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有八苦,如何了苦得自在?

人生有八苦,如何了苦得自在?

佛言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是自然法則,是人生必然的現象。我們無法改變,接納和遵循自然法則,就會減少與這四苦對抗帶來的苦惱。

後四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這四苦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

◎求不得苦

顧名思義就是想要的得不到就是苦,想要一座大房子,可是偏偏求不來,每日苦啊;喜歡一個人想要和他在一起,可是對方不喜歡你,苦啊!想要自己孩子或伴侶怎麼怎麼樣,可是人家就是做不來你想要的,苦啊!這些苦可以避免嗎?可以,只要無所求,自在對待,付出無所求,愛人無所求,愛物無所求。就會自在。

◎愛別離苦

生離是苦,死別更是苦不堪言,人間秒秒多少愛別了,親人離去、愛人逝去……,內心的苦痛不可說,有人因為失戀後無法走出痛苦,甚至輕生;也有人因為親人離去,從此萎靡不振。愛別離真的很苦。可以去苦嗎?可以。讓自己了解世事無常的道理,物理成、住、壞、空,心理生、住、異、滅、的道理,世間一切都不會恆常,親人離去,祝福他往生極樂世界,得解脫自在,他也會少了時間牽絆,去往解脫之地。愛的人逝去,緣生緣滅,感恩對方曾經給予的愛,尊重對方的選擇。

對治愛別離苦,最好的方法就是,轉小愛為大愛,誇大自己的愛心,多做利益人群的事。自然不會糾結與私情小愛帶來的苦。

◎怨憎會苦

不喜歡的人偏偏綁在一起,苦嗎?苦啊。日日看著對方都是心情不悅。同事之間不和,可又要天天相見,事事共處,真的也是很苦。對治「怨、憎」的良藥,就是「感恩」,感恩對方磨練自己。佛陀時代,提布達多一直障礙佛陀,處處刁難甚至謀害佛陀,可最後佛陀還是為他授記,並感恩他世世來雕磨自己,才能成就他的道業。

◎五蘊熾盛苦

「蘊」是「積聚」的意思,五蘊表示五種積聚,包括:「色、受、想、行、識」。「色」指眼見的事實;眼見之後心會有感受,這是「受」;心有感受之後腦會思考,這是「想」;想過之後會有所行動,這是「行」;行動之後會得到一些認識,這是「識」。「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積聚,叫「五蘊」。「熾」是熾熱、上火的意思,「盛」是多的意思。

境界來時,看見的事實太多、感受太多、思考太多、行動太多、認識太多,太多了就上火,就焦慮過度,產生嚴重的煩惱,損害身心健康。比如做父母的,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看到的太多、感受太多、思慮太多、該做不該做的做了太多,形成了對孩子狀態不滿意的認識,心裡著急上火,吃不下睡不著,生活寢食難安,甚至產生嚴重的疾病,這種苦即屬「五蘊熾盛」。

佛陀設教,讓我們的心常住 「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受是苦、觀法無我來安住自心。

「觀身不凈」:人們往往為了滿足凡夫身軀的享受人與人之間計較、爭鬥。九孔常流不凈物,身軀是如此的骯髒污穢,這個身軀到底有什麼值得執著?無論生前有多高的地位、多少的財富、多大的學問,一旦無常來臨,大家一律平等,身體皆支離破碎,變成一堆血肉模糊的不凈之物。所以我們應該轉污染為清流,好好把握時間,善加利用身體,多做利益眾生的事。

「觀受是苦」:人生嘆苦苦何在,親身入苦去感受;用心來觀受是苦,才能了解何謂苦;副省長如夢可成真,苦樂憂欣總是幻;情與無情同有受,五不在於感受中。

「觀心無常」:人的心理變化,時時都在生、住、異、滅四相中輪迴不息,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即生即滅,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永遠沒有停息。所以我們要時時自我觀察警惕,不要受到別人一點聲音,一點形色,就影響我們的心念。

「觀法無我」:世間一切物質均由四大假合所成,是由種種的因緣與物理結合而成的。若將「地、水、火、風」四大分離。則究竟哪一種東西能真正存在呢?

若能深刻透徹明白「四念處」的意義,就不會再執著什麼是「我」,什麼是「我的」,不與人計較。能夠不執著自我的觀念,並且常念無常,就能看開一切,得到真正的輕安、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芳心靈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遠芳心靈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