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機農業被誤解太多 正谷農業籌劃虛擬承包

有機農業被誤解太多 正谷農業籌劃虛擬承包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對於正谷農業聯合創始人、執行副總裁張友廷而言,其中一項額外的工作就是對很多人解釋一件事情:中國的環境是否支持有機農業生產。

「(土壤)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壞,消費者通過公開報道,對於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也使得公眾對農產品(行情000061,診股)的生產加諸了一些不科學的認知,其實,我們的土壤可以通過科學的辦法來改善,而且,有很多環境非常好的地方,適合生產有機農產品。」近日,張友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感慨。

從全球範圍內來看,近幾年,有機農產品的銷售在我國迎來了高比率的增長。據張友廷觀察,在2016年,有機農產品的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率達到25.6%,達到450億元,「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在這個過程中,兩大推動作用不可忽視,「首先是市場需求,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需求量在增長,這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其次,農業從業者也有變化,新生產者也樂於推動有機產品在消費者中的普及,互相的作用之下,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在近幾年仍將出現高比率的增長。」張友廷解釋。

和高比率的市場增長相對應的,是目前仍顯落後的生產模式及消費者極度薄弱的信任,如何跨過這兩大門檻,成了擺在所有的有機農業從業者面前的難題。

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詞。「有機農業的生產,並不是簡單的不再使用化肥、農藥,而是生產者有沒有技術改良土壤、解決病蟲害、保證質量的同時提升產能」,張友廷認為,如果不能用技術解決生產,消費者薄弱的信任依舊難有本質的改善。

在張友廷的觀察里,目前有機農業生產,技術不足仍是面臨的主要問題,「行業發展的核心是投入比,而這又需要技術做誘因。農業生產,具有品種個性化及區域特色兩種特徵,即使是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季節、區域,所面臨的溫度、濕度、降水量、病蟲害、產能等問題也是個性化的,而這些不能標準化的生產,也是消費者不信任的來源之一。」

張友廷建議,有機農業企業要注重技術的積累。

此外,這些因素也影響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比,使得有機農業產品的成本不可控,進而影響銷售。

鑒於此,張友廷認為,應該嘗試用一種共性渠道來解決個性問題,「用數學模型的方式,將生產中的租賃、育種等可控成本做為基數,而人力投入等不可控因素做變數,通過運算,達到畝產成本的相對控制。」

此外,從正谷農業的經驗來看,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也是必要的。「我們嘗試了虛擬承包的發展模式,控制可控成本之後,在和生產者的關係上,不再是單純地僱傭,將農民變為產業工人,而是合作共贏。」

(證券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日報 的精彩文章:

5月份投連險賬戶:生命精選股票收益奪冠

TAG:證券日報 |