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與家鄉——山水畫家劉佳寧
劉佳寧,1963年出生於河北大城。現為江蘇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美術研究所所長。作品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第三、五、六、七屆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第二屆中國體育美術展,全國人物畫邀請展,「紀念5·23《講話》發表50周年」全國美展等;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中國的四季」美術展銅獎、「群星獎」銅獎、「燕趙群星獎」一等獎等。個人先後被《美術界》《美術觀察》《美術報》等報刊專題介紹。出版有個人專集五部。
我相信,一切藝術都緣於對生命的原始感動,在與風景對話的過程中,我認識著自己,也感悟著藝術與人生。——劉佳寧
劉佳寧喜歡旅行,旅行,就免不了走走停停,隨手信筆對景勾勒。其實,寫生更應該是面對自然情感瞬間迸發,是心跡的起伏和律動,是心的映照。
劉佳寧的藝術隨筆,其實道出了一個亘古不變的藝術規律,即是故鄉的無處不在,故鄉的如影相隨。
「平時,我總是愛把自己處置到一個靜悄悄的相對安然的高坡上,那裡空氣通透,像星星草那樣,隨風搖曳著,思緒像河水一樣慢慢地流淌。」——劉佳寧
「每當我行將作畫時,那塵封已久的記憶便一幕一幕地傾瀉開來,任憑我享用。遠行給我帶來了許多的風景,美好的風景又賦予了美妙的記憶,而美妙的記憶又造就了許多的畫作。我相信,一切藝術都緣於對生命的原始感動,在與風景對話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著自己,也感悟著藝術的真諦。」——劉佳寧
故鄉在劉佳寧眼中始終是原點。原點不變,放射性的直徑,則是無限的。
他將自己的情感悉數融入自然,而非取旁觀者立場置身萬物之外。是潛心於內,置身其中。
將藝術語彙加以概括,是以一當十,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隨心、隨情、隨境而賦彩,進而令色彩達到從視覺到精神的擢升。
在其山水畫里似乎能聽得見林濤的怒吼,能感覺到溪水的柔情與純真。因而觀賞者在其作品前駐足,心情是快樂和美妙的,甚或感覺到大自然的無欲無邪。
他筆下的濃烈色彩,皆為心靈的折射,是「心象色彩」。具有隨機性和不可預見性,是非理性的,更是營造畫面秩序所需,其中則充溢著隨機妙化的情感訴求。
劉佳寧所具有的迥異思維,才有了發自於心的奇妙幻化,以及別出機杼的組合,進而升華出獨自的藝術心像。
筆墨和色彩的自如,畫面布局的靈妙而多姿。劉佳寧無論是用線,還是潑墨施彩,皆如行雲流水。他的山水畫長於抒情,恰如曼妙的散文,恰如詩歌,委婉而又富含內力。
化平易為奇崛,或曰長於在探幽發微中,盡顯性靈的能力。
善於蹊蹺地組合線條,組合墨韻,組合色彩。其構圖也大多舒緩平淡,宛若純凈的無任何異味的泉水,但是卻能讓觀者喝出山野中的清冽和甘甜。
很幸運有機會能去到劉佳寧的畫展,欣賞他的畫作,感受著高山河流的美好,又對家鄉小村莊的小橋流水充滿著思念。


TAG:木兮酒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