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爾夫皇帝的七個箴言,讓你有效的減桿!

高爾夫皇帝的七個箴言,讓你有效的減桿!

原標題:高爾夫皇帝的七個箴言,讓你有效的減桿!




Arnold Palmer 被評價為史上最偉大的六大球手之一,人稱"高爾夫皇帝",1974年進駐世界高爾夫名人堂;1998年榮獲PGA巡迴賽終生成就獎; 2004年總統自由獎章獲得者。Arnold Palmer在70多年高爾夫生涯中,歷經了高爾夫許多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高爾夫教學越來越複雜。大師認為:太多的人用視頻來分析揮杆,那樣只會讓高爾夫變得十分複雜,而且枯燥無味。為此大師總結了7條永不過時的球技,目的就是使學習高爾夫變得簡單有效更有趣。


箴言1:推桿時,身體要"內收"


Arnold Palmer:推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身體的運動幅度越小越好,在推桿過程中只有雙手、手臂和肩膀運動。為了消除多餘的身體動作,在定位時,找到身體"內收"的感覺。肘關節和膝關節都保持內收。

菜鳥以為:哈哈哈,這不就是有點像憋尿的樣子嗎?我說怎麼那麼多高手都是打完18洞才急著找廁所吶,我昨天留心觀察一下,還真是這樣,原來高球界有等秘籍呀!



箴言2:左手強勢


Arnold Palmer:握桿時,只要左手的姿勢對了,右手就變得簡單多了。握把呈對角線穿過左手掌根部外側:從食指指關街道小指指關節下方。這樣握桿左手自然比較強勢,大拇指和食指形成"V"指向右肩關節。特別是初學者,強勢左手握桿最適合,以後再調整握桿稍弱勢一點來減少小作曲球。


菜鳥以為: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練習場里的大炮,特別是木杆,幾乎都是比較強勢的左手握桿。記得剛學球的時候,教練也告訴我:你什麼時候把常規彈道從右曲演變成了小左曲,你的球技就上了一個新台階了。後來也發現,很多初學者努力成為了高手時,球的飛行路線也都從右曲過渡到了小左曲。如果你現在正好被高手了,也成了小左曲;如果當初你左手強勢握桿,現在你只要讓左手稍微弱勢握桿,你擊出來的球馬上就變得筆直起來。原來高爾夫也講究埋下伏筆呀!

箴言3:三根手指主導你的握桿題


Arnold Palmer:有效的握桿需要強壯的雙手,尤其是左手的後三根手指,在上桿到頂點時,這三根手指是離身體最遠的,也是最容易鬆懈的。大師還給出了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為了加強這三根指頭的力量,開車之前(不是開球!),雙手緊握方向盤保持10秒以上,越緊越好。


菜鳥以為:我記得讀過這樣的文章:要診斷揮杆問題,訣竅之一是經常檢查你的雙手。繭子能夠指明揮杆過程中手掌和手指的哪些部位受到的壓力最大。因為左手是標準握桿的基礎,大多數球員的繭子都長在左手上,無論你是否戴手套。如果繭子位於左手小指、無名指和中指的根部,說明你的握桿動作正確。如果你的左手食指根部和拇指上有繭子,你可能存在右曲球和擊球距離不足的問題,因為你這兩根手指過分用力,導致握桿太緊。


這幾天我認真地看了看17位球友的手,大師說的太好。低差點(特別是教練和職業球手)或者上桿幅度小的球友,90%以上繭子位置都在左手小指、無名指和中指的根部;上桿太過、桿身方向亂指或者開球距離較短的球友,繭子的位置不是在食指和拇指,就是在手掌上。看來高爾夫也講究手相學!


