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業力,盲目認為與轉念處理

面對業力,盲目認為與轉念處理

一大早,小海就發來信息,來問:「一個人情緒、思維很容易被外界的事情干擾,導致無法正常工作學習,這是業障還是無明?或者說情商低下?」小海接著說道,很多時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常常覺得無法抉擇,面對外界不同的聲音,似乎很難界定對錯,而今接觸了佛法,也無法很好地將佛法中的智慧,與世間法的處事相結合。比如:面對配偶的欺騙,究竟是該忍受,還是離開。小海老是以為學佛了,面對事情,不用作別的,受了就了了。但實際中,對方卻不斷的得寸進尺,無視小海的善良。人與人常常在深接觸之後,似乎才能發現不少問題。我這段時間接觸到一些初基學佛人也有同樣的困擾。

就拿昨天有位朋友來詢問我,如何能領取一份材料,我告訴她本人帶上身份證與親屬證明就可以拿到;如果委託他人領取的,該委託人須是全部程序的經辦人。但這位朋友聽人講話只聽一半,聽到可以委託他人領取,卻不知道這個委託對象是有限制的,臨時找了一個人去代領,結果那個委託人碰了一鼻子灰回來。而那位朋友反而還認為是我沒有交代清楚事情,瞎指揮。

我們日常遇到的事,總是起的種種困擾,其實是因為我們有很多的無明,加上不懂這八個心八個識,接觸一點點就各種胡亂想,不肯乖乖聽話,多在佛經上下功夫。不過我們如果能知道自己舊業未消,又管不住嘴巴,增添新業,已算是有自知之明,是進步很大了,如果沒有來學佛經,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都處在散亂想與虛妄想的狀態中。

小海在與我交流中,不斷的提到自己業重,如果要說起業重,六道裡面的眾生,誰的業不重?都是業報身,有不同的際遇,無非是正報、依報不同而己。但是我們能遇到佛經,有佛經讀的人,就像小康家庭的經濟狀況一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還是在佛經上多努力,行菩薩道,爭取早日明心見性,別說那些有用、沒用、不實際的話。

我感覺很多學佛人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接觸佛法之後,內心都有很深的罪疚感、恐懼感、無明空洞的感,其實日常真是沒必要把自己放在這樣的能量磁場中,因為佛、菩薩很慈悲,他總是會如眾生的願,他不分好的、不好的,划算、不划算,如來沒有分別這些,當我們內心一直是屬於這種意念時,佛、菩薩以為你要這個,就隨你的意,給了你那些讓你恐懼、害怕的對境。因此我們面對事物、面對生活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我們面對別人無理的要求,是默默忍受的態度,一方面還覺得是自己業重。處在悲催、命苦的境界中,就很容易一直感召來類似的境遇。相反,如果一個人,面對不如意的境遇,清楚地明白自己要如何轉化,懂得邪心不能幫的道理,深信佛、菩薩的力量,定心讀經迴向,那不如意的境遇之緣也是會慢慢轉的。

所以,我引導新學人讀佛經、念佛號時,我總是一直交待她,開始讀佛經、念佛號了,內心要有好的願求、好的作意,要將自己放在平安、祥和、愉悅的狀態中,要相信佛菩薩的力量,不要有擔心,擔心是一種詛咒,不要有憎恨、妒忌、抱怨,因為如來是如意而來的。

只管單純的心去讀佛經上的文字,自得那部佛經上的諸佛、菩薩、護法神的護念與加持,遇到事情的時候,有可能就念出聲,不然就在心裡默默的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樣做比什麼都強,觀世音菩薩慈悲、靈感,定能為我們排憂解厄。

來讀佛經吧,讀佛經最安全,讀佛經是聽釋迦牟尼佛說法,讀慧才有慧眼,每天堅持讀一點點,佛號每天記得持念,日日滴水水穿石,正如廣欽老和尚開示語錄講的:「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山谷)。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多說一句廢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務實從這裡開啟。

同時,還要明白「修行要自在,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這不是別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所以訓練自己少對外境的種種相分心,慢慢調服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的種種習氣,堅持讀經,時間久了心自然也會慢慢清凈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秘 的精彩文章:

您怎麼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由颱風帶來的訊息,我做到了心如止水

TAG:心之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