也是個好事,會讓人們對玩遊戲重視起來。大家也不用害怕,此精神疾病不是人們口中的「神經病」「彪額病」。

精神疾病就是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如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精神疾病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嚴重的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輕的包括抑鬱症、失眠症等。

▊何為遊戲障礙?

世界衛生組織6月18日發布最新一版《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在本次《國際疾病分類》中作了定義。

遊戲障礙就是一種遊戲行為(「數碼遊戲」或「視頻遊戲」)模式,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致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須讓位於遊戲,即使出現負面後果,遊戲仍然繼續下去或不斷升級。就遊戲障礙的診斷而言,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

為什麼在《國際疾病分類》中列入遊戲障礙?世衛組織認為,在世界許多地區,人們的疾病癥狀與遊戲障礙的癥狀相類似,在《國際疾病分類》列入遊戲障礙,即是伴隨制定針對這些的人治療方案而來,這將促使衛生專業人員更加關注此類障礙的發生風險,以及相關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陳保平說,以前我們接觸過一個詞,叫網路成癮,就是離不開網路,一天不上網,渾身難受、焦躁、坐立難安。而遊戲障礙也可以叫遊戲成癮,與網路成癮很相似。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擴大,人們更容易沉迷於網路遊戲中,只不過從「鍵盤手」發展成「低頭族」而已。

▊玩遊戲的人都容易發生遊戲障礙嗎?

研究表明,在參與數字或視頻遊戲活動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遊戲障礙影響。不過,參與遊戲的人應該警惕他們花在遊戲活動上的時間,特別是當他們因此而無暇顧及其它日常活動時,並警惕遊戲行為模式引發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變化。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打遊戲的人都容易發生遊戲障礙。陳保平說,雖然世衛組織定下了這個病,但要診斷為精神類疾病,患者的主觀感受往往很重要。

出現如下表現就要及時就醫了:

◆早期:主要表現是感受到遊戲的樂趣,遊戲時間不斷延長,出現記憶力、主意力下降,渴望上網、精神上產生依賴;

◆進展期:身體依賴,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食欲不振。遊戲後精神狀態恢復至正常水平;

◆晚期:會出現與生理因素無關的體重減輕,憔悴,每天連續長時間上網;一旦停止遊戲,就出現戒斷綜合征。

▊屏蔽、隔絕遊戲並不能「斬草除根」

陳保平最近就遇到一位「學霸」網癮小伙兒。性格安靜、家教嚴格、學習又好的大男孩,按理說是人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怎麼就會染上網癮呢?陳保平說,家長很著急,也用盡了各種辦法,屏蔽、隔絕,甚至花上十幾萬送到「網癮中心」,但收效甚微。網路成癮、遊戲成癮的形成與社會、學校、家庭都有關,對於青少年唯一能改變的就是家庭環境。

陳保平說,每年都會接診不少網癮青少年,他發現這些孩子有個共同問題:興趣範圍狹窄、生活圈子狹小、父母關愛缺失等,使得他們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來自學習、生活中的壓力無法釋放,而玩遊戲恰恰會幫他們減壓。家長們的屏蔽、隔絕等「抑制」方法不但不能「斬草除根」,反而會增加親子間的矛盾,他們會更加陷入遊戲中來逃避現實問題。

陳保平最後告誡說,遊戲不是「洪水猛獸」,玩一玩減減壓不是問題。當生活中只剩玩遊戲,那才真是有問題了。防止成癮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孩子興趣愛好多一些,人際交往密切些,父母家人關愛些。

科學健康知識,讓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他不主動打電話給你?
深愛你的男人,才會對你說這三句話,你的對象說過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