箴言4:切擊球時模擬掃地


Arnold Palmer:切擊球的感覺就像掃地。不僅動作像。連聲音都很像。切擊球時,動作一定要乾脆,不要猶豫或者是減速。速度要快,並保持球杆穩定。


菜鳥的體會:說的太好了!昨天唯一打爆的一洞,就是因為心裡有想法,導致動作遲疑,減速切球。結果,2個青蛙跳+一個切短。如果像掃地一樣,乾脆快速地保持桿面穩定切下去,最差也就是+1。


箴言5: 下桿時右肘向左下方

Arnold Palmer:啟動下桿時,左手保持伸直,右肘關節儘快向下並靠近身體右側。開始下桿時無論如何一定要避免用右手去主導揮杆的想法。在接近觸球時,雙手要始終保持在球前邊,用左手引導球杆,觸球時,右手支撐揮杆力量。


大師還特意補充:在觸球瞬間,右腳應該向上蹬,右腳跟離開地面,同時注意保持頭部穩定。


菜鳥體會:雙手要始終保持在球前邊,是包括《鐵杆十律》等箴言中都提到的,球手一定要銘記在心。我們也發現這一點是高手擊球的共同特性。


箴言6:為了提高精確度盡量延長觸球區


大師認為:許多業餘選手的球到處亂飛的主要原因是在觸球時,左手腕翻轉,導致桿面閉合或者桿頭從外向內斜穿過觸球區。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通過觸球區後,讓桿頭繼續沿著目標線方向送出去。「延長」觸球區能夠讓右手臂在送桿過程中完全伸展,並形成較優美的收桿姿勢。


大師特彆強調:只是桿頭沿著目標方向送出去,身體要留下,不要跟著也『送』出去。


菜鳥以為:套句當今的話就是:「讓桿頭(沿著目標方向)再飛一會兒!」;「大哥,您送的花,小妹收下了,身子您還是自己留著吧!」,估計Tiger就是這兩年常把『身子』也送了出去,結果世界第一失守、冠軍荒還在延續著ING,以前 Tiger 桿頭送得多遠、身子留多好!......,哈哈哈,你會形象地記住了吧!!! 菜鳥認為這一條是目前20條中對高差點的球手最精闢的一條。不信,你去翻翻 Tiger自己寫的《How I Play Golf》,裡邊Tiger對這點也有大篇幅的論述。


菜鳥個人認為:這一點初學者學到手了,神馬左曲、右曲,都是浮雲!還有一點要注意,是「延長」觸球區,不是「拉長」,否則你總把球打厚,可不要怪菜鳥(剛才就有鐵杆說:按照你推薦的方法,總打厚)。目前,菜鳥雖然每次擊球總是美滋滋地回味送出去的感覺,但是身子總是頂不住,送桿頭的同時身子也送了出去,也在糾結中ING......。讀到大師的特彆強調時,對大師那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多少年前大師就料到菜鳥會出這類問題,簡直就是神了!......可是後來細心一想:估計大師也是這麼走過來的,也送過身子?可不是Tiger那樣大公無私地送,哈哈!看來這麼邊學邊打著,也許會離博文們忽悠的「單差菜鳥」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箴言7:根據使用桿的不同調整站位


大師認為:一般來說,長桿的桿面傾角小,觸球的角度淺平;短桿的桿面傾角大,觸球的角度陡直。根據桿的長短來決定左腳站位方法:長桿,方正站位,寬一些;中短桿,開放站位,窄一些。


大師特別提醒:在打短桿時,打開站位還有助於揮杆過程中身體的轉動。短桿雖不需要力量,但需要控制。


菜鳥以為:大多數短桿不好的菜鳥短切時,我們總覺得身體運動得那麼不協調。要麼下半身鎖死,靠雙手去控制揮杆,要麼上半身僵硬,下半身過於積極。這兩種情況直接導致觸球的質量。但是,如果你有幸和高手或者職業球員同場競技,他們的短切是不是那麼舒服、自信、穩定和流暢?再仔細觀察和分析,你會發現他們的手臂和短桿好像長在一起,或者是融為一體,並不是雙手來控制揮杆,而是通過身體的轉動來控制揮杆。高手的這種穩定性,來自於揮杆時讓大肌肉群參與進來。特別是30多歲才開始學球的球手,身體的柔韌性一般較差,與小年輕、職業球手沒法比,中短桿時更要打開站位了,那樣切球看起來會有些高手般的自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高爾夫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高爾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